好好和家人说话究竟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的确幸福感更强;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本来丈夫只是想让妻子关一盏灯,调节一下眼睛;却一开口说成:你开那么多灯干嘛?不浪费电?!就不知道考虑下别人!

本来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尽快收衣服;一个电话打过来,却成了质问: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知道不?真不想事!

本来丈夫只是想建议妻子,这条路上直行更安全;话到嘴边却成:怎么随便变道!不要命了吗?撞上责任都是你的!你负的起吗?

本来母亲只是批评儿子,考试可以更加认真和仔细;一张嘴成了:你这眼睛干嘛用的?跟你爹一样瞎!

明显可见,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而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不仅是夫妻之间,后者也更容易与外人发生是非口角。

几天以前,骇人听闻的武昌火车站砍头事件,起因只是一碗面涨了一块钱?

而如果店老板换一种平和的口吻,说:“对不起,春节开始因为原材料上涨,我这也加价一元钱。还没来得及改动标牌,请您理解”。多半会相安无事。

可事实是,这老板盛气凌人的说:“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吃不起别吃,给老子滚!”

结果遇上了同样脾气暴戾和性格偏执的吃客,却不想丢了性命。

不仅是成人之间,未成年的世界里也是同样。

对家人好好说话,受益的不仅是夫妻双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我的好朋友妙妙,从小出生在一个经常争吵的家庭,因此成年后的她,情绪依然特别敏感。

她说自有记忆以来,父母虽然相爱,但几乎从没停止过吵架,怒吼、冷战、甩头而去的戏码经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脸。

有时候上一秒觉得很温馨,下一秒立刻风云突变。

所以她的性格特别脆弱,一直端着小心、察言观色、活得战战兢兢,深怕一个不注意,跌落万丈深渊。

并且长大后的她,说话方式也似乎复制了家人的模式。

明明是友好的氛围,内心里是善意的想法,可话到嘴边就换了一种说出的方式,引得周围人败兴散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好关系能打开孩子封闭的耳朵和心灵。中国有句古话叫“亲其师,善其道”意思是说,喜欢老师,就会认真学习他所教的内容。其实,这话对父母同样适合,帮助孩子成为学习赢家,营造一种享受成就感、创造感和满足感的第三种状态,他就会觉得快乐,有干劲,自然就会自觉自愿,自动自发的学习。常常有父母苦恼地说:“我让孩子到家先写作业,在玩,可是他根本就不听。”“我让他别一天到晚看电视,打游戏,可他根本好像没听见。”孩子为什么听不见也听不进父母的话,虽然这跟孩子的个性、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封闭了孩子的耳朵和心灵,他的耳朵和心灵都不再向你敞开,甚至,他还有可能故意跟你对着干.好关系就像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封闭的耳朵,使心灵的交流更加畅通.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各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好行为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家长要密切配合,孩子的日常行为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举动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孩子的性格脾气,行为习惯极像父母的样子,既有遗传因素也有耳濡目染的结果。因此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模仿,逐渐良好的习惯,如果家长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学校培养的是一套,家长要求的是另一套,甚至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看过算过,孩子要养成好习惯是很困难的。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己以身作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充当了行为习惯的反面教材。

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宁静的空间,使孩子一进入小天地就产生条件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

首先,要时刻回想自己的童年,自己不要摆高姿态,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我们自己要回想一下,我们当初犯过的错误,在孩子身上发生,那我们只能去教导他,因为我们是有亲身经历的,将起来会比较有说服力。不用去请什么教授专家咨询,因为他们的理论也都是通过对部分儿童和家长的沟通得来的,只不过使用系统的语言表述出来了。可是我们说那种生涩的语言,孩子能够听明白吗?所以第二点,就是要让孩子把心里的言语表达出来,话一说开,心里面的堵塞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就疏通了。对我们家长而言,我们总是以工作忙负担重为理由,拒绝进入孩子的世界,或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满身铜臭教育孩子,那么小孩子肯定会“近朱者赤,进墨者黑“了。同时还会娇气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绝对错误,正确的说服方法再加上严厉适当的处罚措施,是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保证。不要怕孩子会怨恨你,他这个年龄段可以说是口不择言,如果你能让他形成良好的认识观,从长远来说,他会感激你的。

对孩子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沟通,如果不沟通,是无法教好孩子。孩子的一生充满希望,但这个重担是父母培养出来的,正是因为沟通,才能培养好孩子的一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家人好好说话,才是最好的修养

1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考虑该如何与朋友、同事交往,甚至有时不惜花费大力气、大心思去处理人际关系,但却往往忽略了与至亲如何相处,《礼记》中曾记载: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若有闲暇之时,不妨静下心来多想想古人所说的如何与至亲交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在什么人面前,都要注重礼仪姿态,举手投足之间应给人一种修养极好的感觉,同时做事要有尺度和分寸。

“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

在家人面前,我们时常是以一种放松的思想状态与之深远交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经考虑就做出一些事、说出一些话,在父母面前也就罢了,在孩子面前,很可能会使得孩子潜移默化,使孩子学习到自己的一些不良言谈举止。

曾国藩曾言:“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从小处细处便可以看出,在与至亲交往时,请务必要做到“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否则不经意间的某些细微行为,很有可能会给下一代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往往比有声教育更重要、更深远。

2

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喜怒要隐藏于心,不可将过度的情绪表达出来,要懂得控制情绪。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又或者说怎么才能做到孝道?”

孔子回答:“孝道难,难就难在子女的容色上。”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亲人之间,因为长久以往的相处,会使我们形成一种对亲人的“放肆性”心态。

在外面我们一旦受了什么委屈吃了什么苦果,无法发泄时,就会跑回家中抱怨,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家人,我们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应该的,但是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孔子说色难,难就难在对亲人的态度上,难就难在子女的容色上,我们唯一保持一颗敬畏心和一颗感恩心,对家人维持一种谦和的态度,做到“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如此,才是真正的为人雅量。

3

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讲话时,一定要注意听者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先思后言。

《论语》中曾言:驷不及舌。

在古人看来,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意喻说话应慎重,否则难以收回。

在阿拉伯也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世界上有四种东西是挽救不了的,即为出口之言、发出之箭、过去之时、忽略之机。

这其中,言语排在第一位。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压力,而当人处于压力之下,回到家中,往往说话不先思后言,导致出现一些低劣、不文明的话语,虽然最后我们的压力会释放,但是却给他人带来伤害,甚至会使得家庭矛盾越来越大。

世人常说:人生应在大处落笔,不要计较小处得失。

但,若连家人都无法沟通交往,那花那么多心思去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又有什么用呢?

若有闲暇之时,不妨静下心来,对家人和亲人多花一些心思,他们才是最爱你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9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好脾气留给了最陌生的人,却把坏脾气带给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家人逐渐成了我们伤害最多的人。

我们总是单纯地认为,亲情是一种天生的关系,而家人是会永远包容你的,不需要费心去经营,殊不知我们无意识的言语背后带给家人的,是无尽的伤痛。

所以,一个好的家庭,一定要从好好说话开始。

- 01 -

前一阵子,南方大雪倾城,气温骤降,爷爷在出门遛弯的时候不小心滑倒了,这一摔可把家里人吓得够呛,赶紧送去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因为疼痛而发出一阵阵的呻吟声,我们看着都觉得心疼。但是奶奶却一个劲地数落爷爷:

“你看你,这么大雪天的,非要出去遛弯,这下好了,摔着了吧。”

而奶奶指责爷爷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她紧紧地握着爷爷的手。也是,这么大的年纪,哪里磕着绊着,但凡进医院都免不了受罪,又怎么会不心疼?

但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心里明明非常在意,想安慰爷爷的时候却愣是把好话变成了指责。口是心非的人,连关心都是带着刺儿的。

再有一次,小姑从泰国旅游回来,带了很多当地的特产,想给爷爷奶奶尝尝鲜。

结果一转身的功夫,奶奶就把这些特产分给了邻居的张奶奶。

小姑气得不行,冲着奶奶就吼:“我大老远的带这些特产是给家里人吃的,本来就没多少,你这倒好,转身全给我送人了。”

奶奶向来性格要强,见小姑这样吼她,更急了,说道:“这些东西你说是带给我吃的,那就是我的了,我想给谁就给谁,你管不到。

再说了,是你自己大老远要带特产给我的,你看你这大包小包的,我看着都累。”

明明是一家人其乐融融享用美食的温馨画面,却变成了一场唇齿之战,小姑在旁边委屈得不行。

其实,奶奶的心思我们都懂。

一来,邻居张奶奶是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奶奶这么些年一直帮衬着,所以小姑带来的特产也想拿过去给她尝尝。

二来,也是心疼小姑带着孩子,还要拿那么多东西回来,有那份心意在就行了。

但奶奶却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从来不会把关心的话说出口,明明有一副好心肠,最后却是把讽刺和抱怨留给家人。

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就像刺猬,内心柔软,外表尖锐,伤了别人也未必守得住自己。

他们要强了一辈子,从不肯在人前服软低头,将心里的浓情蜜意变成了赤口毒舌,一味地向亲人发脾气,其实是很愚蠢的一种行为。

因为有时候,外在的伤痕我们肉眼可见,但说话不当带来的伤害却永远没办法轻易察觉到。

人和人的关系出现裂缝,往往都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皆是如此。
第4个回答  2020-11-20
好朋友蓉在美甲店里做指甲,中间进来一个电话,因为不方便接听,蓉按了免提,电话那端传来一段低沉的男中音。

男:喂,你在哪呢?

蓉:我在做指甲。

男:哦,那一会有什么安排吗?

蓉;没有啊,做完回家了。

男:那麻烦你帮我把衣架上的两件呢子大衣送去干洗吧,下周出差我应该会用到。

蓉:是一件深蓝色和一件咖色的吗?嗯。我知道了。

男:那辛苦你啦,没事先挂了。

店里的小妹好奇,忍不住问蓉:“这是谁啊?你男朋友吧?”

蓉说:“哪是什么男朋友啊,这我老公啊,都结婚十年啦。”

小妹大惊:十年?!可据我所知,身边的老夫老妻们对这类家事,不应是拿起电话就说:“喂!你在哪?早点把我衣服送去洗了!急等着用!”

蓉笑着解释说:“先生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从认识他起,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其他人,一律是谦逊有礼的态度。”

不仅他如此,他家里人也这样。

蓉说:“刚开始跟他家人打交道,也有点不习惯。”

你帮他们随手买点水果、收拾家务、做个小菜,他们会说:“谢谢你哦,麻烦你啦,辛苦你啦。”

后来慢慢发现,他们这样说话,并不是跟你客气、拿你当外人。

而是就这样的语言习惯,不仅是对儿媳,对儿子、包括对自己孙子,都是这样。

嫁给一个说话温和的男人(家庭),蓉说,日子久了,倒也发现其好处来。

第一是蓉自己的性格在发生改变,以前脾气火爆,现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连她自己家人都说,现在和她说话明显比以前顺畅舒服。

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来。家里的那些问题,有什么是不能好好说话解决的呢?

第三是儿子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性格阳光活泼、健康开朗。他说话也小绅士范儿十足,在人群中从不畏生,也懂得照顾别人,这点很另家人欣慰。

2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的确幸福感更强;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本来丈夫只是想让妻子关一盏灯,调节一下眼睛;却一开口说成:你开那么多灯干嘛?不浪费电?!就不知道考虑下别人!

本来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尽快收衣服;一个电话打过来,却成了质问: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知道不?真不想事!

本来丈夫只是想建议妻子,这条路上直行更安全;话到嘴边却成:怎么随便变道!不要命了吗?撞上责任都是你的!你负的起吗?

本来母亲只是批评儿子,考试可以更加认真和仔细;一张嘴成了:你这眼睛干嘛用的?跟你爹一样瞎!

明显可见,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而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不仅是夫妻之间,后者也更容易与外人发生是非口角。

几天以前,骇人听闻的武昌火车站砍头事件,起因只是一碗面涨了一块钱?

而如果店老板换一种平和的口吻,说:“对不起,春节开始因为原材料上涨,我这也加价一元钱。还没来得及改动标牌,请您理解”。多半会相安无事。

可事实是,这老板盛气凌人的说:“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吃不起别吃,给老子滚!”

结果遇上了同样脾气暴戾和性格偏执的吃客,却不想丢了性命。

不仅是成人之间,未成年的世界里也是同样。

因为家有小娃,我特别关注过多起校园霸凌案。承然,这些施暴的孩子多半性格有问题,但看那些似偶然被施暴者选中的不幸孩子,却都有着惊人的共性:

他们多半行为怪异或举止另类(落单者最容易被攻击),要么怯懦胆小或自卑孤僻(与父母完全零沟通),要么太过强势或者太过软弱,要么不会说话要么一说话反而引爆对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