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晏子使楚用写事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1、时间:春秋末期
2、地点:楚国
3、人物:晏子、楚王
4、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
5、经过: 三次斗智
(1)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2)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3)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6、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作品原文: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eì)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熟悉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赏析:

1、整个故事就是一条成语: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语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难堪,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2、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这样回击楚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张开,就能遮蔽天日,成为阴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就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这段话里,衍生出三个成语:一是张袂成阴;二是挥汗成雨;三是摩肩接踵。挥,甩掉;大家用手洒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很多。当然,这一成语后来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义了。三是摩肩接踵:摩,并;摩肩,肩膀靠肩膀;踵,脚跟;接踵,脚尖碰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3、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晏子的话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0
《晏子使楚》写事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晏子使楚》原文再现: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使楚
儿童故事 晏子使楚 儿童寓言故事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晏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邪!”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三、《晏子使楚》译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子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一件事,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民善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第2个回答  2017-06-08
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晏子使楚》本文的六要素:
1、时间:春秋末期
2、地点:楚国
3、人物:晏子、楚王
4、起因:楚王想侮辱晏子
5、经过: 三次斗智
(1)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2)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3)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6、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相关知识:
1、《晏子使楚》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他和齐国,晏子以智慧取胜的三件事,赞扬了晏子智慧过人,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

2、《晏子使楚》主要内容

本篇课文节选自《晏子春秋》,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以智慧取胜楚王的三个事例。

3、《晏子使楚》段落大意

本文按故事发展的经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小节):写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显示国威,要侮辱晏子。

第二段(第3~5小节):写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予有力反驳。

第三段(第6小节):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第3个回答  2017-04-24
一、用写事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侮辱晏子和他的国家,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一一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二、写事(人)文章六要素
写人记事(记叙文)的文章六要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第4个回答  2017-04-01
春秋末期 秦国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想几次侮辱晏子和他的国家,可都被晏子反击了,所以,楚王再也不敢侮辱晏子了,晏子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文言文六言归纳法
1、《晏子使楚》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他和齐国,晏子以智慧取胜的三件事,赞扬了晏子智慧过人,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 2、《晏子使楚》主要内容 本篇课文节选自《晏子春秋》,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以智慧取胜楚王的三个事例。 3、《晏子使楚》段落大意 本文按故事发展的经过,可分为三段:...

11晏子使楚用写事六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晏子使楚段意连接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照晏子从请求进入楚国宫殿开始,到坐定,再到宴会开始的顺序描写的。首先,楚王不让晏子走大门。晏子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其次,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这样回击楚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张开,就能遮蔽...

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
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

《晏子使楚》教案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注意词语:侮辱、枳、规矩、贼、撒谎 2.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意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写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主要内容。 2.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分别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可领读)3.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

《晏子使楚》晏子的言外之意是()
第一次晏子的回答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妙在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否则,就应打开城门。第二次晏子将计就计,顺水推舟,顺着楚王的逻辑说下来。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时这儿来...

小学语文概括事例的方法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

小学语文中概括大意的方法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作文梦想的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