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时间怎样安排更充实?

如题所述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7
我已经参加工作了,我感觉大学生毕业以后不见得参加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可能会根据你的特长选择适合你的工作, (一)所以大学里一定要发展,培养自己的特长,另外你和同事相处也不能什么都不会吧,要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样才能吃得开。我建议从大一开始选择一到两项体育运动作为爱好坚持,大球比如说足球或者篮球,小球选羽毛球或乒乓球。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进入单位这种活动挺多的,你可以参加,让大家认识你,很快的融入集体。 (二)选择学生会锻炼锻炼,大家都说学生会很黑暗,很官场,其实就是这样的地方锻炼人,让人很快的成熟,不要被部长们无偿的利用来搬东西,做杂活,要利用这个机会多学习,凡是学生会混得开的人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协调沟通能力特别好的人,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出出苦力也没啥,跟部长主席们学学处理问题的技巧。 (三)进入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交一帮兴趣相投的朋友,能极大的丰富你的课余生活,也能扩大你的人脉,尤其是外学院的朋友要多交,能多了解外面的事。 (四)有机会找一份兼职做做,体验挣钱的快乐与不易。建议有魄力的男孩子去酒吧,酒店等服务业场所做做waiter,很黑很受气,但也特锻炼人,去公司也是个好选择,不过不太好找,你要舍得牺牲一部分上课时间,因为并不是每门课都对你很重要,自己算一下收益与成本。挣钱多少不要计较,重要的 (五)宿舍的哥们一定要团结好,他们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着你的生活质量,一定要有一个好人缘,另外要多组织宿舍活动,这在以后是一份美丽的回忆。 (六)和辅导员老师多沟通,他们就是挣咱这份钱,不用白不用。不要被老师的身份压住,作为大学的过来人,他们也是半大青年,跟你们没什么代沟,他们会给你好多指点,学业工作上也会给你很多帮助,不要怕别人说讨好老师啥的,那是弱者嫉妒强者的借口,我们有和学姐师哥沟通的需要,而他们就是职业的师姐学哥,为啥不用。 (七)有好姑娘或好小伙子就上吧,爱是要学习的,接受和给与,不是一下子就什么都会的,两个人共同成长,要比一个人孤单寂寞强得多。 (八)有机会参加学校,省、市、全国比赛,一定要努力。这会在你的大学生活中留下精彩的一笔。 最后,最重要的是你囍不喜欢你的专业,喜欢的话好好学,一般都是学习好的从事本专业,学得不好的干自己特长的,不喜欢,就利用大学期间多学学自己喜欢的知识,牛人一般都是自学出来的。
采纳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8
多参加社会实践,把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在回来温习学过的东西,这样你才明白自己所想的东西,哪里需要补充,再者参加社会实践是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种,等毕业你就比别人争取到更好的机会,如果大学期间只知道玩游戏,通宵,泡妞,等毕业后等你的就是未就业先失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