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开头结尾

我与书的故事开头结尾 越多越好哦~...谢谢了O(∩_∩)O!~

一、项脊轩志

上高中的时候,每个早上都有半小时的晨读时间,一天是英语,一天是语文。而我,实在不喜欢背诵,所以从来只读两篇文章。一篇是《滕文阁序》,一篇是《项脊轩志》。
前一篇是因为它实在太让人膜拜了;而后一篇是因为淡然叙事中的浓浓情意,静物、动物、祖辈、母亲、爱人……。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头说项脊轩采光不好,所以读书青年归有光同学盖了墙,刷了白漆,反射日光才亮堂了。旧旧的台阶上,小鸟时来啄食。后来听着人走过时的脚步声,就能听出是谁。叔叔们分家,大院子里增加了围墙,可东边的狗叫起来,西边的狗也叫起来,虽然兄弟们伤了和气,但还是一家人。“儿寒乎,欲食乎?”六个字道尽了古往今来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年老的祖母拿着祖上上朝的笏板,希望孙子将来也能光耀门楣,这是一份纯粹的期望。

十余年后归有光再次看到这个文章,又添上了对妻子的回忆。妻子回娘家,回来就说自己的妹妹“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夫妻间私房话也是如此可爱的话题。文章的最后,也是最落寞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发现有这么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大概是十多年语文教科书给我最大的感动了。而我与教科书的故事,到后边还会有一段哭笑不得的段落。

二、那些年,我们没有书读。

很小很小的时候,生活在太行里的奶奶家,上茅房是旱厕,也没有现在软软的手纸,用的是书的纸,上边印着字,听说那些书是叔叔们上学看的“闲书”,是不好的书,所以撕起来、用起来也没什么负罪感。

哥哥姐姐有不少连环画(我们叫小画书),蹭了不少,但就看个热闹,不识字啊。小画书的看书高峰,是小学。不过那会儿已经不是小画书的年代,只能从柜子里翻,翻出一本高兴得很。

后来上了一年级,认字了。妈妈去了趟天津,从舅舅家拿来了四本书。一本《格林童话》和《儿童实用故事大全》(上中下)。全是成人书的印刷,但就这四本书,陪伴了我小学低年级大多数的读书时光。不是不想看新书,而是没有。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作者的妈妈对每一张写着字的纸都很重视时,我是如此的共鸣。

想象一个小镇儿童看到《格林童话》时的惊奇吧,原来还有种故事叫童话!!!可惜的是,这本书不知道被哪个小伙伴永借不还了。直接导致我现在借给别人书很大方的恶习。倒是三本《儿童实用故事大全》一直在我的书架里放着。其实听听这名字,就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妈妈讲故事的素材。可惜咱那妈,虽然是人民教师,无奈是个老顽童,所以我是实实在在把这书看了个滚瓜烂熟。古今中外、人与动物,各种故事。

那会儿还有一种叫《365夜》的漫画书,出过几本质量很高的,里边有《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故事,可惜后来买到的,就一点也不好看了。



三、全庸

土鳖的小镇儿童,就在几本漫画、几本连环画、《365夜》和四本大书的陪伴下长到了四年级。小学阶段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次期末考试后的两天,老师们判卷子去了,学校还没放学,所以小伙伴们都可以把自己的书拿来互相换着看。所以,庆幸的是,我又看到了《舒克和贝塔》,感谢郑渊洁先生。

识字多了,看书的欲望就强了,总觉得书不够读。有一件事情挺庆幸,话说庆幸这个词将会在这个关于书的故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

不知道是小朋友拉屎的频率不够,还是叔叔们上学时积攒的闲书太多,反正到了四年级基本上可以自由阅读的时候,奶奶的柜子里,还剩了不少书。印象最深的便是全庸先生的武侠和半本讲香港小姐选美大赛的。是的,你没看错,是“全庸”。如果金庸老先生知道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全庸写的,不知道会不会哭笑不得。那本书好不好,已然不记得,但主人公的名字几乎是铭刻在我的脑中——“管中流”。而那半本讲香港小姐选美大赛的书,至今是个遗憾。呃,我一直不知道这本书算不算性启蒙……似乎那会儿也不明白有些描写是什么意思,哥才10岁……现在想想,可惜只有半本。

四、文学、黄书、历史教科书

读书的欲望,在书籍缺乏的日子里,总是那么的旺盛,以至于不加选择的读了一些书,有所得有所失。如果我说这样的读书方式,直接改变了我对历史教科书的看法,那是不是又有些庆幸呢?

姑妈家有个书架,因为放了不少哥哥们上学时的教材和姑父姑妈单位的书,我实在是没兴趣。直到无聊至极翻出一本列车上看的小说杂志后,就经常性的探宝了。那会儿小说杂志,虽然也有各种色情、罪案什么的,但和现在列车上那些平庸之极的杂志相比,还是有不少好作品的。

一个小说情节是这样的:“在一次画展上,一位记者发现一幅特别的画,画面上是一个在囚车中哭泣女子的脸庞,眼睛里透射出来的是绝望和留恋。后来作者获知了一个故事。说上海滩一个家族的少爷与一个女孩子恋爱,但女孩子被另外一个家族强娶了。结婚当天,女孩儿用剪刀以死相逼,结果错手杀死了这个家族的少爷,于是女孩儿被抓了起来。之前的恋人用尽各种方法来营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救出来。小说最后,就是这个女孩儿在囚车中远去的场景”。虽然这个桥段老掉牙,但是对于《还珠格格》还未影响到的孩子,这已经让人潸然泪下,悔恨不已了。

另外一个小说,呃,没有情色描写,但处处让人想入非非。小说背景是朝廷要选妃,一个身材不够高挑,但是确实是天下绝色的女孩儿想入宫,经历了种种淘汰机制,除了要讨好管事太监,还要提放选妃时其他的美女们。情节不用叙述,和《后宫甄嬛传》《金枝欲孽》差不多,这对一个刚刚开始青春期的小男孩儿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我想入非非了,套用现代的词就是YY。比如对沐浴的描写,NND,氲氤朦胧的浴室、曼妙的身姿、肤若凝脂……

语文和历史教科书上,都有说《三言二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结果看了故事,根本就说得太轻了,而是故事有点市井无赖和恶心了。色情不是坏事,恶心就不对了。比如《惊醒记》,一个混混撺掇守寡小媳妇的小厮脱光光,以此诱惑小寡妇,小寡妇上钩后为了防止自己的侍女乱嚼舌头,所以让小厮把侍女也奸污了,三人如夫妻般生活,小寡妇不日竟有了身孕,混混趁机坏事把保胎药当做打胎药送上,最终将孩子生了下来,却要弄死。混混要挟坏她名声,要钱要色,不肯,于是小寡妇把小厮杀了然后自杀,混混把死孩用石灰腌了保鲜以要挟,却不料发生这种事,最终只得扔到河中,恰好碰到官员,断了此案。呃,这情节太曲折了,情色描写咱不怕,怕的是各种绕,各种恶心啊。

不过这个故事的情色描写让哥想了很多年才明白。什么叫“跨了过去,从上压下”,哥作为一个小处男,还是大四的时候看东方海岛电影才知道的……难道这个是我的阴影?

所以,自此,我就对一切教科书尤其是历史书推荐的东东不感兴趣,虽然咱成绩还不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3
开头: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却在我心目中占着特高的地位。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书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涟漪着,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捧起一本本包着书皮的书时,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结尾: 在度过每个春夏秋冬中,是书,它培养了我的情操,陪伴着我成长、生活,因此,我无比欣慰。但是提醒一点:那全都是健康的,有意义的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