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老师的亲子教育的文章我都在看,好像所有问题我儿子都有,请问问题孩子长大了还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如题所述

别让我们的爱抑制了孩子成长
Q:2岁半的小女孩小囡每次来园上半日课时,身边都有两个人。一位是辞了工作一心照顾她的妈妈,另一位是保姆。吃饭时妈妈喂她,保姆就拿手绢帮她插嘴。小囡来这里后创造了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自己剥香蕉吃(平时都是妈妈剥好了给她);第一次在户外自己走路(平时都是妈妈抱着);第一次摔跤(以前在父母、保姆保护之下活动,没有摔跤的机会)……有一次,小囡在幼儿园里不小心跌倒,她父亲来找我:“能不能把园里所有的墙角都用海绵包起来?”“可以呀,只是你打算让小囡一辈子待在幼儿园吗?园外所有的墙,难道你也要包起来吗?”我无奈地说。我自己也有一个3岁的儿子,原来以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不用学习自然就会。但是小囡父母对她的这种爱,让我非常疑惑:这是孩子成长需要的爱吗?我们的爱到底带给孩子什么?
北京 小董(幼儿园亲子老师,儿子3岁)
在埃塞俄比亚的森林里,居住着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树猴。树猴生活在丛林中,并在丛林中来回穿梭、觅食和逃离。一次,由于天敌的追捕,部分婴猴由于求生的能力还未建立起来,无法逃离,从树上掉落下来。森林的工作人员发现后,就把它们带回来饲养。
工作人员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看上去同自然环境无大差别的“自然”成长环境,并模仿树猴妈妈,训练它们觅食、攀爬、在树间穿梭等等。看起来,整个成长过程同野生树猴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直到它们可以独立生活时,工作人员就将它放回到树猴群中,让它们回归家园。
但不久,这些树猴一个个陆续死去,竟然没有活下来的树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树猴的成长过程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它们长大后再回到自然,已经丧失了穿梭于丛林间的能力。我们在其他动物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和结果。
2岁半小囡的妈妈是否在爱孩子?实际上我为这个问题本身而难过。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千百万个家长都在不断重复这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此刻,“爱”变成了一个眩目的光环,掩饰了所有衍生出的问题。
虽然人与动物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童年缺失的成长,都会给成年后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对一条狗来说,出生到八个月,它就可以怀孕生育。但人的成长似乎过于漫长,是所有生命中成长期最长的,需要十八年来完成。这十八年中,最重要的是头三年,其后是后三年。在这六年中,儿童要为今后将形成的复杂的认知能力打好基础,发展丰富的情感世界,建立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世界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且儿童还需将所有这一切过程统合起来,建构在自我身上。
成长是何其重要啊。人类的头六年的成长,靠口的品尝认识世界,靠手的触摸认识世界,靠耳朵的倾听学习语言、发展思想,靠鼻子嗅丰富认知,靠行走了解空间,靠眼睛自由地观察了解万物的形状,发现世界的不同,靠第一次发现后的再尝试建立意志和成就感,靠手的自由使用发展智能。
而我们的父母却限制自己孩子的活动,甚至不让孩子去活动,他们替代儿童完成他们原本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这一切,都因“爱”的名义而生。
婴儿出生后,是母爱唤醒了他(她)所有的感觉。这种爱透过母亲肌肤的触摸,母亲每日慈爱的眼神,母亲呼唤婴儿温柔的语调,母亲有规则地照顾幼儿的生活,母亲在婴儿哭泣时的安慰,一点一滴、一分一秒的积累,逐渐使婴儿对自己充满了爱,微笑便在婴儿的脸上绽开,爱启动了婴儿的世界并伴随着婴儿对世界的认知,这个婴儿由于母爱而容易把精力投入到对世界的探索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母亲可以规定他(她)如何成长,母爱更不可能表现为替代儿童的自我发展。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天然的,没有儿童会放弃对世界的探索,就如同学走路和说话,除非人为的误导和阻止。
每一个年龄段,儿童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成长需求,比如小囡要自己吃饭,自己剥香蕉,自己走路,这都是三岁前幼儿成长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地球上,只要是人类的婴儿,从出生起就用眼睛盯着明暗分界线看,他们都是用口来感觉和尝试;用手到处抓摸;都会把里面的倒出来,外面的塞进去,桌上的扔下去;都会对细小事物感兴趣。只要环境适宜,这些无需成人教导,儿童会吃饭时自会吃饭,会说话时自会说话,只要你让儿童自由,儿童无一例外都能做到。
而爱,是它之外的。爱使认知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乐趣;爱使儿童每遇到成长的困难时都能充满力量,勇敢地成长;爱使儿童感到,成长并不使他感到孤独,他不需要独自承担,有一个已经成长过来的人会始终伴随着他;爱使成人能尽力为儿童提供成长的环境;爱是儿童正常成长的保证。
这才是真正的爱,爱是关心人的成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2
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我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俗话说3岁看到老,如果在你的想法内,孩子小,不懂事,对孩子很溺爱,总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真的大错特错,教育孩子方式很重要,有些事该让孩子做的,长辈们千万不要替代孩子做,一定要孩子自已做,让他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独自思考,不依赖他人,这种孩子的成长最大特,优点是较独立,不会依赖他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2
孩子如果长大了,性格已经养成,出现的问题是很难再改变的,除非遇到特殊的事情,他自己意识到了。你一直在看李老师的亲子教育文章,相信文章里也有阐述。
第3个回答  2020-09-02
不能简单地根据书里的内容就给自己的孩子定性为问题孩子。如果自己不放心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忙鉴别一下,真有问题的话及早干预也是会有所改变的,不要盲目的悲观。
第4个回答  2020-09-05
关于李老师的亲子教育的文章你都看好像所有问题你儿子都有那么这个文章就说明现在非常实在你可以按照里面的策略来进行教育你的儿子。

教育专家李老师分享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沟通技巧 在家庭教育中,沟通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李老师指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李老师建议家长们要多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要学会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交流,避免单向灌输。奖惩原则 讲究奖...

一位妈妈自白:所谓“叛逆”的孩子,出问题的其实是整个家庭系统_百度...
这些念头让我恼羞成怒,也让我开始正视我在教育孩子路上的“拦路虎”。慢慢地我开始反省自己,也决定开始提升自己,但是看了很多樊登老师的课,李玫瑾老师的文章,我感觉他们说得都很对,但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啊!偶然间,我遇到“引爆孩子学习力”父母训练营,黄老师的一句话直击了我的灵魂深处,他...

李老师为什么会觉得家庭教育非常失败呢?
李老师儿子在一所985高校上学,但是她觉得家庭教育很失败。他的儿子很聪明,悟性很高,但坏习惯也非常多,比如喜欢睡懒觉、不喜欢看书等等。她说在自己眼皮底下都管不住孩子,自己说一句孩子顶三句。虽然李老师和丈夫都是中学老师,但她丈夫几乎不太管孩子,相当“佛系”,她跟孩子吵架的时候丈夫就躲得远...

智力开发大百科
同在现场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闪卡不是什么教育工具,而是商品!它不仅开发不了儿童智力,反而会损害孩子。” 我儿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也曾经认识100来个国家的国旗,这是他当时痴迷的事情,我们并没有拿它当回事儿。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本事”,但是它不能持久,长大一些后就都忘记...

学会对孩子不吼不叫:平静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与信任
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但大人还要呵斥孩子,有时候还会动手打他。这种时候,我总是特别急切地想分享《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很多父母都觉得,火上来了以后压抑不住,必须得吼一声。 我看了很多亲子教育的书之后,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孩子在青春期通常会面临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成瘾 ,青春...

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辛苦的句子有哪些?
1、老师,谢谢您。这些日子,为了孩子的学业,您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对您表达最深的谢意。2、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了您的谆谆教导,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才会进步这么大。谢谢您,老师。3、感谢老师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作为...

超级育儿师家有任性宝观后感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Oaeqc9HPpDcVUan6B_rRGA 提取码: n8sq0 《超级育儿师》是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席卷全球的亲子育儿真人秀节目;首次以真人秀的方式真实呈现“熊孩子”变身“乖宝宝”、“抓狂父母”变身“育儿达人”的全过程。

描写家长感谢老师的语句
学习童年. 感怀您常给予指导和沟通让亲子间的互动更愉快,学习的动力 也更有趣. 家长:我们都十分感谢陈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教导,尤其是提供我们宝贵的教育 方向,针对孩子的特质引导孩子往更好的道路发展! 除了知识方面, 很感谢您也对孩子的品格、人际、健康安全等各方面都有十分的用心! 孩子是个粗线条的小孩,多谢有...

家长读后感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家长读后感范文1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疑问,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

幼儿园家长学校心得体会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老师们也都发现了他们共同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所谓的“独”,所以幼儿园这次安排的演讲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我家的是个小女孩,不知道她在幼儿园怎么样,但从上过的一些亲子课上可以感觉到她到新环境会比较拘谨,有点放不开,想表现自己但又没有勇气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