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要分四个内容。一,辨体析题(辨析题材和题目所讲述的内容)二,认读感知(生字词字要标音,词要解释和文章分段及段意)三,定向问答(文章写的是什么+回答、文章是怎样写的+回答、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回答)四,深思疑问(比如说有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去掉吗,中心,哪一段可以分层,曾意等难一点的问题都要回答)谢谢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30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__ZZY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27
一、导入:
1.在我们的成长中,有喜亦有忧,有快乐亦有烦恼。本单元,一些大作家将为我们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首先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看注释①,划要点。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地生活道路和经历)。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从发表我过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6部。

二、掌握字词、正音释义:(看书上标注的拼音和注释)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课题为什么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
——文题告诉我们此文写的是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是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
所以据此将本文分成两个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24:回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作者喜欢百草园,还是喜欢三味书屋?为什么?(再读课文)
百草园 对比的写法方法 三味书屋
趣事
a.百草园的“无限趣味”(§2) a.§17 “折腊梅花,“寻蝉蜕”、
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捉了苍蝇喂蚂蚁”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神奇故事 b.念书的乐趣,人生鼎沸
c.雪天捕鸟 c.先生念书得意时有趣的样子
d.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上游戏、画画

不满:书屋的布置古板单调、刻板的教学方式、枯燥的
学习生活、艰深的学习内容;向老师提问见怒色;
到书屋后玩后被叫回后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上课
时画画,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
虽然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有各的乐趣,但作者(孩子们)偏爱的是百草园,因为百草园里有孩子们喜爱的景物,有动植物,他们能引起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而且文章中也有线索表明了作者偏爱的是百草园,请找出:
第一,文章开头明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第二,百草园详写,三味书屋略写。

四、品析“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一)精读课文§2
1.课文§1哪个词语表明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感情?
——“乐园”,表明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眷恋。
2.§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乐园”的呢?一共写了多少种自然景物?请划出名称
3.作者写了那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4.“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也不必说”之后又写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何特点、区别)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在哪里?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不必说”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葚

鸣蝉——长吟
“也不必说” 黄蜂——肥胖——伏在菜花上
叫天子——轻捷——直窜云霄

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找蜈蚣
“单是…就有…”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还有木莲)

5.这节作者描写了十多种景物、四件趣事,对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呢?竖蓝色字
6.这节中写了哪些季节的景色?——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7.从哪些角度来写?(联系《祖父和我》)
——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写出了景物的颜色、形状(需文中补充)、声音、味道。
使百草园有声有色、有形有味!

8.从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9.用“不必说……也不必说……”来撇开这些景物,既然都没有必要说,那为何还要说呢?
——表示“乐趣”很多,把这些列举出来,只是略写而已。目的是为了突出(强调)下面“单是……就是……”的内容,即突出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前面是略写、整体写,后面才是局部详写。(朗读一下这句句式)
小结:看P-26“描写”,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好的文章往往就是在描写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2的①景物描写具体、准确生动;②内容丰富、条理分明(有详有略,层次分明,写作角度不断变化); ③在景物描写中还饱含了“我”的丰富感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直接说“有无限的趣味“;第二,体现在对景物特征的生动形象的描绘上;描写的具体,是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第三,体现在语言手法的运用上。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用这样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交叉配合,都让我们感觉到作为儿童的“我”那洒脱、喜悦的心情。)。

围绕百草园,作者又写了两件趣事。一是“美女蛇”的神奇故事;一是“雪地捕鸟”的游戏。
(二)分析课文§3-6“美女蛇”的神奇故事(不作重点)
1.默读§3-6,请一位同学绘声绘色的讲故事
读书人遇见美女蛇,很高兴——得知美女蛇原来是吃人的,吓得要死——和尚道无妨,有办法把它治死——“沙沙沙”“豁的一声”“一道金光” 写得扣人心弦,有声有色,曲折离奇
评议:口齿是否清楚,体态是否大方,语句是否连贯,有无感染力等。

2.写百草园的景色,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何用意?
——增强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它更有情趣。

3.§3的作用:承上启下。其中“相传”一词本是“传说”的意思,此处用这个词表明什么?
——说明有这种说法,但不一定真实。

故事含义:美女蛇指的是世间伪装成美女的恶人,而飞蜈蚣指的是制服这些恶人的正义力量。长妈妈的故事使孩子们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人们时刻要警惕,善于辨别那些伪装的敌人。

(三)精读课文§7.8“雪地捕鸟”
1.§7写“雪地捕鸟”充满趣味,可分为三层: 1-3句:捕鸟的起因、条件
4句:捕鸟的过程
5句:捕鸟的结果

2.圈出其中描写捕鸟动作的词语(捕鸟方法):扫、露、(用)、支、撒、系、牵、看、拉、罩
一连串动词,把“雪地捕鸟”叙述得详细、清楚。又体现了作者描写具体、有顺序、观察仔细,用词也准确、生动。这些动词能不能互换?更换?

3.“支”换成“架”好不好?——“支”是竖着支撑,“架”是横着支撑
4.请一个同学来表演这一系列动作,体会动词的准确性

我们看鲁迅先生描写的很到位,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把这个捕鸟的过程交待地清清楚楚,仿佛历历在目,这就是用词的准确性的体现,希望大家以后在作文中能够借鉴。

5.捕鸟的条件是什么?——“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无处觅食时才好。”
5.§8指出捕鸟的方法是向闰土的父亲学来的,接着用对比的方法,写“我”与“闰土父亲”不同的捕鸟效果。我效果差,闰土父亲效果好。
6.捕鸟让作者学到了什么?——做人做事不能太性急
五、品析“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9-24
(一)默读§9
1.§9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由百草园的回忆过渡到对三味书屋的叙述。

2.既然作者那么喜欢百草园,那为什么要被送入书塾呢?
——(真正原因:)家人是为了让他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在封建社会的书香门第是必然的。
但他却错误的认为是对他过错的惩罚。

3.§9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对百草园的留恋、热爱,对三味书屋的惧怕、茫然、陌生。
(“最严厉”,接着连用三个“也许”组成排比,对离开百草园原因的推测;最后用“总而言之”和两个“Ade”表达了不忍离别又不能不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情。在“蟋蟀”“覆盆子”“木莲”后加上“们”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拟人手法,这完全是儿童的心理,表达了留恋之情。)

(二)§10-24真正开始写作者眼中三味书屋的生活
(主要写了三件事:拜师、问师、温书)

1.§10、11写了书屋方位、布置、拜师行礼的入学情形
2.看课文插图,对照课文§10,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书屋环境的?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像一个镜头一点一点的推进。
3.§10写书屋环境的意图是什么?(三味书屋的布置古板单调、色彩黯淡)
——通过这些描写与美丽吸引人的百草园形成对比,突出三味书屋阴暗、沉闷的气息。

4.§11从哪些方面写书塾先生?
——肖像: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眼镜。
品性:和蔼、方正、质朴、博学。
从这样的描写中,可感受到作者对先生的态度是恭敬的,并无不满。

5.§12-15写了问师的经过:先生对我提出课外问题而不高兴
§12是插叙“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个故事”表现了——我童年时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
可得到的回答是:§14“不知道”“似乎很不高兴”且先生“脸上还有怒色”。
这样的反应写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求知欲、好奇心的扼杀,认为课外知识是没必要知道的,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受到压制。同时,这也与长妈妈不厌其烦讲美女蛇的故事和闰土父亲指导捕鸟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问师”一事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刻板。

6.§16-24讲了我们在书塾干的事儿
§16 “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中的“只”字写出了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这显然与百草园丰富的生活不能比,作者当然也不喜欢。

学习的内容呢?学些什么,下文去找找?——老师教的都是封建的、艰深难懂的内容。

孩子们对此毫无兴趣;所以他们就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抗着这死读书的旧教育制度。
7.读§17-24,瞧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都干了些什么?
(§17-20)
l §17“也有一个园”“也可以”,为何用“也”字?
——是作者把此园和百草园做比较,这个园虽小,可玩的东西也不少,作者对它的感情虽不及百草园那个喜爱,但比起三味书屋也已经是好多了,大家都想去。

l 为何说“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因为只能“静悄悄的没有声音”,怕先生听见。
也不能“人太多、太久”,否则先生知道了去后园玩会怎样?
——§17“便大叫起来” §19“瞪几眼,大声道”总之是要干涉的,从这里可看出书塾生活的枯燥,不允许儿童有正常的娱乐,这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

l §19提到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说明什么?
——说明先生对学生是严厉的,与前文§9“最严厉的书塾”相照应;但先生不粗暴,又与前文§11“和蔼”相照应。(§16最初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21-24)写温书,读书时的可笑情景(从学生写到先生)
l 学生读书:方式——“放开喉咙读”
内容——作者用排比句揭示读的内容很深,违反儿童可接受的教育原则
声音——开始时“人声鼎沸”乱哄哄,后来是“低下去,静下去了”
l 先生读书:陶醉入神(找一找文中怎么写先生读书)
§21“大声朗读着” §23“微笑起来”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从声音到姿态写出了先生读书时的神态动作。

l §23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为何是疑心?——因为老师完全沉浸在他所读的文章中,但对于幼小的学生来说并不理解,所以只能“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了,说明旧教育制度下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

l 于是§24就写了孩子们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干的事情,主要写了我画画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封建教育的失败,“我”是不喜欢的,孩子们是对抗的。

※小结概括老师的形象,并说说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如何?
——老师和蔼方正、质朴博学,作者对他很敬重。但在封建教育制度下,他执行的也是呆板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的也使深奥难懂的学习内容。(封建教育制度长期对人的腐蚀,使先生显得迂腐可笑。更可见封建旧教育制度的危害性。所以作者对先生并未更多不满,只是对旧教育制度有所批判。也不是对三味书屋生活进行批判,因为在书屋中的生活也有温情有趣的一面,都是鲁迅先生温馨的回忆。不管是在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孩子的天性是不会磨灭的,三位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的,但是书屋里仍然是趣味盎然的,让鲁迅体会到了不同一般的乐趣。)

六、总结全文、中心: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1 上了初中以来,我们就在课本上学过了这篇课文。现在寒假里,唐老师让我们读的《朝花夕拾》中又出现了这篇文章。再读一番,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第一种是:鲁迅认为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一样快乐,玩耍有玩耍的乐趣,学习更有学习的乐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鲁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爱恋。2、但是,当时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种就是:鲁迅用在“百草园”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封建,从而批判封建的教育。对于我个人...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围绕鲁迅小时候的两大主要生活场景、学习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展开,生动形象地还原了鲁迅充满童趣的少年生活和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批判。2.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3.“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同一首温馨的童谣,唤起读者对纯真岁月的向往。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以孩子的视角,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在百草园,鲁迅与昆虫为伴,与野花野果为友,与小伙伴一起捕捉苍蝇喂蚂蚁。那里的油蛉低吟,蟋蟀弹奏,断砖下的蜈蚣、**以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以上十篇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感受到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和枯燥。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姹紫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述,这样的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0)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通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得以窥见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鸟以及私塾的学习经历,展现出他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成长方式,使他拥有洞察世事的眼界。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揭示社会现实,文笔犀利,这与他在童年时期获得的观察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类似的能力,从日常生活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1953年9月18日于厦门大学任教期间,鲁迅回忆起少年生活。全文分为两部分,讲述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百草园中,鲁迅描绘了有趣的生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增强了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三味书屋则代表了旧有私垫教育,鲁迅借此批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词好句好段
读书笔记 一、好词 决不改悔,洪水猛兽,体无完肤,千奇百怪,枯燥,苏醒,欢喜,无法可想 二、好句 1、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罪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绝不改悔 2、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三、好段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