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言论中,提到“悌”的并不多,我想知道孔子的“悌”是怎样继承之前的传统思想发展而来的?孔子又是怎样重新定义“悌”的?最好能告诉我相关书籍中的原文。
急用!希望能及早回答。谢谢。
略谈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形成脉络
孔子、曾子、子思与孟子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展现出了不同的观点。孔子强调“忠孝”,曾子突出“孝君”,子思以“中庸”调和,而孟子则强调“义”。这四种观点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演变。孟子对“修齐治平”的看法强调“道在尔”和“事在易”,主张以“孝悌”为基础,实现社会和谐与天下太平。
如何理解儒家的孝悌思想?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吗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孝悌所要求的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风尚,自古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孝悌”讲的是长幼有序,和人性博爱。孔子认为“孝”...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可见,从“入则孝,出则悌”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会经历一个从家庭自然血亲伦理关系到超越自然血亲的普通社会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背后的精神过程,是在由“孝悌”培养出来的基础道德情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能力之上,经历从自然血亲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关系的道德情感,到天人精神关系...
孔子提倡仁礼与中庸
一、孔子仁礼思想的主要想体系:1、仁的根本:“孝悌”。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此种观念受当时的宗法制影响,在这样一个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等级严密的社会中,孝悌的作用将是很大的,孔子认为,只要君主将此种血缘亲情发挥好,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德。2、孔子还提出“爱人”的主张。爱人是仁之本的推...
孝道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它通过阐发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旨在建立以“仁”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体系来宣扬其政治抱负。由于“仁”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因此,维护宗法制的孝道观遂成为“仁”学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德也成为中国伦理...
古人以“孝悌”为美德,其中悌指的什么?
悌(提)是有心得变形“忄”和弟会意而成的字。“忄”表示内心,这里心想、心怀、相信之意;弟指兄弟,有相互团结之意。悌的字形会意就是心中要想着兄弟。借“提”声表示兄弟之间要相互提携帮助。悌的本意为兄弟之间要团结,相互帮助。孝悌忠信是儒家的重要伦理道德标准。敬事父母为孝,孝者,上行下...
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顺序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义: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礼: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
淡淡你对孝悌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论语| 孔子心目中的孝悌
仁乃是孔子心目中道德的最高标准。根据上文,孝悌为仁之根本。那么孔子心目中的孝悌,或者说春秋时期的孝悌是什么样子呢?《左传 桓公十六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
传统文化的孝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孔子提出了孝悌思想,孟子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孟子认为,“悌”的内涵当中的“敬兄”就是“敬长”,他所说的“长”是广义上的“长者”,不仅仅指兄长。朱熹在继承孔孟“孝悌”观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提出孝悌的含义是“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这个解释后来被广为认可,成为对传统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