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办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教育按场所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

根据形式,内容,时间,对象和主管等不同,教育还可以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业余教育、华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以及国立教育、集体教育和私立教育等。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上统称为古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

中国古代教育,下限断到1904年清朝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近代中国教育的转型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先由外国教会,后为洋务派,再经改良派。直到1902年清廷才公布学部大臣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未予实施。1903年清廷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等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次年(1904)公布推行,为转型的标志。

扩展资料

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末,中国古代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

中央官学教育可分为下列几在类型:

最高学府

太学和国子监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质帝时太学生增至3万余人。汉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教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2
中国古代教育在办学形式上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西汉武帝不仅兴办太学,建成我国古代最高学府,而且令天下郡国办学,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唐朝学校制度完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从中央到地方有整套学校体制,专业教育开始确立。宋代学制更为完备,地方州、县学兴盛。明清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私人书院到清朝也渐归官办。在私学方面,春秋末期,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作为官学的补充,到唐代时私人办学多了起来,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明中期曾一度兴盛,但东林书院被禁毁后,私人书院日衰,清朝归为官办。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出于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进入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自汉武帝办太学起.儒家五经成为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原因是儒学支持和歌颂封建专制集权政治。就是后来的私人书院,也注重向学生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至明清学校教育绝对禁止学生持有自己的见解,对违犯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加以严惩,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科举考试也是推动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后来的八股取士则不利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曾有力促进了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北宋书院在学法上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等,对发展今天的教育仍有重要意义。明清八股取士和对学校严格控制,推行专制主义,则阻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训深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22
1)科举制之前,基本全靠家传,父兄启蒙,学习家里的藏书
当然,能这样的至少也是个庶族小地主
还有一些大有学问的人会办学传授,但至少要小有基础才收
按照九品中正制,每过若干年,朝廷会下派中正官到各地考察各家适龄男子
按出身、学问授予品级(二至九品,从来没人敢称一品),之后就可以入朝为官了——庶族最高就到六品,而士族最低低不过六品,出身才是最重要的
普通农民,连字都不识,根本没机会

2)科举制之后,主要是朝廷办的官学,从最低的县学一级开始,郡学,府学,直到中央的太学国子监等

当然,县学也是要考的,在明朝要上县学就要经过至少3次考试(童生试),考中称秀才,可以上县学,然后等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参加乡试的名额是通过县学内部考试获得的),考中称举人。

举人就可以出来做官了,不过最高也就到县令一级,再往上不是进士是不行的

而郡学一直到国子监并不是必须上的,其功能大体等同于今天的民办高校,属于官宦人家的子弟(大多是纨绔)镀金所用,貌似入学后可以不参加童生试直接考举人(当然,考不上谁也别想做官,这方面古人做的还可以)

当然,在县学之前,肯定也要进行启蒙教育,这就主要靠那些不第秀才自办的私塾了,只要不是穷的揭不开锅,普通人家还是可以上得起的(毕竟秀才也只是混口饭吃,学前班也收不了多少钱,而且童生试成绩优秀的秀才是每月都有国家供给的白米的,前提是自己不去谋生,一心扑在考举人上)

有钱人家就不会上私塾了,大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学,由族中有学问的致仕(退休)前辈进行族中孩子的启蒙教育,关系比较好的有钱人也可以把孩子送来(致仕的至少是当过官中过进士的,肯定比秀才学问大,当然学问高不一定教得好,但古代不兴这个)

此外,宋代以后,还有一些学派名人建立的书院,传授本学派的高深学问,但也只收那些学有所成的才子
第3个回答  2010-04-22
公民个人站住是古代办学的主要形式
第4个回答  2010-04-22
官学,私学

中国古代办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西周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官 地方所办学校叫乡学,府学 官府设立的学校叫官学 国家设立的学校叫国学——例如汉朝的太学,唐宋明等朝的国子监(国立高等大学)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中小学)书院(私立大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馆(幼儿园)还有中国古代有以下几类学校:学习法律的学校称为律学;培养书...

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

中国的古代教育有哪些形式?
主要是官学和私学两种形式。官学:如汉朝的太学,隋朝的国子监,唐朝的弘文馆等,学生多是贵族 明清时,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三千弟子,唐朝开始兴起大量书院,如著名的四大书院

中国的古代教育有哪些形式?
主要有官学和私学两种形式。官学包括汉朝的太学、隋朝的国子监、唐朝的弘文馆等,学生多来自贵族家庭。明清时期,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边防区设立卫学,乡村设立社学。私学方面,春秋时期有孔子的三千弟子,唐朝开始出现大量书院,其中著名的有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区别
官学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实行“学在官府”“学术官守”的集中办学方针;私学是由私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实行的是“学在四夷”“学术下移”的分散办学方针。二、入学限制不同 官学的入学受到贵族身份的限制;私学则是受教自由。三、 学习场所不同 官学由固定的教育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设备,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试述中国古代教育的形式和主要内容1、 虞庠之学:《孟子》:“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黄绍箕(清): “古者之教,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2、 学校的原始形态:庠:饲养家畜――储存谷物,又名“米廪”,由...

府学、县学、书院的区别是什么?
同时也会教授儒家经典和思想。组织形式:府学和县学一般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教师也是由政府任命的;而书院则通常是由私人或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教师则由书院自行聘请。总的来说,府学、县学和书院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办学层次、办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制度在各自发展中是如何相互补益的
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承担着培养官吏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官学强调儒学经典的学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私学则是在官学之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以满足不同阶层的教育需求。私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书院制度则是在宋代以后逐渐形成的...

中国从古至今的教育制度的变化???
相传在夏朝,国家就设立了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到了商代中华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学校还被称为:大学、右学等,教育的对象主要面及贵族子弟,学习内容以文武、礼仪、乐舞等为主,在...

中国古代的教育可分为什麽和什么两大类?
官学、私学。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虽非私学的首创者,但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历时20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