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从古看今,孩子怎样学习古诗词

如题所述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师从顾随。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在由她亲自诵读的《与古诗交朋友》中,古诗教材被配上精美的图文,优雅的诵读,想来纵使古意再难磨,孩子们也会寻得一丝古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7
当歌唱。唱着唱着就学会了。

叶嘉莹:从古看今,孩子怎样学习古诗词
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听叶嘉莹说,在这个时代该如何读古诗词
所以吟诵也应该是在夜深人静、清风明月之夜,你自己拿一本古诗,把你的心灵、感情、意念都跟那首诗打成一片,而且,不仅是从理性的、知识上打成一片,是要从感性上打成一片。 叶嘉莹吟诵《长恨歌》 我小时候就在家里听长辈们吟诵,他们每个人的吟诵其实都不一样。尽管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自己也形成我自己的吟诵,但...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情感
当我们看到满池的荷花很自然的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平时看到小孩浪费粮食,我们也习惯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小孩, 曾经课堂上我问过学生,我说古人写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说,记述生活,抒发情感,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事实上也是,《尚书》上说,诗言志,诗,...

3岁孩子1个月背会50首诗,学龄前古诗启蒙,4个步骤科学又高效
在诗词启蒙这一块,叶嘉莹先生认为, 小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幼童时期背的古诗词,会成为孩子的“智慧库”,成为孩子一生的资源。所以,关于孩子何时开始启蒙古诗词,其实最佳时间就是幼童时期,叶嘉莹先生自己也是3岁就开始接触古典文学等。所以,如果你家有2、3岁以上的幼童,那么就可以开始古诗词启蒙了!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
诗词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说:“经常有人问我,读古典诗词有什么用?我告诉大家,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不死!”我从初中开始,就爱上了古诗词,遇到喜欢的古诗词,总是迫不及待地...

朗读者味道人物叶嘉莹的励志故事
在搬入“迦陵学舍”之前,叶嘉莹在她住宅的客厅里为学生们授课,就像她过去在加拿大为邻家的孩子们讲诗词那样。 这间特殊的“教室”是中国风的。一排书架沿墙而立,其中尽是中华古典文化各家书籍,零星点缀着几帧旧照。一块木质牌匾上印刻着她的恩师顾随先生手书的“迦陵”。一幅荷花的画作微微泛黄。茶几上,墨绿色...

坐在教室的窗台上,听叶嘉莹讲古典诗词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同一首诗词,有我们熟悉的王国维先生之说,再加上叶嘉莹先生之评。一本书可以得到两位大师的解读,真是三生有幸。柳永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年学习之初,也不过就觉得是一位思念佳人的弱书生,本来就瘦,这下更瘦了。柳永的词因为多写男女痴怨,...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读后Ƅ
我则喜欢宋词,宋朝战火纷纷,形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词派。长短不一的词里面既包含豪壮奔放的词句,简洁明了的白话文,又会有缠绵悱恻的片语。截然不同的两流派摩擦却产生了温柔的感情,这种感情大概是对词的情有独钟。叶嘉莹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灯人,她的一生都生活在古诗词文赋之中,心中永远有一方...

《掬水月在手》叶嘉莹先生纪录片观后
的确,从书中文字可以看出顾随先生学贯东西,通达古今的渊博学识与修养,佛学禅宗的研究也底蕴深厚,讲课大开大合,进出自由,他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独立眼光、深遂的思辨和生命智慧令人惊叹敬仰,因此他的讲课必然是充满魅力和能量。叶先生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小背诵古诗,10岁左右就学习做诗~大二开始听顾随...

如果你喜欢古诗词,一定要读《人间词话》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学习古诗词总是被动接受老师讲解的意思去理解去背诵,反而忽略了自己对于诗词的联想和感受,对这些诗词总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而这本《人间词话》叶嘉莹先生讲评本传达的理念是“以自己的感受给其他读者一种触发,将其他读者也带入了一个更深广的境界,每个人之所得不必尽同,但是每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