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在高考时有哪些事让你记忆犹新呢?

关于高考,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考竟然迟到了!
那次是父亲单队,部队开车送我们,恰恰是我的考点最远,路程最波折,还遇到小小事故。
到了考场,大家已经拿到试卷,动手做了。我看到别人已经动笔,那个紧张劲别提了,手拿着笔,竟然在颤抖,不知道怎么写字了!
好一阵才静下心来,开始答题。写作文时,总觉得格子不够用,但是快写完作文之时,猛一翻开卷子,才发现后面还有一页空格!当时我就懵了,就胡乱编了个结尾出来。
还好。最后语文考的还算不错,要不然我得多懊悔死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4

高中三年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美好的回忆,我每天都要做不断地自责、愧疚以及不厌其烦的自我激励中披星戴月:没有友情,更没有爱情。
好像那时所有人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考不上大学,你就完了。
好像那时所有人都还认为高考是麻雀变凤凰、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而作为“衣食无忧”的我们来说,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所有的事情都与我无关。
每天早出晚归的日子真的很令人崩溃,上了高中以后,你甚至连正常的周末和节假日也被剥夺了——高中生是不配有娱乐的。
一个月休息两天,一周半天,目的是用来洗澡;没有节假日,寒暑假都是减半的。每天不停的上课、上课、上课。自高中以来,美术音乐就再也没有了,连体育课也缩减的不成样子,何况体育老师还总是体弱多病。
令人崩溃的是,如此高压强度的学习状况下。仅仅那几本破书,还是学的一塌糊涂。
我过去的人乎妄想的期待感,好像很久以来我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生活失去希望。
那时我不上网,也不热衷“社交”,所有的天地就仅仅是自己的那一方“异想天开”。用时髦的话说叫“井底之蛙”。
我甚至都不清楚我那几年的本科线是多少——反正我从来没达到过。更不要说什么未来职业规划、专业方向了,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后来会选了生物这个坑。


这些事都是高考后我才渐渐后知后觉,我那个中学,本科上线率可能百分之二十都不到。曾经一个我认为成绩很好的学长,高三前段时间生了病,成绩差了点,他说他的老师告诉他他这个成绩可以走个“好大专”。
我当时觉得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大专根本算不上叫“大学”。何来的“好大专”呢?
并且,我第一次由衷的感觉到恐慌,浮不定,一百二十左右是有的;化学到高中的时候遇到的老师都是那种秃顶老头子,搞得我非常反感,后
“只要过了中考这一关,任何高中生都有大学上,只要你有钱。”
“反正,野鸡大学也多的是啊”
这个言论不得不说有点让大学生的我觉得到些许的失望,在那个本该青春的年纪,我兢兢业业比别人花费了好多时间,压抑了很多自己的情感,最后,也不过跟班里倒数第一名一样,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倘若,我那时知道后来,我“混”的甚至都没有班里倒数第一名好,估计我真的会崩溃致死吧。

第2个回答  2019-06-10

说到高考,下列印象或回忆都很深刻,不得不提。


首先,我觉得我那时情商很高,学习特别有条不紊,别人可能晚上学到十二点甚至凌晨一、二点,而我每天坚持十点半必须睡觉,中午还午睡一小时,从没有和别人拼时间,所以我的精力充沛,记忆力牢固,思路清晰。


其次,高考那年发洪水,印象非常深刻,两个月内雨几乎没有停过,结果高考那天,县城全部都被淹了,我们都穿短裤,趟着齐大腿深的水进考场的。很多在1楼考场的都是在水中考完试的,我在二楼考场挺幸运了。在考试中我坐在第一排,做题过程中特别镇定自若,丝毫没有紧张感,后面的同学看完后很是佩服我。


再次,我那时特别不爱听老师讲课,爱自学,把自己能搞到的钱全部用来买复习资料,每门课至少都有20-30本资料和模拟题,而且我所有的题目都至少做过三遍,结果高考数学题15道选择题竟然平时都做过,答案都记得(数学只差1分满分)。
最后印象很深的就是,估分严重失误,结果全省名列前茅的成绩只上了个普通重点大学。

第3个回答  2019-06-10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第4个回答  2019-06-05
平生唯一的一次参加高考,是三十二年前的事了。
那时高考比现在晚一个月,七月七、八、九三天。高考头一天,天特别热,又比较紧张,总是睡不着。起来吃了半粒安眠药,喝点水才渐渐睡着。
高中是县城一中,省重点,离家有五十多里路,高考几天的生活和平时一样,吃食堂,住学校寝室,考场也在本校。
那时生活都很艰苦,早晨稀饭,咸菜和大馍。中午熬白菜,半斤米饭。食堂也有红烧肉,二毛五一份,平时从来没有买过,高考几天也不敢加餐,怕油荤大了拉肚子。
那时在食堂就餐,必须事先到会计室买饭票和菜票,现金是不能买的。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刷卡、微信、支付宝支付,是想象不到那时的情境的。米是从家里背来的,或者父亲送来的,到事务长那里过秤,一斤大米加一毛火费就可以换一斤饭票;菜票直接用现金购买。记得高考后,我还剩几斤饭票,去会计室退是很麻烦的,就带回家了,后来接到大学通知书,知道自己不用复读了,就把饭票赠送给邻居的一个亲戚的小孩。她也在一中读书,比我低一届,总算没有浪费掉。
那年高考,我发挥得特别不好。可能是第一年参加高考,没有什么经验。那时往届补习生特别多,我们学校隔壁就是补习学校,有一千多人,每个班都有九十多人,教室里挤得不像样子。而我们应届生每个班只有五十多人。
那一年高考物理特别难,我只考了49分。考完第二天,对答案填志愿,大热天直冒冷汗。要是在平时,应该能考六十多分的,很多是低级失误,要是本来不会做也就罢了。
记得数学有一题填空,很简单的,要求出点的坐标,我头昏到了:把点的坐标算出来后,又带入公式,把该点到原点的距离算出来,填在空上,4分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