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征文600字以上(要求见下)(高悬赏!!!!!!)

开展“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新中国60周年英雄人物、道德模范读书征文活动,至少阅读一本反映为建立新中国或为祖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书籍,过建国后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人物书籍。
谢谢大家帮忙
我急用,三天内给出答案而且我满意的,再加20!!!! 请大家看好题目!建议写杨利伟、袁隆平之类的!

喜迁莺·边城寒早
真宗幸澶渊

李纲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这也是李纲七首咏史词之一。写的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104)辽国侵略军深入宋境,京师震动。主和派力主迁都避敌。寇准独排众议,力主真宗亲征澶渊。结果打败了辽军,保住了疆土,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澶渊在今河南濮阳。

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已有一百多年了,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钦宗时金对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钦宗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钦宗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边城寒早”。从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烘托战争威胁之严重。骄横恣肆的胡虏,竟敢远来侵占中国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敌人的铁骑纵横,他们披着毡裘,冒着大雪,使一方国土受到敌人严重的骚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庙堂,指朝廷。折冲,指抗击敌人。坤维,地的四角。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景德元年(1004),辽兵大举入侵,“急书一夕凡五至”,真宗惊慌失措,无计抗击辽兵,召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准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感到很为难。参知政事江南人王钦若主张驾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主张驾幸成都。成都远离汴京,故曰“坤维”,即地角之意。不论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张放弃中原,包括汴京在内。把辽兵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问寇准:到底怎么办?寇准答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奈何……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宋史·寇准传》)真宗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真宗到澶渊南城,群臣畏敌,又请求圣驾就此驻扎,不再前进。又是寇准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真宗乃渡澶渊河(即“径渡大河清晓”),直达前军。所以李纲满怀热情地写道:“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亲行天讨”就是天子代表上天亲自讨伐有罪的人。此指抗击辽军。“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对真宗亲征澶渊,李纲在词中极力夸张、铺叙,热情地、形象地描绘了天子御驾亲征的仪仗之盛,威仪之大,恰与钦宗的畏缩逃跑构成鲜明对比,一扬一抑,从侧面对钦宗作了委婉的批评。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皇帝亲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大大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当辽国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被宋军用弩箭射死,挫败辽军。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宋辽议和,互立誓书,订立“澶渊之盟。”

本来澶渊之战,形势对宋有利。由于真宗畏敌之心未除,而主和派王继忠、毕士安和曹利用等洞悉真宗隐衷,力主和议。和议的结果是战胜国北宋反而向战败国辽国每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但胜利果实化为乌有,反把辽军从战场上没有得到的财物拱手送辽,自愿居于屈辱地位。这真是历史上的大笑话。本来,当辽使请和时,寇准不许。辽使坚请,寇准要“邀使者称臣,且献幽州地”(《宋史·寇准传》)。真宗惟恐和议不成,主和派又诬蔑寇准“幸兵以自取重”(同上)。寇准不得已,勉强同意和议。这次和议的结果虽不够理想,条件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皇帝毕竟亲征了,军事上毕竟取得了一次胜利,阻止了辽军攻势向内地推进,保住了京都,保住了中原,没有丧失土地。寇准应该是有功的,但事后却被投降势力排挤,被贬往陕州。

处于南北宋之交的李纲,在他浮沉起伏的宦海生涯中,颇有与寇准相似的遭遇。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钦宗表面上表示要亲征,保卫京城,实则内怀恐惧。投降派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等乘机劝钦宗弃城逃跑。当时任尚书右丞的李纲却振臂一呼,登城督战,击败金兵,保住了京城,立了大功。事后却被罢免,削去兵权,远谪扬州。高宗时虽曾一度为相,积极准备抗金。但仅七十五天,措施尚未及见成效,又被罢相贬斥。他虽有寇准之才,但时势不允许他成就类似寇准的业绩,这时南宋的国势已远不及真宗时期,而高宗的怯懦畏敌,却超过了真宗。李纲所受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却甚于寇准。现实使李纲明白:现在要想如澶渊之盟那样用银绢换取和平已经不可能了。但由于李纲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热爱,对侵略成性的骄虏无比痛恨,他在主观感情上不愿意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所以,他对寇准功绩的赞扬,也是希望能有像寇准这样的忠臣力挽狂澜,也寄托着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对真宗的歌颂,也是对高宗的激励,因为曾御驾亲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高宗毕竟大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王俨思)
本文乃借鉴别的用户的,很抱歉~
你可以删去一点,让他简结明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6
当长大后我成了你

我一直保持平静而坦然的心,站在五尺讲台,努力教书。尽管有三点一线的枯燥乏味,有无休止的劳顿和潇洒的失去,然而,心是平静的,平静如水。
偶尔的一个下午,碰见十五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时,她是我的课代表,一直渴望做一名老师,现在,她如愿了,在一所小学教书。
“还好吗?”我的语调充满了关爱和柔情。“不好!”她很果断。“怎么?”我诧异。“幸子老师,都怨你!”一种娇滴滴的语气,“那时,是你,让我们跟秦牧同逛《花城》,随碧野共游美丽的天山;是你的谈吐和气质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神圣和魅力。从此,我下决心,一定像你一样!”“感觉不一样了,是吗?”我在试探,也在明知故问。“是的,太累太枯燥了,心中美好的东西现在一扫而空,烦透了!”我无言以对了。她已经消失在我的视线中,而我,却思绪乱飞。不禁想起那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前常听,并无多大感觉,而此时,却完全不同了;不自觉地想起一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想到了钱钟书的〈〈围城〉〉.......
人或许只是一种不断的反复,不是吗?当心有了停泊的岸,另一颗心又开始注视,注视开始出现的一切。于是,感到外面的世界才是精彩的、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你,而你,却忘记了自己。
其实,世间有多少无奈的安排,有多少令人心碎的遇合啊!无论是痛苦失意,还是离愁别绪,只要,只要好好端详你的悲伤和失望,你会发现,上苍赐给你的,原来是怎样清澈与美丽的一种命运。
此时,心不再平静。我一直没有发觉,一直不能看清楚,世界所有的事物在最初原本都并没有分别,造成它们以后的分别的,只是我们自己不同的命运而已,而我所能得到的,所能拥有的,只是一种有限的幸福和快乐而已。

~~~~~~~~~~~~~~~~~~~~~~~~~~~~~~~~~~~~~~~~~~~~~~~~~~~~~~~~~~~~~~~~~
长大后我成了你

山观实验小学 徐洁

我永远都记得你——我的启蒙老师薛瑾,尽管你不当老师已经很多年。

1985年,我小学一年级,才七岁,可是我是真的清楚地记得我当时是满怀的憧憬,满腔的希冀的。多么好,我遇见了你,薛老师。

我们怯怯地,甜甜地叫你老师,你还我们羞涩的,亲切自然的笑意。是的,你其实也不过是个孩子,刚刚走出初中的大门,脸上分明还保留着学生般的青涩稚气。在这样温和淡雅的笑意里,我们很快成了薛老师深爱的孩子----不,朋友吧,还是朋友来得更贴切一点。

记忆中我们的校园是很破败的,低矮的平房,泥土混和石子的操场,破旧的风琴,连柳树都是古老的。想起那棵数人环抱的可爱的柳树,更想念你了,老师。春天的时候,古老的柳树变成了校园里迎风梳妆的大姑娘,婀娜的柳条轻舞飞扬,裹满嫩嫩绿绿的芽孢,说不出的舒展。男孩子们按捺不住手痒折了来当鞭使,我想着他们怕是要挨批挨骂了,可是你款款走来,依旧笑意盈盈,只是温柔地将他们手里的“鞭子”接过来,在指间飞舞缠绕片刻,编成一个漂亮的“叶环”,戴到男孩头上:“喜欢它,也别抽疼了它呀,这样多好看哪!”啊,亲爱的老师,你的手指多么神奇,我仿佛看见柳树爷爷也露出了欢喜的笑颜。

真的,你的手,也会说话。下课的时候,你也变成了跟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和我们一起跳绳掷沙包。你甩绳的时候,我看着你白生生的手在空中划出一个个优美的圈圈,玩沙包你也是高手,五个手指灵活地上下翻飞,让我们钦佩不已。“铃——铃——铃——”当上课的铃声响起,而教室里的我们还沉浸在课间的兴奋中没有安静下来,你只是笑吟吟地静静地站在教室门口,宠溺地看我们,然后调皮地伸出你的食指放到嘴边轻轻一声“嘘——”便似有无穷魔力,让我们躁动的情绪安宁下来。

对了,只有初中毕业的你,居然会弹琴!音乐课,那台破旧的老风琴被我们早早地抬到教室,而你,踩动踏板,跳跃指尖,在当时幼稚的我们听来有如“天籁”般的音乐便出来了。就是这件简单破旧的乐器,和你,开启了我热爱音乐的门扉。

后来,我带着你给我的知识、力量和信心、勇气,顺利地走过小学,中学,带着对你的仰望和热爱跨进了师范的大门,后来的后来,我就成了你——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脑海里深深地印有你刻下的痕迹,我时刻告诉自己,象你一样!象你一样地善良,爱孩子;象你一样地天真,懂孩子;象你一样地真诚,做孩子们铭记一生的良师益友。

给你唱首歌吧老师,就算作节日的礼物好吗?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
第2个回答  2009-07-31
喜迎建国60周年
2009年,屹立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过去日子中。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非比寻常的进步。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中国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建国改革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国家经济在六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在这六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爷爷奶奶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我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奶奶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奶奶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四五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我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六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是老木头房子,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上面是天井。奶奶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宽敞且漂亮的房子了。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之前,根本没有电话,要人力传话,而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后来,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答案补充
在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里,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富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