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题所述

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根据我多年的代课经验,深深体会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利用游戏,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玩的天性,而游戏又可以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于是游戏便变成了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兴致勃勃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这样,不仅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还能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测量太阳高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同学们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底:影子)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和学生在投影仪前进行“搭手影”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变换位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光源和屏幕间才能出现影子?这样,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影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2、引导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铁钉生锈的秘密”时,我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铁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3、积极参与,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

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实验名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如在教学《植物的叶》时,就安排学生在不破坏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情况下去捡各种各样的叶子。学生们兴奋地捡回了一大把叶子,我一看,有梧桐叶、铁树叶、黄杨叶等,形状有圆形的、扇形的、卵形的等;叶缘有全缘的、波状的、锯齿的等,各种各样的叶子都有。再引导学生仔细看,来观察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又如六年级下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我在前一天就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食物,第二天上课时我一看,学生带来了馒头、大白菜、米饭、红薯、洋芋片、白萝卜、红萝卜、大蒜、面条、薯条、玉米、菠菜和南瓜等很多食物。在教学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产生了化学变化后,我让学生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自己带来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生们兴趣盎然,探究的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纷纷用碘酒小心、仔细地在自己带来的食物上检验,并惊讶而又高兴地记录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因观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思维也更活跃,探索热情也更高涨。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实际,激励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条件限制下,而采取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活动。但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更是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主角,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其中在课堂上让一些大胆的学生来动手做演示实验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当然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前提是 实验课前,应该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以确保这个演示实验能成功顺利。到台上演示的人选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实验的难易程度来挑选可以胜任的学生,可以是学习认真的学生,也可以是成绩不好但有进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可以是优秀的学生。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就邀请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上台来做“振动的音叉轻触水面”的实验。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学习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们都关心着实验能否成功,因此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当这些上台学生被我们老师信任、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才会对实验课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有可能把科学学得更好。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科学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4
每天定时给30分钟的集体游戏时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