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究六道轮回之说,即使轮回之说能够成立,轮回六道之交替谁司其事?没有明白的交待。如果说是一切唯心造,各随自己业力升沉而轮回,佛法一向是主张“万法无自性”的,那么,一切唯“心”造的“心”又是什么东西呢?随业力轮回的又是谁呢?何以每个人又都不知前生的事呢?既不知前生的事,他如何能悔改呢?佛法是重视“无我”的。假设某一个人,前生做恶多端,今生被轮转为一牛受人驱使,试想,既无“我”的自性存在,那么这头牛又是谁转世的呢?又是替谁受苦呢?如果说是替自己受苦,那岂不是承认了有“我”的自性存在了!
“无我”就是“无自性”的存在,无自性存在,对善恶等一切行为自不必负责,既不必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那么,轮回、地狱、阎罗王岂非虚设?
“无我”一词,释迦牟尼佛有时也会被问得哑口无言。杂阿含经第二七○经有这样一段记载:“梵志白佛言:‘一切众生为有我否?’佛默然不答,又问:‘为无我耶?’佛亦不答。这时阿难在旁感到奇怪,佛一向主张‘无我’,外道问‘有我’否,不答固可,为什么‘无我’也不回答呢?因以问佛。佛就把所以不答的理由告诉阿难:‘因为外道问‘有我’,意在我应是‘常’,问‘无我’,意在我应是‘断’,佛无论答‘有我’或‘无我’,都等于承认‘有我’的自性存在,所以不答。’。”
根据这段经文的记载,很明显地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遇见了善辩的对手,所以才被问得“目瞪口呆”,他答复其弟子阿难的话,也的确是良心话,由此可见“无我”一词是虚妄的欺人之谈。
香光庄严 - 举人 四级是不是有点欺人太甚?我发表一下自已的观点犯得上你那么大动肝火吗?看一下佛教徒 - 举人 五级和NaZhul - 魔法师 五级是如此耐心地为人答疑解惑,就冲这个态度,不管答得对不对,我都先要表示感谢了。
我发现了佛教中的矛盾点
佛法是重视“无我”的。假设某一个人,前生做恶多端,今生被轮转为一牛受人驱使,试想,既无“我”的自性存在,那么这头牛又是谁转世的呢?这就更好回答了 如果我的自性存在,他就不会变成牛,唯有无自性才能变 唯空才能显有。。好比水和冰,水是不变的就不能变成冰,冰是不变的就不...
我发现佛教里的矛盾,请高人解释! 一、唐三藏去西天求取真经,这个西天的...
呵呵,1、这并不矛盾,这个西天是指的印度,想对中国(东土)来说的,当然教祖是释迦摩尼佛了,因为娑婆世界的教祖都是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土,那里的教祖才是阿弥陀佛,远的不得了,非是人心可以思维的距离。2、阁下都说了是神话,当然不是十分可靠了,观世音菩萨于我们有...
佛教的矛盾之处,谁来解释
1.有神论和无神论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你认为有神论的“神”指的是独一无二、无上权威、自有永有、超越一切的主神,如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兰的真主,那么佛教是无神论。如果你认为有神论的“神”指的是有凡性的、众多而不完美、不究竟的神,如中国道教所描述的仙人、北欧神话中的奥林匹斯诸神,那么佛教...
佛教中的自相矛盾
1、放下不等于放弃。1.1 佛要大家放下表象、虚假的人、我。金刚经云: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菩萨没有放弃众生,无始以来常发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1.2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放手,让他们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尽快成长。2、我们需要放下什么。2.1 样子和本质是...
佛教的矛盾问题
这让我想到了物理量子力学上那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当你对一个粒子进行观测的时候,你的观测行为也会对这个粒子造成影响。联想到算命,即是你对你自己的未来的这种观测行为(也就是算命)也会对你的未来造成影响。还有,各种佛经教义相互矛盾及打架的问题,按照佛教所说的,修佛,即为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阿弥陀佛。我看到一位法师和我之间的种种,心里想不通,请问大家,究竟我...
1.出家人也是凡夫,依然有贪嗔痴。所以我们应该原谅他们的缺点。2.出家人有过失,我们居士是不能说的,更不能在网络大庭广众中说,这是佛门六重戒中的“说四众过”。这种说出家人过失的罪过很难忏悔的。3.出家人的任何过失,都是在寺院僧团内部进行批评和处理的,不能在僧团之外议论。希望您关闭...
我发现佛教的大师对佛教知识的解答五花八门,有的还相互矛盾,谁是对的...
佛法理论包含二元的一体两面,最终是希望我们通过学习,回到一元的世界。(就是佛家经典经常用提到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等。)矛盾只存在于二元宇宙,其实,宇宙的本质,是一元的世界,是没有分别的,也就是绝对的一体,完全的和谐,或者各个宗教说的宇宙出于一个本源,或者现代...
佛教中算不算也出现了二律背反甚至多律背反?依据:有些宗派彼此在佛理...
是的!首先在《摩罗经》中提出。“魔曰:着汝衣、弘汝法,奈何?”当正道、邪道都在弘扬、推广同一样东西、同一套理论时,势必搞成一场大混乱。然而佛陀并不认为是大事。佛法从魔口中说出,虽然动机不良,毕竟还是佛法,听者还是听到了佛法,依然获得佛种子,将来也必定萌芽开发,成就佛果。
修习佛教的矛盾
这种矛盾非常正常。完全能够理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请客吃饭送礼,只要不是恶的,你不妨看淡请客吃饭送礼的功利,把这些作为一种世俗置换且出于对对方的恭敬尊重而为,又有什么不可呢?至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排挤。
佛教中的矛盾说法
不矛盾。关键是倾听佛法的人是什么样的层次。大家都有上过学的,都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定+否定+再认定+再否定的循环过程,譬如小学生,你问他3-5=?,他会认真的告诉你,减不了,5-3还差不多,而上了初中,他会告诉你,2-5=-2,然后再问他,-2开根号等于多少,他又会认真的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