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最早在何时开始使用?

如题?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外交文献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
中国正式作为国家名称是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也就是叫作中华的国家。
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lO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名,在外交文献上出现,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媒体上一般是指中国大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5
据研究,“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武王时期。它的最初涵义,是指国都。周人在灭商以
前,将周王所在的丰、镐及其周围地区,称为“中国”;灭商以后,又将原来商的国都(殷
,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也称作“中国”。以后西周覆灭,平王东迁,丰、镐沦为戎人占领
区,那里就丧失了“中国”的地位。从春秋战国使用的“中国”一词的内涵看,它已具有“
天下之中”的意思,而不局限于“国都”。
平王东迁以后,诸侯国的势力急剧增长,周天子的权威则日薄西山,所以,一些得以与周天
子平起平坐的大的诸侯国,也自称起“中国”。春秋时期的“中国”,其范围大致覆盖了今
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自称华夏族,自以为自
己居于世界的中心地区,并且在种族和文化上不仅有别于而且高出于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
进入战国以后,各诸侯国之间交往迅速扩大,民族和文化上的差异趋于缩小,“中国”的范
围也越来越大。后来,秦国的版图又将整个“中国”都划了进去,“秦”字的内涵,也由作
为一个“诸侯国”,变为代表一个新型的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中国”这两个概念,在经过语义上的互不关涉到部分重合的变化之后,又划上了等号:秦=中国;秦人=中国人。
然而,“秦”与“中国”的这个等式,未能在汉语中留下痕迹。随着秦王朝的灭亡,代表秦
人、秦朝的“秦”字,很快地被斩断了与“中国”的关联;它仅作为中国史上的一群人、一
个诸侯国和一个朝代,还继续出现。而不象继它而起的汉代,其“汉”字,在汉代灭亡以后,
还继续存在,并使用至今天。个中原因,固然与大一统的中国和汉民族、汉文化的最终形成
是在汉代有关,显然地,也与秦王朝的短命和造成这种短命的暴政不可分。—中国人不愿意
在自己的称呼中,留下秦朝的短命和暴政的阴影。
然而,这仅是汉语中发生的现象。在英语及其它一些非汉语中,“中国”(比如China)的
原意就是指“秦”。中国近代学人薜福成在他的《出使日记》中曾指出这一点。他说,在欧
洲各国语言中,英语称“中国”为“采依纳”,法语为“细纳”,意大利语为“期纳”,德
语为“赫依纳”,拉丁语为“西奈”。这些叫法,究其意义,都是“秦”的音译。
“秦”(Ch’in)是英语“中国”及各种非汉语中其它同源名称的原形,这一观点在1986年
推出的《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再次被肯定。
当时秦王朝(或者是强大的秦国)威名远扬,西域的少数民族遂将东方的华夏族人称之为
“秦人”;“秦人”的叫法以后又逐渐西传,被其它语系的语言所吸纳,因为当时古代中国
主要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的,而这一形象最初是由秦王朝塑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