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基础,按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各七宿。东方七宿的名称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二十八宿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阿拉伯等国所表现的意义虽不同,但都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它究竟起源于哪一国?近100多年来,各国学者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德国历史学家伊德那最先认为中国的二十八宿是为了追踪月球在恒星间的支行,以显著星象为目标而设立的二十八个标准点。1804年俾俄在其著作中明确主张二十八宿直源于中国。他提出二十八宿是赤道上的星座,形成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而印度的二十八宿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然而,1860年,韦柏在《中印两国历学的比较》一文中,提出二十宿起源于印度的说法。其主要理由是:印度二十八宿起源于昴,中国二十八宿起源于角,而昴为春分点的时代比秋分点的时代早1000多年。谌约翰根据对中国岁名、阴阳以及五帝等名称的研究也主张印度起源说。
1891年,荷姆美尔在其著作中主张二十八宿应当起源于巴比伦。这种说法得到历学家金最尔、金史密、爱特金甚至最早主张印度起源说的韦柏的赞同,于是盛行一时。
不过,反对二十宿起源于中国的学者也有一系列问题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到了什雷该尔的《星辰考源》问世以后,学术界又倾向于主张中国起源说。20世纪初叶,得索诸尔的《中国天文学》和新城新藏的巨著《东洋天文学研究》都坚决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
中国学者竺可桢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和地点》及其以后的一系列著作中对二十八宿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夏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一文,为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说提供了证据。特别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发现了一个书写着中国二十八宿的漆箱盖,更为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所以,学者们主张,二十八宿体系在中国的形成,肯定比曾侯乙墓入葬的年代——战国早期早得多。
似乎二十八宿的中国起源说已成定论。但事实并非如此,饭岛忠夫在他的研究中,根据冬至点在二十八宿中的牵牛角度,认为二十八宿制定于公元前396年到公元前382年之间,遂断定二十八宿是从西方传入的。这不仅对二十八宿的起源地点,甚至对二十八宿的形成时间也提出了新的疑问。看来,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目前仍是文化史上一个尚未破解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