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差异

最好是新税法和新准则 求啊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38号具体准则(财会[2006]3号)(以下简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2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7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12月6日公布(以下简称“新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以下简称“通知”)以及有关税收法规,均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前者从会计角度,后者从税务角度)对企业所得税的操作作了明文规定。由于两者存在许多差异,所以操作难度较大。本文试从以下方面将两种不同处理差异作一解析。

  一、计提“资产减值”的差异

  (一)“会计准则”中,除第8号“资产减值”中有大量规定外,在第1号“存货”、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5号“生物资产”、第15号“建造工程”、第18号“所得税”、第21号“租赁”、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具体准则中都有相关的规定,可以说只要是企业存在的资产,都应当在期末进行全面清查,如果存在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都应当计提相关减值准备。

  (二)“新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第10条、第55条规定,企业计提的“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均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计提的范围、口径、比例、确认标准的差异

  (一)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差异

  1.“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坏账损失的核算一律采用备抵法,及时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并计提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关的应收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5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原则上要求采用直接转销法,即待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计入发生坏账当期的损益,并冲销应收款项的方法。

  (二)计提坏账准备范围、口径上的差异

  1.“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值得注意的是,应收票据因本身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当应收票据的可收回性存在不确定因素时,应当转入应收账款后计提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2.“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6条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年末应收账款是纳税人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但会计和税法在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的时间上不一致,税法规定是直接计提,而会计规定要待转入应收账款后再计提。“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还规定,纳税人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以及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计提坏账准备金,从而否定了其他应收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

  (三)计提坏账准备比例的差异

  1.“会计准则”因为在方法上不再局限于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因此,不同的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是不同的,相应采用的计提比例也不尽相同。

  2.“新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第46条规定,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显得十分严格。

  (四)坏账损失确认处理标准上的差异

  1.“会计准则”第22号第41条对坏账准备的确认并无明确规定,只是列举了诸如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不足等情形。

  会计处理上要求企业对已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根据企业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在管理上只要由内部权力机构批准即可。

  2.“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7条规定,对坏账损失的认定有明确标准,纳税人符合下列的条件之一的应收账款,应作为坏账处理:①债务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其剩余财产确实不足清偿的应收账款;②债务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失踪,其财产或遗产确实不足清偿的应收账款;③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以其财产(包括保险赔款等)确实无法清偿的应收账款;④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经法院裁定,确定无法清偿的应收账款;⑤逾期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应收账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6
要求太高,这个可以写一本书。不是两三句话说得出的。
第2个回答  2009-10-17
太多了,2楼也只是一小部分
第3个回答  2009-10-16
不就是些税法调整么?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差异的账务处理怎么做?
所得税汇算清缴差异的账务处理基于所得税汇算清缴差异,其具体的会计分录可以这样做:第一种情况:预缴税额多缴,也就是说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1、汇算清缴后,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2、多预缴税额两种方式可以处理:包括退税和抵税(1)...

企业所得税常见的税会差异有哪些
会计:据实扣除,税法:1.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2.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拨缴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工资薪金总额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3.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符合条...

会计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必然导致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之间的差异。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入与按税法计算的所得税应税收入结果不一定相同。针对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的差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
会计准则中的核算方法和原则在不断变化,计量属性更加多元化,但是,企业所得税法不认可现值和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加大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使得会计盈余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分歧增大,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愈加复杂,必将造成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摩擦,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守法成本及涉税风险...

会计收入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p>1、会计总体要素的差异:两者在服务对象、会计核算基础以及原则运用方面都存在差异。2、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的差异:所得税会计以税法的规定为基准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要素进行计量和确认,财务会计以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为基准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要素进行计量和...

所得税永久性差异会计处理。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除.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某一期间发生,以后各期不能转回或消除,即该项差异不影响其他会计期间.其成因是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上存在差异.如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不能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是什么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1、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的人(债权人、政府机构等)提供可靠、有用的各种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所得税会计是以保证国家税收为目的,为国家税务局和纳税企业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

请您谈谈为什么针对所得税,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会有差异;会产生什么类 ...
因为会计准则跟税法不是完全一致的,税法的法律效力大于会计准则,所以会计核算出来的所得税,必须调整成跟税法一致的再进行纳税申报。会产生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有哪些呢?
暂时性差异可进一步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减值确认与计置上的变化: 新准则要求企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当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利益时,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亏损弥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的...

企业所税在税法里与会计里的区别
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确认及会计处理作者:上官鸣 赵富明 刘犁子 一、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概述企业资产负债表内资产或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其经济实质划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同时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资产负债表经济实质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