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阳光灿烂的日子》 《英雄》《花样年华》《毕业生》影评 3000字以上

如题所述

楼主,您好:
以下是我组织摘抄的一些影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我!祝好!

《阳光灿烂的日子》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因为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也是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青春片或爱情片。
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烟、武斗和内参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电影的结尾,电影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爱情当然是少不了的,撬锁那段场景其实是暗示了马晓军在爱情刚刚开始萌芽时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开的第一把锁当然就应该是锁着避孕套的抽屉,因为好奇的而引发的探索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遇见米兰,确切的说应该是遇到了米兰的照片。在那个经典的把玩望远镜的场景中,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所以当时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记得那个时候是没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疯狂迷恋米兰的时候,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迹”,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游泳池里面一干人等为米兰的争风吃醋,使得他对米兰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将米兰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脚明白无误的表示了此刻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情节是:米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马晓军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轻盈,神秘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在电影快结束时米兰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个场景中,观众会留意到在马晓军视角中,米兰爬上游泳池的动作是如此的笨拙,在仿佛是马晓军审视她的眼光的摄影角度里,观众也会和他一样感觉她是如此肥胖,这跟第一次见到米兰时她戴着墨镜距人千里之外的记忆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马晓军能够近距离接近米兰无非是她让他给自己倒水洗头或者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农场,而在对曾经爱恋过的异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尽后,马晓军终于摆脱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冲进了米兰家里,扯断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断的束缚在米兰脚踝上的钥匙链,之后那个在国内影院公映版中删去的米兰半裸的镜头表现了马小军渴望发泄的青春冲动,也见证了他与那段怀着朦胧的爱情感觉在屋顶上穿行的青少年马晓军的决裂。
就像文革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在这场雨中场景里,马晓军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大米兰的名字,当米兰问他“你怎么了?”的时候,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我喜欢你!”,而米兰也如他所愿,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然而却那么不真实,因为这场雨是一场在阳光最灿烂日子里显得如此不真实的雨………雨过天晴后米兰依旧在和刘亿苦打情骂俏的现实,证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生日宴会上那个和刘亿苦对战的场景也不过是马小军脑海中未遂的壮志!其实从来没有过那么温情的雨,从来没有过那么灿烂的阳光,也从来没有过那么壮怀激烈的青春!
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那种窒息感,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吧!
最后提一句,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所放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这首来自国外歌剧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文革时期的爱情配合的如此协调,以至于最早引用这首间奏曲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认为是不适合配用这首曲子的了。

《英雄》

张艺谋对这部影片的主题——"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弃了刺秦".那 何放弃呢,因 那刺客听到了自己要刺杀的暴君,宣称自己要建立伟大的国家,於是被人家的梦想打动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挥袖雷霆,只施行统治,只借助暴力,从不弘扬梦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国以及祖国之外的新疆土,建设成什 样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个普通的黑道老大没什 区别.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样,是新的人物,开口就谈天国将要近了,天国是什 样子.在一统江山阁裏,他看著满噙亡国之泪的韩国画工父子,可以从容谈起自己 什 要统一天下, 什 要让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连在一起,成 一个伟大的国家,最后让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们这些后人,自然知道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来干的就是焚书坑儒役使天下,所以听他这一刻还这 诚挚深情地谈天下大同,脊梁沟裏不可能不冒凉气.
我觉得这片是过份赞颂公认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显是一位暴君,由秦始皇焚书坑儒,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题说穿了无非就是国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过在张的文本那裏,国家的利益被置换成「天下」罢了.如是这样,被秦始皇杀害的人遗下的孤儿寡母也当像无名剑客那样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对.因为他们今天个人的苦难恰恰是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我实在不认同这奴才逻辑 而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侠士们之所以被宣扬成悲剧英雄,无非在於他们甘愿为天下人免於战乱之苦而放弃个人的恩怨和家国之恨.所谓通过对个人一己之私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大公的道德灌输,从而把对个体精神和利益的剥夺上升为一种天然的正义.在这样的「正义」下,当然就是谁自觉地舍生取义,以「小我」献身於「大我」,谁就是英雄.然而这里的问题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组成的「天下」.如果为了「天下」而可以是人人都应当为之牺牲自己的理由,那麼这样的「天下」又将如何具体落实到天下人的身上 这不正是一种自相矛盾 真正的英雄应像岳飞,文天祥一样.还有岳飞的"满江红",岳母刺字,岳飞大败金兵,秦桧夫妇永跪岳飞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词"正气歌"和"过零丁洋"都是世代流传的. 张艺谋对影像的调度太单一了.每一个武戏的高潮都是高速摄影和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广告片堆砌的风光长片. 我觉得统一并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为真正的英雄无疑应当是正义和美德的使者.当英雄的人他应悲天悯人,以仁爱为怀,不是去夺取天下人的权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实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这个标准秦王至多只能算个奸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杀人犯.杀人犯不管他曾有多大的历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会因此就不再是杀人犯,而反成了历史英雄.这太不公平了,也对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辱.
在片尾出现了荒唐得让人合不拢嘴巴的一幕:历尽千难万险才走到距离秦王仅有十步之遥的位置的大剑客无名,在刺杀行动成功在实时,居然被这位「胸怀天下」,而又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导永久「和平」的济世豪情所感动,受到启发后幡然悔悟,主动放弃了行刺计划,结果转身离去,落了个万箭穿心尚面带欣慰之色的「圆满」结局.这结局也太不合理了,以无名的武功应可以全身而退的.这裏也说了一些主题.张艺谋在《英雄》中生硬表态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个本来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诗史的难得题材。

《花样年华》

花样的年华,无言的结局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摇曳的旗袍,昏黄的路灯,梳的一丝不苟的爱司头,一切欲说还羞的情感,如一张泛黄的老唱盘,在岁月的留声机中静静旋转。没有喧闹的浮躁,没有泡沫文化的缩影,只是哀婉却唯美地唱着一首老歌:花样年华。一部不俗的电影也随之沓来,一样的温情脉脉。
这是香港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导演王家卫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讲述两个已婚男女的婚外恋。还有一部类似的题材电影是美国的《廊桥遗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后者是西方人的爱情观,而《花样年华》折射出的爱情理念,则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的东方情怀。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谈谈王家卫,这个经常以一副墨镜示人的性格导演,拍出的作品都是些有着强烈个人色彩弥漫的影片。《阿飞正传》里的“无脚鸟”、“一分钟理论”,阿飞的桀骜不逊仿佛是他的缩影;《重庆森林》里警察633和663的各自特立独行的生活理念,“凤梨罐头”和爱情保鲜论也已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东邪西毒》中欧阳锋那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气镜头,也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甚至是张艺谋导演都拿来借鉴的典范;连《春光乍泻》这一部颇受争议的同志电影,王导都依然能把它拍摄的细腻动人,片中长镜头的娴熟运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垂直美感,也都宿命般的被贴上王家卫风格的标签。可是,2000年的这部《花样年华》中,王导的前卫美学并没有体现。相反地,这部影片充满了含蓄美和隐蓄的镜头语言。影片的主题也关注的是关于中国人惯有的情感处理方式,从头至尾都向观众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韵美和思想。可以说,这是一部最不像王家卫的风格,却深得他钟爱的影片。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片中分别诠释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两个具有传统观念的旧香港60年代中产资产阶级的已婚男女。他们原本都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庭,一种缘分使他们都搬进了同一座公寓,又是一种缘分让他们两家的间隔只是一面墙壁。在逐渐的交往中,大家熟络起来。可当他们在狭窄的楼道里单独相遇时,却还是只一句“这么巧啊?”便匆匆而过,继续走他们各自的路。日子如果只是这样过,倒也安然自在。可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各自的伴侣不忠走在了一起的事实。周与苏不知是因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还是基于报复的心态,抑或都不是,他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个诉说心事的知己。总之,他们成了朋友。一起吃过西餐,一起在旅馆那间著名的2046号房间里写过武侠小说,一起演绎过各自爱人的出轨原因,也一起在男主人公的房间里清早吃着糯米鸡......他们都说过“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可后来,一句“原来有些事情,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生。”证明了一段苦恋的开始。周慕云在挣扎,苏丽珍也在挣扎,挣扎在情感与道德理智的边缘,也彷徨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可惜,最后他们谁也没有越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分东西。怀着心中对对方的挂念,苏丽珍选择了坐在他已经空荡荡的房里无声地哭泣,任眼泪肆意地流过脸颊;周慕云选择了将心中的秘密诉说在吴哥窟的石洞里,用土埋住,让它永远是个秘密。花样的年华,却是个无言的结局。
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后会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服装美而观看此片的话,那未免有点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
像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周慕云一个人在面摊落寞地吃着云吞面,此时的镜头长时间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满苦闷和孤独--为了总不归家的妻子。这时苏丽珍提着精致的保温壶出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镜头由她纤细的手拍起,逐渐上移到她的胸前,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脸。这种开放性的构图可以引起观众无数的想象力。她来到面摊前,同样一份云吞面,脸上带着一种沉思的忧郁的神情--为了不归的丈夫。另一对在享受爱情,而这一对只是在各吃各的云吞面。不得不说,此刻导演用一种明暗线交织的手法既含蓄又内敛地表现了两种爱情的理念。而这种意境,只有在反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理解,可谓是该片的一个经典的情节。
还有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出现在该片的中下段。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可苏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答应了。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却开始心潮汹涌。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紧接着,苏伏在周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只这一点,就可以让许多动辄让演员虚情假意地喊出“我爱你!”的导演好好学习。
片尾,周慕云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之后,苏丽珍来到他的房间,点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里任它的烟雾缭绕、盘旋、四散。一种她曾经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开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片。此时,电影中的背景声全部消失,一阵寂寥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响在苏的心里,也回荡在观众的耳畔--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无言......
也许一切都应了该片的英文译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绪中的恋爱”,在那个消逝了的花样年华......

《毕业生》

提到毕业,就不能不提到这部电影。达斯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激情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当然,还有那首广为传唱的插曲,它会适时地荡起你心中淡淡的离愁.虽然现在只是大二 但有时也会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就像影片中展示的那样,彷徨,无所事事.就是那样发呆,死死的发呆...... 从影片的开始本的脸上就是一脸麻木的表情,正是所有毕业生所共有的.而影片的音乐更是增添了一种忧郁的色彩,悠悠的,清清的,让人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自己内心的世界去思考些什么.什么呢?本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而且他的家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他的归来,而他对这些似乎还上不在意.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疑问.或许他也曾憧憬过很多美好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他要面对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学校的书本,他要面对各种诱惑,还要承受高潮过后的寂寞,这就是人生.或许他还没有作好准备,或许他开始暴露他人性中的缺点. 当罗宾逊太太邀请他到她家的时候,或者是在她开始诱惑他的时候,他的良知开始沦陷,我们不能说他的内心没有挣扎,但最后他还是选择的堕落.而罗宾逊太太就是这个社会的象征,她牢牢掌控着本.她曾经也是一个像本一样憧憬美好的毕业生,但经过世事的经历,她一点一点的被这个社会同化.现在成了一个追求肉欲享乐,精神空虚的半老徐娘.在自身受到威胁时是那么的狡诈恶毒.或许到最后我们都会像她那样吧.而这时的本也暴露了他的弱点,他懦弱,这一点从开始在罗宾逊太太家里面对她的调情是本的不知所措就可以看出.面对这个社会本是一张空白的纸,他要经历的东西还有很多,他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现在的本精神也如罗宾逊太太一样空虚,但他多了懦弱. 但在与罗宾逊太太偷情的这段时间里他也感觉到了无聊一天他的父亲严厉的问到"你对自己的未来到底有什么打算" 时, 他被刺眼的阳光弄得睁不开眼,现实的问题对他来说是那么棘手,而他只能在不停的游泳和偷情中去逃避."你问住我了"本的回答无力而迷茫,但这也唤起了他对自身的思考. 而就在这时他的天使一连出现了.一连可以说是片中唯一的完美形象了但可惜也是三个人中最单纯的一个.本从她身上发现了自己已经和逐渐失去的东西,终于鼓起勇气向一连告白,但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罗宾逊太太疯了似的阻挠他们.但两颗相爱的心走到了一起,终于在一个大雨之日本向一连坦白了他的行为,但当一连知道那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时.她无法忍受毅然的离开了本. 一连的离开让本开始思考,他发现自己不能没有一连,她带给他太多的东西,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他决定追回一连. 在破坏婚礼的这场戏里,镜头对混乱的表现很到位,在看到窗外哀号的本时,镜头分别给罗宾逊太太和罗宾逊先生一个特写,夹杂在混乱的全景中,级好的表现了他们那种虚伪面孔下的穷凶级恶的扭曲,而本终于得到了一连. 最后两个人奔跑着踏上象征自由的公车奔向解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中有希望有欣喜有决心但也有些许的迷茫.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不知道两个人即将面对的会是什么?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影片在主人公本做飞机回家的一系列镜头剪辑中开场,虽然这只是一组交待性质的镜头,但却直刺我心底的那一丝不安和痛楚。片中本带着一脸茫然的表情,对身边的一切不闻不问,机械的在回家的路途上前进着,我深切的感受到本对毕业和回到离开多时的家并不感到高兴,相反,似乎有些不情不愿。为什么一个在他人看来即将步入社会,应该充满活力和冲劲,前途光明的毕业生,却显得那么死气沉沉呢?在这点上,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我当然明白个中缘由,因为我也正处在彷徨的时期。大学生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一半的时间,蓦然回首这过去的两年光阴,竟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时间都耗费在了一些无聊的事情上,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两年的时间又将一晃而过,那时毕业后走出校门的我,是不是会和本一样对前途毫无打算,一片迷茫?突然又想到了家中父母亲人们的殷切期望……我不敢再想下去。
之后,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接受了一个错误的女人的诱惑。“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duce me. Aren't you?”影片并没有清楚的交待罗宾逊太太勾引本的具体原因,是罗宾逊先生那方面有问题?是罗宾逊太太生性风流?还是罗宾逊太太就是喜欢本这种类型的小男生?……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拍摄于1967年,那时的美国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黑人民主运动正在大张旗鼓的进行着,披头式乐队引领的反叛精神正风靡全国,无数青年为之疯狂……总之,那是一个躁动、叛逆的年代。所以,影片的整体画面氛围很鲜艳很明亮,有时甚至有点刺眼,有意给观众制造了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罗宾逊太太为什么会勾引一个年龄和自己的女儿差不多,并且是自己看着他长大的小男生,而本竟然会抵不住诱惑,和一个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长辈上床。他们之间有爱吗?至少本在遇到多年不见的罗宾逊太太的女儿——尼恩之前,还是相信他们之间有爱的,这从他极力安抚罗宾逊太太,并多次保证不和尼恩交往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但自从他对尼恩一见钟情之后,他就明白了自己对尼恩的感情才叫做爱,才是真爱。加之罗宾逊太太极力反对他和尼恩交往,并用公开两人关系来威胁,本和罗宾逊太太彻底决裂,两人走向了对立面,这段有性无爱的关系走到了近头。
回头再说尼恩,她是单纯的,在她与本的交往过程中,影片多次响起了《Scarborough fair》这首曲子,这首歌给人的感觉很美,这也切合了本对尼恩的追求,是完全出于真心的,完全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年轻人的相爱过程。影片中安排的本追求尼恩的几场戏很有看头,使观众暂时忘却了之前的沉重心情,姑且先看看这个傻小子是怎样挽回姑娘芳心的。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本前往尼恩的学校,在喷池边坐着,脸上有柔和的期待痕迹,本追着尼恩的公车,在车上与她搭讪,使他第一次看起来像个二十一岁的男孩子,有点赖皮,一种很讨观众喜欢的赖皮,最后,尼恩与男友约会双双离去,《Scarborough fair》再度响起,本尝到一种失去的滋味。这种心情,只有真正有过此中经历的人才能完全体会个中滋味。“明天嫁给我好吗?” “不知道” “后天呢”,本的这句求婚台词堪称经典,这也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也只有这样一个对未来毫无打算的21岁男子,才会说出这样的求婚词。
然而,正是由于尼恩的单纯,使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一个和自己的母亲有染的男性,尽管她深爱着那个男孩子。所以,尼恩还是选择了和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生结婚,可以说,此时的尼恩内心还是受压抑的,尽管她内心深处想和本在一起,但她摆脱不了社会传统伦理的约束,直到最后本那惊天动地的抢婚行动,就像一把钥匙将尼恩的心灵枷锁彻底打开,什么社会伦理,什么道德观念……统统抛之脑后,率性而为,干自己最想做的事才是真理,所以,她毫不忧郁的和本一起冲破了众人的阻挠,坐上了自认为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那趟公交车。
再说一遍那场经典的抢婚行动,首先是本驾车到处寻找被送去结婚的尼恩,配合着车速,《Mis Robinson》响起,这首歌曲调轻快诙谐,带着对以罗宾逊夫人为代表的成人世界的辛辣讽刺,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反叛精神。最后,本用教堂的十字架来抵挡想要阻止他把尼恩带走的那些人,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有着约定俗成的权威,可班却偏偏要用有着象征意味的十字架作为武器,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讽刺意味和反叛精神体现的一览无余。当本和尼恩冲破重重阻挠,胜利的踏上自己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后,《Scarborough fair》再度想起,影片到此结束,却把思考留给了作为观众的我们。
这是一场青春的冲动,一场青春的胜利,然而,激情过后,就不需要面对现实了?本和尼恩的母亲确实发生了关系,这种错误是无法用一句“我错了,我很后悔,我以后改正”来弥补的。可以断定在两人以后的生活中,这件事会像梦魇一样纠缠着他们,他们将始终无法面对各自的父母。另外,本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追求尼恩并向她求婚只是率性而为,并没有什么完整的计划,在抢婚成功之后将会不可避免的面对“要爱情还是要面包”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忽然想到了在抢婚过程中,某个时刻本趴在教堂的玻璃上向尼恩大声疾呼,当时的那个造型和表情像极了受难的耶稣,我们不禁思考,他在为谁受难,是为自己还是所有和自己一样叛逆的年轻一代……
《毕业生》是一曲美国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而作为目前中国年轻一代的一员,我似乎遇到了和主人公本一样的境遇,所以,看完影片后不禁感慨万千,觉得不吐不快,以致发了这么多牢骚,希望能够引起和我一样处在彷徨中的年轻人的一点思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31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也是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青春片或爱情片。

  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烟、武斗和内参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电影的结尾,电影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爱情当然是少不了的,撬锁那段场景其实是暗示了马晓军在爱情刚刚开始萌芽时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开的第一把锁当然就应该是锁着避孕套的抽屉,因为好奇的而引发的探索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遇见米兰,确切的说应该是遇到了米兰的照片。在那个经典的把玩望远镜的场景中,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所以当时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记得那个时候是没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疯狂迷恋米兰的时候,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迹”,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游泳池里面一干人等为米兰的争风吃醋,使得他对米兰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将米兰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脚明白无误的表示了此刻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情节是:米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马晓军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轻盈,神秘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在电影快结束时米兰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个场景中,观众会留意到在马晓军视角中,米兰爬上游泳池的动作是如此的笨拙,在仿佛是马晓军审视她的眼光的摄影角度里,观众也会和他一样感觉她是如此肥胖,这跟第一次见到米兰时她戴着墨镜距人千里之外的记忆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马晓军能够近距离接近米兰无非是她让他给自己倒水洗头或者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农场,而在对曾经爱恋过的异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尽后,马晓军终于摆脱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冲进了米兰家里,扯断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断的束缚在米兰脚踝上的钥匙链,之后那个在国内影院公映版中删去的米兰半裸的镜头表现了马小军渴望发泄的青春冲动,也见证了他与那段怀着朦胧的爱情感觉在屋顶上穿行的青少年马晓军的决裂。

  就像文革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在这场雨中场景里,马晓军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大米兰的名字,当米兰问他“你怎么了?”的时候,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我喜欢你!”,而米兰也如他所愿,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然而却那么不真实,因为这场雨是一场在阳光最灿烂日子里显得如此不真实的雨………雨过天晴后米兰依旧在和刘亿苦打情骂俏的现实,证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生日宴会上那个和刘亿苦对战的场景也不过是马小军脑海中未遂的壮志!其实从来没有过那么温情的雨,从来没有过那么灿烂的阳光,也从来没有过那么壮怀激烈的青春!

  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那种窒息感,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吧!

  最后提一句,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所放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这首来自国外歌剧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文革时期的爱情配合的如此协调,以至于最早引用这首间奏曲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认为是不适合配用这首曲子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庆幸,能在第一时间在深圳新南国电影城看到老谋子的首部武侠巨作《英雄》。说庆幸不为过,24日起每天只放两场,而每场限量50张(只有50张而已!!!),50元的票价说起来算高了,看过了,激动之余,50块钱是太值了。
  影片一开始,自己的心就已经被浩大的场面所震撼,无名奉命去见秦王,黑马扬蹄,乌云扑面,缁衣战士,黑旗招展,一个长镜头,无名出场。秦宫殿前几千人肃立,场面非常壮观。配合这种气势自然少不了好的配乐,在作曲大师谭盾融入了更多民族的风情音乐中(片中鼓点的感觉尤为出色),鼓声隐隐响起,营造出一种非常肃杀的气氛。这还不够,片中主题曲被世界顶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帕尔曼何许人?!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你就不会忘了他的音乐,就正如人们无法忘记那段历史一样)演绎得足以谋杀你的心,那种包含了中国古老的高音,听起来有一种远古大漠的苍凉感觉,影片中小提琴和古弦交相演奏,营造出何其悲壮的气氛!!!
  我一直比较欣赏张曼玉,欣赏其人,不如说欣赏其出色演绎的各种角色,说起武侠片里最出色的表演莫过于《新龙门客栈》那个泼辣、率真的老板娘,说入木三分不为过。看《英雄》之前有种莫名的期待,片子进行当中倍感欣喜---在飞雪和残剑初次相见时,张曼玉一袭绿衣,背后是飞瀑?毕拢�┟乐良?--惊艳!!!若看了她在《英雄》里塑造的角色,一定会让你目瞪口呆,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真是绝了!目前而言,国内女演员想要超越她,难,难,难。

  让人最期待的不仅仅是惊艳,还有武侠片最重要的主题--动作。李连杰最为醒目。“棋馆大战”中,无名与长空本是同门师兄弟,由于个性与抱负不同走了不同的道路,影片的第一场重头动作戏就在两个人之间展开。无名长剑,长空银矛,在巨大的棋盘式庭院中打斗起来,黑色的空间与深色服饰,非常漂亮。程晓东的武术指导和以前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更大气、更惟美、更浪漫了。那种古朴的古画风格,在动作设计上有了很强的美感和韵律。李连杰甚至称“《英雄》已把功夫片拍到了巅峰”。这是一种光影的流动!!!!!!“真像在色彩中流动!”和“视觉的盛宴”---著名摄影师的杜可风和著名作曲家谭盾如是说。
  有意思的是,陈道明饰演的秦始皇是迄今为止最另类的一个秦始皇。他变得很有人情味儿,当得知残剑放弃刺杀他的机会后,他顿起惺惺相惜之意,说:“想不到最了解我的人是我通缉的头号要犯,而不是满朝文武。”---比他演的康熙好多了。

  有人质疑梁朝伟的演技,我一定跟他急,我相信,如果《英雄》少了这个“英雄”,一定会失色不少。他演的残剑是武艺高超又胸怀天下的大侠,在结尾时,当得知无名故意没杀秦王时,飞雪非常气愤,责怪残剑劝阻了无名,拔剑相向。为了证明自己对飞雪的情义,残剑抛去长剑被误伤。
  他当时的表情深情复杂,让人难忘之余,直扼腕感慨~~~~~~~~~
  老谋子把片子拍得宏大、唯美,他也忘不了要煽情---残剑与无名如同灵燕穿云似的追逐,既有相惜之情,又具诗情画意。当时水珠飞溅,落在已经死去的飞雪脸上,如同泪珠隐隐,配以画外伤感的音乐---你的眼睛已经湿了。。。

  老谋子拍农村题材成名并登上巅峰,这是他的转型处女作,他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全新的动作模式:富有节奏感、兼具酣畅淋漓的打斗动作与画面的艺术美感。老谋子就是老谋子,他是大师,他眼高手高,他的创作并没有局限在“快意恩仇”这个纯粹“侠义”的主题上,而是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不是硬套,是‘含’在里面的,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递进,潜移默化地传达出来,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被震撼。我们赞许《卧虎藏龙》在好莱坞的成功,但又好象缺少了一些什么,除了动作以外,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就没有多少东西了。而同为大师的陈凯歌也拍武侠,把个《吕布与貂禅》拍成了“怪胎”。老谋子的《英雄》一定会成功的理由很多,据说在国外试映时,国外多家片商看了更是为之动容,称《英雄》是“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武侠巨制”,本身存在更多历史元素。老谋子说要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电影。《英雄》所要负载的正是这样一种使命。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集艺术电影魅力和超凡商业价值于一身的电影大片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有人把《英雄》和《天脉传奇》相比,个人认为不能比,《天脉传奇》老套的故事情节,让人感觉特假的电脑特技,说什么好呢,《英雄》光是人物的服装、道具就把它比下去了,呵呵,实在是没法比。
  还有人把《英雄》和《夕阳天使》相提并论,个人认为不妥当,《英雄》是娱乐的但同时也是蕴涵文化的,而《夕阳天使》不过是直截了当地模仿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拍一个亚洲版的《霹雳娇娃》而已,仅此而已。
  诸多理由、诸多感慨,只因笔拙,难以详尽,想要让大家知道的是,《英雄》不能不看,《英雄》征服你和我的同时,它有理由完成它所负载的使命----征服好莱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完花样年华,我一直在想,他们各自的另一半都已经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又相爱,为什么最终没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走到一起那么难。后来上网时查到对花样年华的一句话评述---无法抗拒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这首先与文化有关,他们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尽管自己的另一半已经出了轨,但他们坚持着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他们害怕别人的眼光,本来没什么的两个人,因为畏惧别人的闲言闲语困在房间里不敢出门,其实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这也过渡到另一个原因,他们无疑是软弱的,明摆着的事实了,苏丽珍还是下不了重手打老公,周暮云也没有当机立断叫回妻子,教训一番.他们走到一起,假想着出轨者走到一起时的情景,想探究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电影里有很多周暮云和苏丽珍排演的“情节”,非常巧妙而创意得把他们不敢直面现实的懦弱表现出来.他们害怕别人,更畏惧自己的情感,两人的在共面现实的时候终于擦出爱的火花,但在社会基本道德观念的限制下,他们畏惧这段情感,周暮云选择了远走新加坡.他们在预演着离别,结果苏丽珍难过得大哭了,这时他们才了解到对彼此的爱已经很深。他想带她走,即使如此,他问得那么含蓄,那种王家卫式的对白-----假如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一起走吗?感情无分对错,却往往伤人最深.这电影让我联想到燃情岁月,催斯汀爱上了自己非常疼爱的弟弟的爱人,但他从来不懂压抑自己的感情,自由奔放,挑战自己,挑战社会,似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虽然他对自己的弟弟抱有很强的负罪感。东方的婚外恋影像,含蓄压抑;秋日传奇则表现的奔放热情,会不由自主的拥抱激吻.谈王家卫的电影,不得不提那唯美的画面,即使琐碎的生活细节,他也能拍出那么美的意境,比如张曼玉提着饭盒去买个面,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镜头随着人物的走动缓缓移动,很慢很慢,拍一条很昏暗的小巷子,一个很妩媚的女人走过,就是这样的情节,但却从苏丽珍的动作和神情中表现出她的气质,个性特征,她就在那里等着,发着呆,擦了擦汗,漠然的神情看得出她有些忧郁。就这样的镜头,加上电影的背景音乐,很有节奏地扣动着我们的心弦,一下一下,带着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的挣扎。可以说背景音乐的配合使得电影不致枯燥,背景音乐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在电影里不时的出现,充满力度的吟咏,每一个音符都触动我的心.音乐与唯美的影像无疑产生了化学作用,轻轻带着我们走进这个故事。音乐给出故事的节奏,怀旧美丽的影像给出了视觉盛宴,我们就跟着这种节奏听这个故事,看着他们哀伤无奈. 我在想,即使不看电影只听这部电影的音乐,我也能欣赏一个半钟;即使只是看电影里几个美丽的画面,我也能对着他很满足的看很久.电影那么多的慢镜,有时镜头要在主角的脸上,手背影上停留那么久,这么慢的节奏,全长只有一个半钟的电影内容却很丰富,讲故事有条不紊,这不由得让我对王家卫拜服.好的电影即使在细节上都做得那么出彩,当苏丽珍听说周暮云病了,几下快速的剪切配合她急促的脚步,紧张的神情,其实她对他的在意已经不必多说什么去证明了.如此快速的剪切,在整部电影中缓缓讲述,镜头慢慢推移的慢节奏下,很容易就凸显出来.街灯,夜雨----暧昧的准备.电影不止一次给巷子里昏暗的灯光一个特写,甚至有几秒,镜头就停在了那里,有时灯与雨配合着一起出现,一男一女,因为夜雨困在了同一个屋檐下,街灯洒下昏暗的灯光,就这样谁也走不开了,站在那里,暧昧的气氛缓缓涌动,他们都想逃避对对方的情感,这样的空间里,他们只有去面对. 有篇文章说----婚外情是种病。我在想,专一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的,或许人的情感根本不可能专一,但对情感的责任却可以,有了自己的另一半的男人,看到另一个动人的异性,内心产生微妙的变化,但责任感会让他停止对她的目光与想念,不致让情感深陷,也许没有专一,只有深与浅的区别。这是对人性的探讨.“ 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棵树,挖个洞,把秘密全部讲进去,在用泥巴封住,这个秘密就会永远留在这棵树里,没人知道.”后来周暮云走到遥远的他乡,在寂静的古建筑里,对着石柱的一个洞,讲着他的秘密,音乐随之而起,我不由得沉醉在电影的浪漫情怀中,他能对谁说呢,说自己曾经的这段情感,现在又是怎样的感情?只有那个洞知道,也许导演想说,“我有段特殊的回忆,不想和谁分享,但我想倾述.”这个故事,以及以后的故事有了开始。我们都在走向花样的年华,有一朝,当花样的年华我们回首方得一见,那样的记忆是惆怅的还是像过脸的清风一样,轻轻,不留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简单到我可以猜出结果的故事。60年代的美国,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主人公,一位刚毕业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亲人和朋友的祝贺只是过眼云烟,这样的祝贺给他带来的不是满足感,而是更多的空虚和迷茫。

  聚会上罗宾森太太引诱了这个入世不深的主人公——班,这给班带来的不是性的满足感,而是更多的愧疚感,迷茫并未消除,而是伴随着两人接触的频繁而加深。

  上帝是仁慈的(这或许有点客观唯心主义),班最后明白了他所要的是什么,一味的只是追求性的满足感只会带来更多的空虚,他要的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畸形的性爱.这是发生在60年代美国的故事,那时如果能够在中国发生,我觉得可以称其为奇迹.
  想想看,四十多年前人家就有这么高的觉悟了,而看看90后的我们,一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样子,殊不知他们缺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但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却是贫瘠的.我想正是这样才导致了90后的无知吧。

  继上篇博文后我再次发出感慨,90后需要的是多一份的责任感,而不是自我的好感和不负责任的成就感.这可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小生写的很不容易,请各位自觉点,不要随便转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英雄》《花样年华》《毕业生》影评 3000字以上
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

求电影:比较感人的!!!
6) 毕业生:我们还能找到青春时代的纯洁爱情吗?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时代为背景的爱情名片,节奏缓慢。 保镖:轻松健康的爱情电影。 9) 克莱默夫妇:对婚姻、儿女进行深入思考的伦理片。 10) 阳光灿烂的日子:属于我们这些人的青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uangdou830 2006-...

非常棒的华语电影都有哪些呢?
黎耀辉明白过去的日子不可能再复返时,决定离开何宝荣,而正是在他离开后,绝望的意味才在何宝荣的脑海中完整的浮现。四、《阳光灿烂的日子》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

你们认为那几部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必看的呢?
张艺谋: 《活着》 《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 《一个都不能少》 《我的父亲母亲》 《红高粱》 陈凯歌: 《霸王别姬》(1993) 《风月》(1996) 《荆轲刺秦王》(1998) 《温柔的杀我》(2001) 《和你在一起》(2002) 姜文的《鬼子来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家卫 《旺角卡门》、《阿飞正传》、《春光乍...

中国经典电影有哪些?求推荐。
4、《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执导,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爱情片,于2000年9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这部剧的经典就在于民族特色以及时代色彩,这些都表现在了剧中“中国式...

求好看的电影1000部
《机器人总动员》《千与千寻》《龙猫》《罗马假日》《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罗马帝国艳情史》《泰坦尼克号上的女佣》《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甜蜜蜜》《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英雄》《无极》《让子弹飞》《芳华》《疯狂的石头》《我...

什么叫“文艺片”?
(5)至今,还没有准确的定义说什么叫做文艺片,什么叫做商业片,不过我想沉重绝不是文艺片天生就应该有的本质,倘若文艺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我想,在比较浮躁的社会里,还会有更多人喜欢上文艺片的。

中国有哪些著名导演
中国知名导演,代表作品《鬼子来了》斩获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阳光灿烂的日子》提名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此外他的“民国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亦是国内影迷热衷的电影作品。冯小刚 中国知名导演,代表作品有《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

谁能 推荐几个 演小人物生活的电影?
小人物电影:《老港正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天使爱美丽》《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爱情电影 《甜蜜的十一月》《S日记》《漫长的婚约》《第六感生死缘》《触不到的恋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时想不起来了

中国著名导演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