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故事 快!!!急

如题所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放弃了优越的一切。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
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
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周恩来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开始,美方不承认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最后,美国政府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55年9月,钱学森全家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60年,在他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7
  要优先搞火箭工程

  1956年春,国家搞12年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发展火箭与飞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重点应放在飞机上:因为当时苏联的洲际导弹都还没有研制成功,而我国尚无飞机制造工业。

  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力排众议,反复论证,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将大家陌生的“喷气和火箭技术”,列入12项重点项目最前面的4项,得到了优先发展。

  1957年,钱学森又说:我有这个预感,因为我们的制度能使意志高度集中统一,这比自由化的美国更适合搞火箭工程。

  由于半个世纪前的正确决策,使得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够居于世界前列。
  航天人不要惧怕失败

  1992年3月22日,中国研制的“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射另一颗“澳星”时意外受挫。

  钱学森说:不要以为受到挫折便是坏事,不要以为鲜花、掌声、赞扬是科学家的生活。科学家往往与千万次的失败结为伴侣。依我看,从事航天科技事业最不惧怕的应当是失败。这种失败首先是同火箭结构上的复杂性分不开的。要使得火箭的可靠性达到99.9999%,也就是说,抽取100万个零件,不可靠的不能多于一个。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成功时常与失败相伴,辉煌与挫折相随,这就是航天人应当面对的现实
  抗议科技界的“老头子制”

  80年代,钱学森热情支持山西张沁文,协助他研究并写成了《农业系统工程》文稿。稿子发表时,钱学森反复坚持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张沁文后面。钱学森说:发明权主要是你;以你我年龄而论,你应居第一线;我对于我们国家现在流行于科技界的“老头子制”颇为反感!用这个机会表示一下,也是抗议这一不合理的东西。

  我决不会忘记,是您启示我

  1993年5月3日葛庭燧(1913-2000)教授80寿辰,钱学森在贺信中说:“我决不会忘记,是您启示我早日从美归国,为新中国服务。”

  这是怎么回事?

  1949年4月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钱学森收到芝加哥大学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葛庭燧来信,信中说:“以吾兄在学术上造诣之深及在国际上之声誉,如肯毅然回国,则将影响一切中国留美人士,造成早日返国致力建设之风气,其造福新中国者诚无限量。弟深感个人之造诣及学术地位,较之整个民族国家之争生存运动,实属无限渺小。弟虽不敏,甚愿追随吾兄之后,返国服务。”

  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头一段的故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21
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力排众议,反复论证,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将大家陌生的“喷气和火箭技术”,列入12项重点项目最前面的4项,得到了优先发展。

1957年,钱学森又说:我有这个预感,因为我们的制度能使意志高度集中统一,这比自由化的美国更适合搞火箭工程。

由于半个世纪前的正确决策,使得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够居于世界前列。
航天人不要惧怕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