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

如题所述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画作模式
  美术是一门动手的艺术,但是艺术的来源是大脑,大脑的灵感和想象首先勾勒出画作的基础形态,再通过手去展示在画布上,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有画可作,非常利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室可通过场景描述,讲故事,实物特征描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基本思路,然后激发学生自主想象画作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想象的画面来作画,不会拘泥于同一个模型,这样每个学生的画都不一样,各有特点,学生之间互相观赏,激发学生不断作画的积极性。
  例如在《好看的棒棒糖》一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描述一下棒棒糖的大概样子,假如有一个棒棒糖,棒棒糖是一个水果的形状,有着水果的颜色,棒棒糖的小棍子有不同的颜色,同学们,请你们自己想象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看看大家的棒棒糖,最后看看课本上的棒棒糖,大家会不会画呢。
  二、欣赏画作,开拓学生眼界思维
  现代社会,多媒体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到孩子的课堂,为课堂的趣味性带来了很大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画作和美术素材,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激发美学审美,培养美学感知,扩大视野和思路,有助于在自己作画时,可以吸收所学的精华,注入到自己的画作中,提升美学品味,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发展道路奠定结实的基础。
  例如《画家笔下的童话》一课,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图画插画,童话世界角色的美术作品等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看过的通话故事,画一画自己看到的童话世界,童话人物,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的方式,提高欣赏插画的能力,并且在绘本画作中培养最基础的能力。
  三、接触实物,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坐好,别乱动,而在新课堂上,尤其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动起来”的热情,课堂上加入实践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合理的情景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要合理应用教学案例,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