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幽默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使用双关语言

双关就是指你说出的话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这些话字面上的含义;另一个则是这句话的引申含义,幽默也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听者不只从字面上理解,还可以明晓言外之意。

据说李鸿章有位远房亲戚,毫无学问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凭着李鸿章的关系弄个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之上看到试卷,居然无法下笔。眼看交卷时间到了,灵机一动,在卷面上写下“我乃中堂大人之亲妻(戚)”,想以此获得主考官的录取。主考官看到这份考卷时,发现他居然把“戚”错写为“妻”,便提笔批在卷上:“故不敢娶尔。”“娶”“取”同音,主考官巧妙利用他的错字,用双关“错批”,既有非常强的讽刺效果,又富有情趣。

2.正话反说

所讲出来的话,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正好相反,叫做正话反说。比如字面肯定,可意义上否定;或是字面否定,意义上却肯定。这也是触发幽默感的一个有效方法。

有则提倡戒烟的公益广告,上头完全没有提及吸烟的害处,相反还举出了吸烟的四大优势:一省衣料,由于吸烟容易患肺痨,造成驼背,身体蜷缩,因此做衣服就不必用那么多的布;二防盗贼,抽烟的人往往患气管炎,通宵都不停咳嗽,贼想着主人未睡,就不敢来偷;三可驱蚊,烟雾浓烈,熏得蚊子都受不了,只有飞得远远的;四葆青春,不等年老就已去世。

这里虽然说是吸烟的四大好处,其实是吸烟的坏处,显得十分幽默,使人们从笑声之中悟到其真正想说明的道理,就是吸烟有害健康。

3.有意曲解

曲解指的是进行歪曲、荒诞地解释,用一种轻松而调侃的姿态,对某个问题来做广泛地解释,把两个表面上根本不沾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不合情理、毫无和谐、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构成幽默感。

有个妻子抱怨她丈夫说:“你看隔壁的W先生,每天出门都会吻他的妻子,你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她丈夫说:“我当然能,不过我现在和W太太还不熟。”这个妻子的本意是想她的丈夫在每天出门之前都能吻自己,可丈夫却有意曲解成让他去吻W太太,从而产生了幽默。

4.巧妙解释制造幽默

英国著名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比她小了13岁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温洛结为夫妇,一个人问她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考古学家,她风趣地说:“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考古学家都是最佳选择。妻子越是老他就会越爱她。”这个巧妙的回答,既表现出克里斯蒂的幽默,也说明了他们夫妻生活的美满。

5.使用模仿语言

这是指模仿现存的名、词、句、篇以及语气而创造出新的语言,是幽默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常常借助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象与联想,将原本的语言要素用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之中,从而产生幽默感。

有个女教师在课堂上问道:“‘要么让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名言出自谁之口?”过了片刻,有个人用奇怪的口音答道:“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

“正确。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是一位日本学生,你们作为美国人却无法回答出来,来自遥远的日本的同学却可以回答,你们太可怜了!”

“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发出一声喊叫。女教师气得发抖,大声问:“谁?这句话是谁说的?”片刻的沉默,有人回答:“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这个同学模仿着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形成了幽默的效果。

6.自嘲

幽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是宁可自嘲,也不要轻易去取笑他人。海利·福斯第曾说:“笑的基本原则是,不管你想取笑别人什么事情,先要取笑自己。”自嘲,同时也是自知和自信的表现,其本身就是幽默的一种。

英国著名作家杰斯塔东身材很胖,因为体积过大,常常行动不便。可是他也如罗慕洛不以自己的身矮为耻,“愿生生世世做矮人”一般,不以自己的肥胖为耻。某次他向朋友说:“我是个比其他人友好三倍的男人。每次我坐公共汽车让座的时候,都足以使三位女士就座。”这愉快轻松的自嘲,形成了愉快轻松的幽默,同时也表现出杰斯塔东强大的自信。

7.夸张

把事实做无限制的夸张,形成一种非常不协调的喜剧效果,也是形成幽默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一次马克·吐温坐火车到某所大学讲课。由于距讲课的时间所剩不多,他非常着急,可火车却开得非常慢,幽默大师就想出一个发泄自己怨气的方法。

当列车员到他身边查票时,马克·吐温给了他一张儿童票。列车员也颇为幽默,故意认真看了看马克·吐温,说:“真抱歉,我真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啊。”

幽默大师说道:“现在我已不是孩子了,可是我买火车票的时候还是个孩子,这车开得太慢了。”

火车的确开得非常慢,然而绝不至于慢到使一个小孩长成大人的程度。这里马克·吐温把慢的程度做了无限制的夸张,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使人不禁捧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2
  一、*词句曲解法*
  许多词语是多义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一般只有一个确定的意思,如果故意将词义作歧解,从中就会形成意思的反差,幽默味就出来了。一个句子,往往有多个逻辑重点,言者和听者分别理解的重点不同,同样会形成幽默的反差。

  阿牛数学成绩不好,老师为培养他的数学细胞,举一个生活例子来作引导:“阿牛,如果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拿走了3个,”老师用手比划着,“结果会怎么样?” 阿牛脱口而出:“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老师说的“结果会怎样?”根据上文,意思非常明白:还剩下2个苹果。而阿牛对“结果”的理解却是指拿走苹果这个行为所导致的后果,阿牛回答的可笑之处正是对“结果”一词的曲解。

  英语老师:把“我哥哥去了学校”改为将来时。 学生:我哥哥的孩子去了学校。

  学生令人捧腹的回答就是巧妙地歧解了“将来时” ,将它把一种英语时态理解为具体的将来时间,由此引出“哥哥的孩子” ,与老师所要求的形成理解上的反差。

  甲:为什么公鸡早上要提起一只脚?

  乙:因为如果提起两只脚,它就会跌倒!
  乙的回答利用了语句的逻辑重点的挪移。甲的问话是要求回答公鸡提脚这一现象,乙却巧妙地将逻辑重点由“提脚”现象转移为“一只脚”,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就是歧解的结果。

  二、反还法
  当对方的话语暗含挑畔性、进攻性,回答者巧妙运用自己所处的优势,或顺手抓住对方语言的弱点漏洞,反戈一击,以毒攻毒的语言张力能产生幽默效果。

  父亲对儿子的学习很不满,责备道:“林肯像你这么大时已经是班里最好的学生了!”

  儿子灵机一动,回道:“可是他像您这么大时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父亲的责备引用少年林肯与儿子作一比较,不料儿子顺势抓住林肯成年的成就进行精准反击,一笑之余我们不得不赞叹儿子的聪明。

  一个老板让仆人去买酒,却不给钱,他的理由是:“用钱买酒,谁都能办到;如果不花钱买酒,才算有能耐!去吧。”

  半个时辰后仆人回来把空瓶交给老板,向老板强调:“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谁都办得到;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才算能耐。喝吧。”

  老板之举,已是刁难,仆人不是笨伯,机智地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智慧争锋相对,以毒攻毒。这对老板是一剂辛辣的讽刺,我们在会心一笑中感到痛快。

  有时候,以赞同对方的说法,进而作相关的推导和归缪,引申出的结果往往会让人忍俊不禁。
  丈夫推门进来,气喘吁吁地说:“我跟着公共汽车跑回来,节省了五毛钱!”
  妻子一听就来气了:“那么你为什么不跟出租汽车跑,那就能节约10块钱哪!”
  妻子的可笑在她作了一个推论:跟公共汽车跑回来节省五毛钱,那么跟出租车跑就能节约10块钱。这种推论还可帮她深入:可能的话跟着火车飞机跑,更要节约成百上千元呢。

  甲:我老婆每次怀孕都在读《三骑士》,所以生的都是三胞胎。
  乙:我妻子也怀孕了。坏了,她现在看的书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看《三骑士》就会产生三胞胎,照此推理,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就会生四十一胎!这种推论结果就是归谬式的好笑,乙真是幽默之极。

  三、避重就轻法
  答非所问,回避问题的严重性,故意将人引入歧路,一问一答的效果风趣有味。
  一顾客发现所喝的酒里漂着一根白头发,便招来侍者指着头发问:“这酒里怎么漂着根白头发?”
  侍者耸肩点头,微笑而语:“可见我们的酒是陈年老窖啊!”
  顾客的责问是针对酒的卫生质量方面的。而侍者为了回避酒的卫生质量问题,抓住白头发“老”的特征以拟人的手法强调酒的“老”——“陈年老窖”,在侍者的意思中,酒老会长白头发,其本身就新奇可笑。见者无不为这样风趣的回答颔首而笑。

  房客指着屋顶问:“这房子经常漏雨吧!”
  房东摇着头断然否定:“不,瞧你说的!只有在下雨时才漏。”
  房东回答并不针对房子的破败程度,而是轻巧地回答是否“经常”漏雨,转移了话题。一句“只有下雨时才漏”的废话含着几许幽默。

  四、顺势陡转法
  有时双方对话的语势正自然、顺畅地发展着,但突然一个急转,对话的结果出来了,却是出人意料的防不胜防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对答话者的啼哭皆非的幽默。
  一位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让巴尔扎克看,让他猜猜这个孩子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完本上缭草不堪的字迹,评价道:“这个孩子既懒惰,又任性,我想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老太太非常严肃地说:“唉,这正是你小时候的作业本!”

  巴尔扎克的评价是他看完作业本的真实感受,孰料最终的评价对象却是自己,而评语和事实的截然相反正构成了反讽,除了尴尬的巴尔扎克,谁会不乐!
  一个富翁碰到正在思考问题的萧伯纳,便心怀恶意地问:“你在想什么?”
  萧一见问者,便微笑道:“不用问,我正在想的东西一钱不值。”
  富翁来了兴趣,追问道:“那你究竟想的是什么东西?”
  “想的正是你。”萧伯纳微笑着答道。
  前面的对话如水流淌,自然顺畅,而自然中已被作了埋伏;“想的正是你,”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前面的顺畅正是在蓄势,陡然一折,讽刺之用心显露。对恶人的讽刺便是会心的幽默。

  使用双关语言是产生幽默的最常见的方法。所谓双关,也就是你说出的话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另一个是引申的含义,幽默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也可说是言在此意在彼,让听者不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能领会言外之意。

  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死了去见阎王,要求下辈子做人。阎王说,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说完就叫小鬼来拔毛。谁知只拔了一根毛,这猴子就哇哇叫痛。阎王笑着说:“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

  这则寓言表面上是在讲猴子的事情,却很幽默地表达了“一毛不拔,不配做人”的道理,虽然讽刺性很强,却也委婉、含蓄。
  利用字的谐音来制造双关的效果,会显得很有幽默感。传说李鸿章有一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无法下笔。眼看要交卷了,便“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下“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指望能获主考官录取。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发现他竟将“戚”错写成“妻”,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他的错字,来了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

  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与字面完全相反,就叫正话反说。如字面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或字面上否定,而意义上肯定。这也是产生幽默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一则宣传戒烟的公益广告,上面完全没提到吸烟害处,相反地却列举了吸烟的四大好处:一省布料:因为吸烟易患肺痨,导致驼背,身体萎缩,所以做衣服就不用那么多布料;二可防贼:抽烟的人常患气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贼以为主人未睡,便不敢行窃;三可防蚊:浓烈的烟雾熏得蚊子受不了,只得远远地避开;四永保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

  这里说的吸烟的四大好处,实际上是吸烟的害处,却显得很幽默,让人们从笑声中悟出其真正要说明的道理,即吸烟危害健康。
  秦朝的优旃是一个有名的幽默人物。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园,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这时能言善辩的优旃挺身而出,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够了。”秦始皇听了不禁破颜而笑,并破例收回了成命。

  优旃之所以成功地劝服秦始皇,主要是使用了幽默的力量。他的话表面上是赞同皇上的主意,而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皇上的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而糜鹿是没有能力用角把他们顶回去的。这样的正话反说,因为字面上赞同了秦始皇,优旃足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义,又促使秦始皇不得不在笑声中醒悟,从而达到了他的说服目的。
  好的幽默,还可以缓解沟通中的紧张气氛,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诗人歌德有一次在公园散步,在一条小道上不巧碰见曾经攻击过他的政客。对方满怀敌意地说:“对于一个傻子,我是从来不让路的。”歌德立即回答:“而我则相反。”说完便马上让到路边去了。这件事虽然反映了政客的傲慢无礼和歌德的豁达大度,但更重要的是歌德幽默的回答。虽然只有五个字,却反映出了歌德反应的机敏和回敬的巧妙;还给狭路相逢的一对冤家免去了一场僵持不下的冲突,充分显示了歌德的宽宏大量和优雅风度。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与幽默相联系的是智慧。在沟通中,要善于使用幽默的技巧,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对于一个才疏学浅、举止轻浮、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是很难生出幽默感来的。具体来说,产生幽默的条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社会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高尚优雅的风度和镇定自信、乐观轻松的情绪;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幽默的精髓在于超乎常理。俗话说:理儿不歪,笑话不来。说成蛋是盐水煮的不是幽默,而说成是咸鸭子生的则是幽默。比如一个记者在发回报社的关于一次煤矿事故的报道中这样开头:“上帝看到这副惨状,他落泪了。”如果编辑就真实性与他探讨,便不会生出幽默,而说“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就很幽默了,因为一般的思维方式是上帝并不存在,更不会落泪,而把记者的话看作真实,并要他去进行采访,则超越了一般的思维模式,因而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要使自己的思维超乎常理,其智慧就在于临机应变。这一方面有赖于思维的敏捷度,而掌握恰当的幽默方式也必不可少。
第2个回答  2021-03-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