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是否一定要填写?

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是否一定要填写?

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不一定要填写,根据自愿。在子女教育方面,纳税人子女从年满3岁开始一直到整个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支出,按照每孩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

在继续教育方面,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按每月400元的标准扣除,接受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的标准扣除。

在大病医疗方面,纳税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医保目录范围内自付的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在每年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

第十九条纳税人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第二十条纳税人选择纳税年度内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纳税人通过远程办税端选择扣缴义务人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根据接收的扣除信息办理扣除。

(二)纳税人通过填写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直接报送扣缴义务人的,扣缴义务人将相关信息导入或者录入扣缴端软件,并在次月办理扣缴申报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扣除信息表》应当一式两份,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字(章)后分别留存备查。

二十一条纳税人选择年度终了后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既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也可以将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一式两份)报送给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

报送电子《扣除信息表》的,主管税务机关受理打印,交由纳税人签字后,一份由纳税人留存备查,一份由税务机关留存;报送纸质《扣除信息表》的,纳税人签字确认、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签章后,一份退还纳税人留存备查,一份由税务机关留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9

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不一定要填写,根据自愿。

2018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发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十九条,纳税人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纳税人既可以选择纳税年度内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选择年度终了后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2018年第60号):

第十九条 纳税人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第二十条 纳税人选择纳税年度内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纳税人通过远程办税端选择扣缴义务人并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根据接收的扣除信息办理扣除。

(二)纳税人通过填写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直接报送扣缴义务人的,扣缴义务人将相关信息导入或者录入扣缴端软件,并在次月办理扣缴申报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扣除信息表》应当一式两份,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字(章)后分别留存备查。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选择年度终了后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既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报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也可以将电子或者纸质《扣除信息表》(一式两份)报送给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

报送电子《扣除信息表》的,主管税务机关受理打印,交由纳税人签字后,一份由纳税人留存备查,一份由税务机关留存;报送纸质《扣除信息表》的,纳税人签字确认、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签章后,一份退还纳税人留存备查,一份由税务机关留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19

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不一定要填写,根据自愿。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十九条,纳税人可以通过远程办税端、电子或者纸质报表等方式向扣缴义务人或者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纳税人既可以选择纳税年度内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选择年度终了后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4
您好,如果不存在专项附加扣除,就不用填写,如果存在专项附加扣除,就要填写,可以增加扣除项目,减少税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3年二级建造师-新考季备考指导课

精编干货 高效通关

¥1元/科

23年一级建造师-备考资料大礼包

备考提速 精华知识点

¥1元/科

2021一级造价师-密训抢分

密训抢分冲刺

¥0元

2021一消名师100节精品课

超值体验,轻松取证

¥0元

2021年中级经济师-强化进阶体验课

知己知彼,三步破局

¥1元

2022年高级经济师-基础重塑课

基础重塑 高效备考

¥0元

2021健康管理师超值教程大礼包

教程课题一站式配齐

¥39元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指导

轻松入门人力资源师

¥0元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精华资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考试日历

专项附加扣除一定要填吗
法律分析: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不一定要填写,根据自愿。但一般建议如实填报,因为填了之后纳税人将会因此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就减少了。像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等支出都是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的。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第四条享受子女...

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是否一定要填写?
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不一定要填写,根据自愿。在子女教育方面,纳税人子女从年满3岁开始一直到整个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支出,按照每孩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在继续教育方面,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按每月400元的标准扣除,接受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的标准扣...

专项附加扣除每年都要填吗
专项附加扣除是每年都要申报的。1、纳税人若需次年继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于每年12月份确认次年扣除内容,并报送扣缴义务人;2、未及时确认者,扣缴义务人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确认后再办理;3、纳税人变更信息时,需及时提供新信息;4、换公司后需重新填写信息并报送新单位。专项附加扣除的适用对象:...

专项附加扣除有必要填吗
有必要。根据百度百科数据显示,中国实行以诚信申报推定为前提,建立“代扣代缴、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优化服务、事后抽查”的税制征管模式。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上,税务部门通过制定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具体到每个项目需要填报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填报等都明确了下来,因此,有必要填。个税专项...

专项附加扣除填好还是不填好,依据个人意向选择
专项附加扣除填写并不是强制填写的,纳税人可依据个人的意向进行选择。但如果纳税人要填报的话,需要属实填写,因为填写以后纳税人可享有专项附加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额度就降低了。像子女教育,大病医保、住宅贷款利息、赡养父母等这些开支都是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的。以上就是专项附加扣除填好还是不填...

专项附加扣除可以不填报吗
个人所得税中专项附加扣除可以不填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国家给家庭负担较重的人群推出的一项减税福利,不是强制要求所有纳税人填写信息的。如果满足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并且工资在免征额以上,建议填写,以便于享受到相应额度的个税抵扣,如果没有达到扣税标准则可以不填。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填
1、纳税人根据实际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填写对应栏次,不享受的项目无需填报;未填报的项目默认为不享受;2、若信息有变化,需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中标明“首次报送”、“无变化”或“有变化”,并更新变化的扣除项目信息;3、身份证件号码应从左向右顶格填写,不足18位的在空白处划...

不填专项附加扣除有什么影响
个人不填写专项附加扣除有什么影响,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个人所得没有达到起征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填写专项附加扣除,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第二种就是已经达到了个人起征点,如果不填写专项附加扣除,那么每个月就会多缴税,拿到手的工资会少很多。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

个税的专项扣除每年都要填吗
法律主观:当然可以, 个税 专项扣除是国家给的福利,不强制一定要。如果 工资 没有达到5000元,不用交 个人所得税 ,当然不用填。如果在子女教育、继续教育、 住房贷款 、租房、大病医疗还有 赡养 父母6个方面都没有符合条件的,也就是孩子不满3岁,父母不满60岁,自身没有继续教育,没有房贷也没...

月收入没超过5000需要填专项附加扣除吗
综上所述,月收入未超过5000元的个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需要填报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等在内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因为这些扣除项仅对超过起征点的收入有效,旨在为达到一定收入水平的纳税人提供税负减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