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如题所述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学既体现出来基础文化教育的作用,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未必全面,但也触及了美育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我们不能将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单纯的理解为“艺术教育”,艺术是表现生活、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的,但其界面和层次内容也较为狭窄,笔者认为,美术审美教育应该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综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术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塑造人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
依据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审美教育也为美术教育填充了丰富的内容,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具体说来,中学美术课教育中审美教育要施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形式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1.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审美欲望
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趣的艺术学科,“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梁启超)。艺术教育即情感教育,这句话虽有点偏颇,但从其功能上讲,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则无可非议,如一次野外写生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捕捉没、感悟美,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则尽收眼底,可感悟在心,可谓美不胜收,那种对祖国及其山川的感情油然而生,美也真的在其心了。
不仅如此,美术作品也常常给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并将其内在美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美情感的感染,是他们的身心徜徉于作品之间,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知曾经征服了多少人,那神秘的梦幻般的微笑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和畅想。罗中立的着名油画《父亲》,那古铜色的布满皱纹的面容,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巨变,见证着生活的操劳艰辛,一副烟袋更让人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忧郁而又深邃的眼神里饱含着多少的思索、企盼和平凡的愿望追求。此时人们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形象。心中感悟出的也便是那深沉的父爱,内心里所涌动的是无以名状的感恩与回报。
由此我还想到我和一幅油画之间的故事。记得当自己的孩子拿着很不理想的成绩单走到我面前的时候,说句实话,我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但孩子眼圈红红的泪水和那羞愧的表情使我突然想到舍克特尼科夫绘画的《又是一个两分》这幅作品。我的心立即平静下来,从资料堆中找到这幅画,摆在了孩子的面前,画上的孩子再又得了一个两分的成绩之后那羞愧的神态、沮丧的表情,当时,我的孩子虽然只是瞄了一眼,但我已清晰的发现她的表情的变化。“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我的孩子已经被那幅画深深的触动了心灵,这便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所以美术教学要时刻绷紧感情这根弦,善于把握课程内容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将其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
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要加强情感教育,可以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外界空间,置身于真实的美境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会更真切,感情也会更强烈。同时,要多参观、欣赏、解读和临摹作品,从作品中感受生活、自然和人生,真正领略艺术之美,心之所向,美之所在。
2.培养审美理想,构建审美追求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的关键在于审美的结构。审美活动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对美感而产生出来的情感反应,但这种感受和感化又都受到审美理想的制约。如果将审美喻作大厦,而审美理想就是基石,中学美术教学所面对的对象正是身心都在发育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面对生活、面对艺术,往往是非难辨、美丑不分。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美术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3.培养形式美感,提高审美素质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纵使其内有万般内涵,都要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美术教学首先要进行的是审美形式的教育,也就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人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无限变化的世界,高矮胖瘦、坐立行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城市乡村、民俗风情尽收眼底。人置身于风光无限的自然界,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变曲流传,花卉的艳丽娇媚等。学生就是通过这些形式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开始就能成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所以美术教学要时刻绷紧感情这根弦,善于把握课程内容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将其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要加强情感教育,可以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外界空间,置身于真实的美境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会更真切,感情也会更强烈。同时,要多参观、欣赏、解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1. 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等。通过提问,帮助他们描述作品中的细节、颜色、形状等。2. 启发想象力:- 鼓励学生想象作品背后的故事或意义。问他们:“你觉得艺术家想表达什么?”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联想和创造力。3. 比较与对比:- 将不同的艺术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基本注意事项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单纯的讲述课程,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审美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不能呈现出单向的灌输,艺术审美能力需要在交流互动中互相了解提升,提...

如何培养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情趣
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加深理性认识;提供名作名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引导观察;加深名作研究、发挥想象力。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美术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而是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提高欣赏的水平。1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麻烦告诉我
近年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针对性地作了如下尝试。一、亲近大自然启迪幼儿的审美情趣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常让幼儿知道美...

浅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美术教育所培养的高尚情操,是对学生人格与道德进行提高的必备条件。所以,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情趣进行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引导学生审美观点的正确树立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因此审美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必须注入情感,缺乏情感的...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是需要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要注重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来说有:1. 亲近大自然启迪幼儿的审美情趣。2. 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3. ...

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如:学习国画时的勾、皴、擦、点、染;水彩画中的干湿画法等。六、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途径:学会美术欣赏评述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

浅论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1)
论文摘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时应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发展,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开放、创造、锻炼独创思维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论文关键词:欣赏能力提高 情感 文化情境 创新 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