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

我要的是正版答案
就是本意

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色是空性“因缘和合”而产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从空性中产生或幻化出来;也就是说,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缘条件下的表征或表象或表相。

色来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则是色的本源或本质。一切色都可以回归其本性,也就是回归到空性。当色(或有情众生)回归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

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扩展资料: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具体而言:

(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

(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所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

(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

(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
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只有认识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自身的身体力行,通过道谛的“戒、定、慧”达到超脱解除苦难烦恼。而这种力行过程中,佛教还注意到“悲”,所谓大慈大悲大概相当于儒家的“仁”,总的说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色即是空】
  梵语ru^pam! s/u^nyata^ 或 yad ru^pam! sa^ s/u^nyata^。出自玄奘所译般若心经。为‘空即是色’之对句。色,广义言之,乃物质之总称。谓一切现象皆为空幻,无有实体。小乘以人为五蕴之假和合,无独立自存之实体,故说‘人无我’;大乘不但认为人无我,且以为五蕴自身亦虚假不实,而说‘法无我’。所谓五蕴皆空,意谓不论物质现象(相当于色)或精神现象(受、想、行、识)均属因缘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若以其为实有自性,则是虚妄分别,故色之本质为空。〔梵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五实际品、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大智度论卷九十、中论卷二观行品、般若心经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华严注法界观门〕

  【空即是色】
  梵语s/u^nyata^ varu^pam。‘色即是空’之对句。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般若心经(大八·八四八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下,注华严法界观门〕

参考资料:佛学大词典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1-27
色即是空",意思是说宇宙万有,由根身到器界,皆是因缘和合而有,没有绝对的.——自性、实体,要我人认清字宙人生的真象,破除我人的“我执”与“法执”,并不是说“空”即是一切没有,如果我们会错意,当真认为一切皆空,那就又成为一种执着——空执。执有固然是病,执空也是病,所以经文中在“色不异空”之后,接着说:“空不异色”;在“色即是空”之后,又说“空即是色”。前者是破除迷界的旧执着,后者是建立悟界的新观念;前者是否定,后者是承认。这话看似矛盾,而实并行不悖。
参考资料:http://www.lifecpu.com/doc/bjsj05.doc

色即是空。反观自己。是色。色即是空。应现种种相。种种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空即是色。色与空一种。凡夫见两般。诸佛菩萨。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三世诸佛菩萨亦是空。二十八祖六代祖师亦是空。四圣六凡亦是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各各本来。总是空。只为众生执着。不知是空。迷己逐物。随物流转。不能归一。机见不同。有色有空。堕落二见。若人于此。廓彻悟空。平等身心。内外无余。不见空色。不被物转。平等法界。何更有二。
第4个回答  2019-01-2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具体地说:
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
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那所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
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注意,超脱生死并非等于是轻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
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来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上面说到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纸笔,及传媒工具,不能单独成立,说白了,文章这种表象就是“色”,而产生这种“色”的因缘,诸如人的思想、纸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写文章,或没有纸笔等这种空,便不会产生文章这种“色”而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也信赖于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种种关系而成立的。所以,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
只有认识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自身的身体力行,通过“道谛”的“戒、定、慧”达到超脱解除苦难烦恼。而这种力行过程中,佛教还注意到“悲”,所谓大慈大悲大概相当于儒家的“仁”,总的说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