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演义>人物赏析600字左右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题所述

我自己写的:希望喜欢, http://492374993.qzone.qq.com/infocenter?ADUIN=492374993&ADSESSION=1233651615&ADTAG=CLIENT.QQ.1881_QQUrlReportBlankZone.0 曹操--- 一马平川下江南 曹操的脸有着霸气,表情不会有太大起伏。正因为脸上的沉着而反衬其内心的复杂,曹操素爱猜疑,心中自然怀疑多多,但他狡猾之处就在于他不会把“我怀疑你了!”的问号挂在脸上,而是依旧如故,让你防不胜防,露出更多的破绽,等时机一到,便给你来个病危通知书-- 一举铲除。曹操的那张脸与其说是脸还不如说是一把枪,没有人知道在巨起时它是否上了膛。 关羽-- 塞上长城空自许 关羽自从官渡一战成名之后,便忘了所以然,飘飘乎,渺渺然。关羽一生战功无数,而且这些战功是一等一的大,所以什么万军中取上将如戏的传言更是名传天下。但人民的封号,关羽自己却欣然受之,并在每战后为自己加上了结束动作:一捋长须,哈哈大笑曰:“汝小辈,岂可与我较之?”这等口气是否又太狂妄了些?实际上这点被证实了,那就是关羽的死,正因为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其傲视群雄,轻视后辈,才引来杀身之祸。关羽的脸与其说是张脸还不如说是一把带血的刀子,看起来红通通挺吓人的,其实本身钝得来豆腐都切不开。 赵云--十年生死两茫茫 赵云的勇勇冠三军,无人能敌,论赵云的忠绝不能亚于关羽。赵云的勇源于他截江救后主,源于长板战群狼,誓死护黄忠,其实义也就自然而然地表露了出来,只古“忠义”二字便连用,可见忠义两全是赵云一身的追求,一虎不能容二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智信仁勇严的将者,却只得了个御林统,悲哉!赵云的脸与其说是张脸还不如说是一部宪法,从头至尾都讲述着同一种规律。 周瑜--为伊消得人憔悴 周瑜,一听我便又吟起了“遥想公谨当年......”东坡不得了,让周瑜成了赤壁的主人,呼风唤雨,浪拍石穿。周瑜乃奇才不假,少年有为,俊朗有才,但他碰上了这辈子都不该碰上的人--孔明,自从有了孔明,周瑜怕是茶饭不思,辗转难眠了吧。周瑜的脸比上面几位要有趣些,因为常变化,一遇孔明,他便做起了面部肌肉运动,做多了,自然累得坠下马来。周瑜的脸与其说是张脸还不如说是一支烛,火愈是大,命愈是短。 黄忠--人生亦老天难老 七十多岁的老汉了,还不服老,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勃诗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人吧。黄忠太有个性了,一把年纪却硬要与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一较高下,斩夏侯渊就是经典之例。当他硬拉断两张弓时,军帐中无人不惊讶,诸葛亮随即派他前往,果然大胜而归,还斩了曹操帐下猛将夏侯渊。黄忠的倔强在还未归顺刘备时就形成了,刘备大军压至成都,黄忠与关羽那一战更是成了三国史上又一经典之战,英雄惜英雄,他与关羽最终走到了统一战线上。黄忠的脸好似一瓶红酒,越老越有味道。 马超--用武之地葬英雄 就个人而言,我是最喜爱马超的。看着孟德慌忙地上马而逃,又脱袍,又割须,我不禁赞叹马超的勇猛,差一点就能扭转历史,只差那一点。灭门的惨案于是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他身上,仅剩下他一人独自为刘备效力,但他又是半路降刘,并非刘备嫡系,平日里又不注意礼仪尊卑,所以极少出兵,企羡着黄忠冲锋陷阵,坐观着魏延镇守汉中,中年的马超就这样终日生活在碌碌无为与丧亲的双重悲痛中,而《三国演义》便从此隐去了他,只流下一个另人扼腕的时间。五虎上将?看来只是当年扬名天下的幌子,那面如冠玉,唇若抹朱,银甲白袍,狮盔兽带,威风八面的锦马超已随浩淼的烟波远去,只剩我心中的那位大将军在无边无际地流泪,我看见他的脸上写着难以描述的表情。 张飞--黄昏梧桐兼细雨 提到张飞脑海中浮现出他另人生惧的虎眼和多得来把脸都遮盖了一半的胡子,然后当他转过身来时,脑门上写着四个大字:五大三粗。这就是潜在的印象。不过细细读来张飞也不尽是如此。不是有张飞义释严颜吗?太贴切了,严颜也是一员勇将,性情刚烈不阿,但却被张飞这个号称五大三粗的人感动了,可见张飞也是粗中有细。传闻张飞还有一手好字,经常在军中无事便闲来执一树枝在地上画画写写,这跟他在兵刃相接的战场上手持丈八蛇矛左摇右晃的威猛实在相差太大。张飞的脸很黑,但他的黑不比董卓,因为他只是肤色黑,而心并不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3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22863.html 这个是上面各个人物的赏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