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

如题所述

乐山大佛(5张) 乐山大佛正面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双手抚膝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乐山大佛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大佛来历 海通和尚:自目可剜 佛财难得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 乐山大佛
[1]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构造拾趣 乐山大佛头部近照 发髻用石块嵌就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7

乐山大佛的传说
海通和尚见此境况,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大佛,欲仰仗无边法力,将巨浪平复,缓解水势,遂得风平浪静。2、乐山大佛的精神。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吏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他表示,宁可自己剜掉双眼,也不会交出建...

乐山大佛的民间故事经典传说
以后,乐山大佛连同它的制作者,就一代代地被人们赞颂着。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二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

乐山大佛三次显灵有何科学依据?
当地的人们传说,肯定是大佛不忍看到惨景才闭眼的。经科学人员等调查,都没有得到答案。之后,因佛像闭眼是不祥,眼睛又重新修凿。 关于闭眼的说法,有人说是风化,但是也更有人反对,如果风化最开始风化的应该是最凸出的部位,比如鼻子,嘴巴。至于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再放一张现在的乐山大...

乐山大佛传说 一定要短一些80字左右 多了不要 在线等 快一点 5分钟之 ...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2002年出现的佛光 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

乐山大佛的传说(要简短,不多于130个字)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这地方有个妖魔,常常做风做浪,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的传说300到400个字
乐山大佛的传说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

乐山大佛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1. 乐山大佛,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其建造起源可追溯至唐代。2. 传说在唐玄宗时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的水流汹涌,船只常在此覆没。为减缓水势,保护舟楫安全,海通禅师提议在此山岩上刻造佛像。3. 该倡议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支持,众多工匠持续九十年之久的劳作,终使...

乐山大佛的神话传说
石青赞同,两人分头准备,海通募化资金,石青召集工匠。历经三年筹备,开元六年,雕刻大佛的工程开始。百姓纷纷响应,石匠们在海通和尚的鼓舞下,克服困难,凿岩刻佛。然而,妖龙作祟,海通被卷入洞中。石青带领众人勇斗妖龙,最终凿出排水沟,消除了洪水威胁。贪官欲敲诈大佛筹款,海通坚守善款,甚至剜目...

乐山大佛的神话传说
海通和石青修大佛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了开去。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纷纷前来相助。一时间,凌云山上,千人挥臂,万人呐喊,闹腾起来。从山岩上打下的石头,象下雨一样轰隆隆地掉进河里,激起无数浪花。谁知,滚滚而下的巨石惊动了江底的那条妖龙。它是李冰当年修...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发起修凿乐山大佛。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乐山大佛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当大佛修到肩部时,海通和尚去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