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
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
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
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可见,培养与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呢?
一、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
身的内部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例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提出:说说你生活
中常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你认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是怎么想的、做的?从中你吸取了哪些经验?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创设参与机会,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中学阶段学生的参与意识急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唤起他们更强的表现欲,就更会注意完善
自己的形象,需要没有或没能充分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但他们不认输,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奋起直追,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在
参与活动时,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从而又促进了他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尊
重他们的需要,随时创设能使学生表现自己的情境,使他们受尊重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为了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我认为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开设
讨论课,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使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
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设置学习目标,提出恰当要求
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让他们知道从
学习中将学到什么,教学生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教育。”但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恰当。子路和
冉有两人先后问孔子相同的问题,可是孔子作了不同的回答。孔子的学生见了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这样做。孔子说,因为冉有平日胆小怕事,所以就鼓励他积极去
做;而子路过于胆大莽撞,则要求他慎重一点,与父兄商量好再去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制定出分年级(阶段)、分层次的计划,提出具
体的要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对于写作功底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从立意、布局上有一定高度;中等生则要求达到写作的一般要求;差生则要求在某一方面有进
步。
三、培养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赖于自信。近代教育家俞子夷说:“要有自信,一定要有过成功的体验,常常做错,常常受责,只有失败,永无成功,怎能自信
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很少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而且由于总是失败,得到的多是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冷遇,久而久
之,这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取得一点成绩,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小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为他们带来
成功的体验和欢乐,这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转折点。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
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我班有一位名叫刘宇的学生,开始语文成绩较差,一次检查作业中,他字写得好,我当众表扬了他,后来,他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提高
很快,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四、注重师生情感教学,增强感召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进步就快;反之,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师
爱的这种情感力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容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
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成长,具
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道德素养的教师,必然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教学活动才会十分和谐。在语文课教学中,情感教学更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
素。
五、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老师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这是培养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成
功经验。有时后进生似乎什么长处都没有,老师就要用极大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利用对该点的发扬光大,迁移到学习上。我在担任班主任时,有位男生
对学习文化课没有兴趣,上课时无精打采,但足球踢得很好。我就利用他在足球上的兴趣和“成就”,通过询问足球的发展史,踢足球对身体的锻炼等方面的问题,
引导他既爱踢足球,又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使他产生了较浓的学习兴趣,最后还是考上了高中。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具体、复杂的。教学有规可寻,但教无定法。我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总结、提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1、积极期望。通过从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要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

2、分解目标,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很多人在学习新知识或技能的时候,往往开始很努力,学习一两周之后,发现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学习。鉴于这类情况,《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提示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把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才能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3、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我们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4、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5、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爱看动画化片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么?知识点和动画结合起来又是怎么样?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7、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成问题就是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你可问: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现的?怎样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应注意什么问题?我能否用其他的办法推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开始你强迫自己详细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的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
8、想像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 一 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你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像会帮你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