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的三重境界。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道出了禅宗的三种境界。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尘世外物界。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
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
扩展资料
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宋代禅宗将参禅分为三个境界,是对佛教“空”这一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不知道禅为何物,即使就在你身边,也无从下手。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初窥门路,能以平常心修行,但身边有草叶。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大师境界,无相,世界为“一”。
第一境是苦苦寻觅,第二境是似有所悟,第三境是顿悟永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境界
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惠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时北宗神秀大师所传“坐禅”(坐禅入定法门)即是次第法门。由北宗神秀法门在北方盛行,所以在《六祖坛经》曾记录“京城大德云:不经坐禅修定而得解脱者,未曾有也。”而南宗慧能大师最忌讳学佛法者执着于类似”坐禅观定“的有为法《六祖坛经》中亦记录云:“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亦曾言”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南宗慧能大师所传为佛之心印,不拘泥万法而领悟得道,由是不论次第,直了成佛。(出自六祖坛经自序品,顿渐品)
相传中国禅宗为菩提达摩祖师所创,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人有传,达摩面壁九年为坐禅修定,所以得道,实则在任何一部传记或者历史中均无此事记载。只记录”面壁九年”这四字而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出自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原文如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几句话是指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越多,对待事物看法会经历这三重不同境界。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句话说的是,人们对看到事物的初步感受,因为这时候人没有太多复杂的观念在里面,可谓初识世界,纯洁无瑕。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说,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是它自己本身。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句话是说,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之后,开始对他们进行思考,我们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第一印象,我们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于是我们说“白马非马”,“陋室不陋”、“花非花,雾非雾”,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不是它自己本身。
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这里所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初识,迷惑之后的大悟,是我们留下好的文化认知,把不好的观念摒除之后的山水,是更有韵味的山水。
扩展资料: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削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特世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是说明人对有限时间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上一句是什么?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原是指...
什么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出自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原文如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几句话是指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越多,...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什么意思这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佛教禅宗的三重境界之一,出自宋代禅师青原行思的诗偈“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也就是说,涉世之初,人们对事物都以一种单纯、直接的眼光...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句话是出自哪里呀?
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的三重境界。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道出了禅宗的三种境界。人生三重界--...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谁说的。
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啥意思?
这是一句非常有禅意的话,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后来形容在少年时,什么事都是真实的,没有欺瞒,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出处: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卷17《惟信》。原话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
池莉的文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原文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篇文章应该叫做《人生三境界》。作者:池莉 原文: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语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的,初识世界,一切都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什么意思?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中年的时候。“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晚年的时候。含义:年轻的时候自己看到了什么就觉得是什么,中年后因为经历了太多所以看什么都觉得不是真实的,而等到老了的时候就会明白,你看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完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出自何处?还有人哪个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出自宋朝的禅语: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简单地解释,这就是三种境界.第一种,看到的就是实物,也不去深想,所以就相信事物就是自己看到的样子.第二种呢,看到事物以后就深思了,挖掘出一些道理和规律来.也就是从...
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怎么来的?
来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第一重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呱呱坠地至寿终正寝,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