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如题所述

太阳是一颗不断演化的恒星,它以热核反应的方式向外辐射出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辐射输出是随着太阳的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在地球诞生之初的46亿年前,太阳的辐射输出较现代低30%,此后逐渐增加到现代水平。太阳的辐射作用不仅发生着长期变化,而且发生着复杂的中-短期变化,这些变化都势必对地球的表层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平常所见的太阳表面称为光球,光球以下属太阳内部,以上属太阳外部(即太阳的大气圈)。从太阳的光球向外依次可分为色球层(日全食时所见的淡薄红光)和日冕层。所谓的太阳活动是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各种剧烈扰动现象的总称,主要表现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黑子为太阳光球上的一个相对黑暗区,有成群的黑色斑点出现,具有很强的磁场。黑子其实是光球上的旋涡,它的温度比日面温度低1000 ℃以上,因此看起来是黑暗的。黑子的规模大小相差很大,大者直径可达59200 km;并且其大小经常改变,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光球之外的色球区是一个充满着磁场的等离子体层,由于磁场不稳定,常常发生剧烈的色球爆发,称为耀斑。太阳风是从太阳的日冕层向外发射的一种较稳定的粒子流,它可扫过地球达到木星轨道,是行星际物质的重要来源。在各种太阳活动中,以黑子活动为主要代表,黑子活动的强弱一般与其他太阳活动的强弱呈同步变化关系。

现已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性(统计性的)强弱变化,如11年周期(由沃尔夫1848年提出)、22年周期(由海尔1908年提出)、90年周期、180年周期等。在太阳黑子的剧烈活动期,可引起太阳电磁辐射(特别是紫外辐射)和微粒辐射的极大增加,导致地球上中短期气候变化。通过分析过去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弱时气温偏冷、活动强时气温偏暖。如欧洲的资料揭示,17世纪太阳黑子活动出现特低值,对应于当时的小冰期(图10-15)。太阳活动还可能导致气候的干湿变化,引发相应的旱涝灾害,如美国某些区的干旱期具有22年周期。太阳活动甚至可诱发地震,如我国华北、日本等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弱具有10~11年和22年的准周期性。

图10-15 17世纪以来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引自刘本培等,2000)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