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永遇乐
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永遇乐·落日熔金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
李清照《永遇乐》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张端义《贵...
永遇乐·落日熔金古诗翻译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
李清照的永遇乐的译文,写作背景和心情,写作背景,赏析...
”(《 永遇乐》)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后,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召唤,我只能报...
《永遇乐·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这首《永遇乐》可说正是运用了这种艺术辩证法,以往日的繁盛,写今日的衰败;以今日的憔悴,写往日的秀丽;以佳节的热闹,写个人的悲凉;以他人的欢笑,写自己的忧戚。这种委婉而含蓄的表现手法,是婉约派词人,尤其是李清照所擅长的重要手法之一。运用这种手法,常常“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更易...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
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如下:《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
宋李清照永遇乐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在南渡以后,“常怀京、洛旧事”(张端义《贵耳集》)。晚年流寓临安(今杭州)时,孤独寂寞,贫病交加,每逢节日,更加思亲忆旧,感慨万千。这首《永遇乐》通过元宵节的今昔对比,抒发故国之思和国破家亡饱经忧患后的愁苦情怀。上片写元宵盛况。开头两句先以景物烘托节日气氛:落日象熔金一样光辉灿烂...
《永遇乐》 李清照赏析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的描绘,刻画出词人生活的沧桑与悲凉。结尾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外界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深厚的家国之思,深深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甚至影响了后世如辛弃疾和刘辰翁等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