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生平简介

100-200字左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1828年8月28日,托尔斯泰诞生于距离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距离图拉仅10公里。托尔斯泰家族是古老非常知名的俄罗斯贵族。

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东方语言,但是未取得学位。1847年,他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晴园”,希望经营“晴园”同时自行安排学业。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但随后就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中,终于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一同前往高加索当兵,此时他尝试写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段时间他继续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写成《少年》和《青年》成为研究他思想成长的重要资料。并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发表之后很受欢迎,他开始在文学界小有名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对他抱有很高希望。

1857年,游历西欧,写短篇小说《琉森》。1863年,托尔斯泰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这是他早期创作的总结提出自己贵族平民化的观点。

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89年开始撰写《复活》,十年后完稿。

1862年9月23日,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别尔斯(1844年8月22日-1919年11月4日)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夭折。

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在途中患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扩展资料:

托尔斯泰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作品。

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阿尔别特》(1857~1858) 和《琉森》(1857)都是写艺术家的。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创作”问题,作品中宣称“美是人世间唯一无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的产物。

《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最初表现。

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2、中期作品。

中期(1863~1880) 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托尔斯泰从1856年开始想写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小说,在1860至1861年间写了开头3章(1884年发表;1877至1879年曾再用这个题材写了一些片断,但与原来的构思毫无联系)。他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的《战争与和平》(1866~1869)。

这不是遁入历史,而是试图从历史上给贵族阶级寻找存在的价值,用以解答当时解放运动应由哪个阶级领导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同人民的接近,他深深感到人民在民族历史上的作用,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3、晚期作品

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托尔斯泰在50至60年代就曾写戏剧,其中《一个受传染的家庭》(1862~1864)是反对“虚无主义者”即革命民主派的。80年代起又对剧作发生兴趣。

《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活尸》(1911)写一个觉醒的贵族因社会制度不合理而离家出走,同时揭露贵族的自私冷酷和他们的合法婚姻的虚伪性。

经过长时间创作的《光在黑暗中发亮》(1911)反映作者在世界观转变后同家庭和社会的冲突,宣扬不抗恶,而剧情的发展又反驳了这种说教的无力,是他最矛盾的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的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他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曾是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他是谁呢?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三大巨著,深刻揭露了俄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急剧变化的历史状况,无情地揭露了贵族社会争权夺利的内幕,强烈的戏剧冲突,产生了巨大的道义谴责力量,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1828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含着金钥匙,出生一个高贵、显赫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尼古拉来自深受沙皇器重的托尔斯泰家族,母亲玛利亚来自沙皇的亲戚沃尔康斯基家族。两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名门贵族。其中,托尔斯泰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家族的远祖最早从伟大的彼得大帝处获得了封爵。

然而,他的母亲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在他十岁时去世。他和兄弟姐妹由塔佳娜姑母和亚历山德拉姑母抚养带大。尽管他很早就失去了双亲,但两个姑母都是慈爱又温柔的人。因此,托尔斯泰幼小的心灵里,依然被播下了幸福和爱的种子。

1845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但他成绩平平,又很叛逆,经常考试不及格。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尊重“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他甚至计划把十分之一的家财赠送给穷人,然而,靠一己之力是解决不了社会的重重矛盾的。他充满了挫败和迷茫感。他一度自暴自弃,表现得不像一个贵族。

1851年,他加入高加索军队服役;1854年至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这段时期,他改掉以往的陋习。在战场上,他表现英勇,屡建战功。同时,这个时期他也开始写作。他把这段时间的经历写成小说《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并陆续发表在当时有名的大杂志《现代人》上。

34岁的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娅·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索菲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一共育有13个孩子。他们婚后的生活是非常愉快的。索菲娅帮助他管理庄园。他也渐渐脱离了社交,安居在庄园里。之后,在长达十五年的“隐退”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1863至1869年,他以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这是他创作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战争与和平》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以四大贵族家族的经历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之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还探讨了俄国的前途和命运。

1873至1877年,他又完成了第二部里程碑式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通过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不得、最终卧轨自杀的悲剧和庄园主列文在农村进行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作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


由于秉持着接受贫苦的信念,托尔斯泰觉得拥有财产即是不善良的,是可鄙的丑恶,于是他决定放弃自己所有的财产,把他们分发给穷人和亲戚。这一点让索尼娅大为光火,她不想一贫如洗,更不想让孩子们都沦为乞丐,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激烈争吵。迫于家庭的压力,托尔斯将财产分割给家人,但和妻子的争吵日复一日,此期间还曾因为受不了妻子的吵闹而多次离家出走

尽管财产并未被完全交付出去,但托尔斯泰一家的家庭收入因此骤减,不仅不够维持家用,甚至不够支付他们众多子女的教育费用。索尼娅心生一计,她决定成立一家出版社,出版丈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赚了不少钱,完全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用度。然而,将版权据为己有违背了托尔斯泰放弃个人财产的理念。于是,在仰慕者和追随者切尔特科夫上尉的怂恿下,他向妻子提出让她放弃自己早期和后期作品版权的要求,被妻子拒绝,无休止地争吵再一次开始。

托尔斯泰的妻子53岁那年,她爱上了一个名为塔纳耶夫的年轻作曲家。托尔斯泰大为震惊,他写信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愤怒,并请求妻子为了家庭和他分开,但并没有得到妻子的回应。但这场不伦恋并未长久。因为这件事,托尔斯泰夫妇不合的事实开始被天下人所共知,他们无需再为形象而营造夫妻恩爱的假象。

托尔斯泰的身体因年老等多方面原因变得脆弱不堪,他接连生了几场大病,因为手稿版权的事情,和家人多次争吵。可怜的托尔斯泰夹在家人和追随者中间,孤苦无依,身心俱疲的他想要逃脱这逼迫的境地,于是又一次出现离家出走的念头。

那是一个幽静的夜晚,还未睡下的托尔斯泰突然听到隔壁书房传出翻找东西的声音,他知道这是妻子在找他前不久立下的遗嘱。不堪妻子骚扰的他带上几份手稿,打包几件衣服,和车夫以及小女儿一起踏上了离家之路,后来在路途中托尔斯泰因肺炎病逝在一座车站。

   弥留之际妻子同他见了最后一面,但彼时的托尔斯泰已经完全失去意识,根本不知道眼前人就是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枕边人。他在临死前发出了几声不知所云的呓语,而后和妻子天人永隔。

可以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一直在探索真理的矛盾的人,他始终是真诚的,这种真诚带来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也许他的观点和学说不是全部正确,但他的道德勇气无与伦比,更能代表俄罗斯的良心,其思想为正义的实现和人权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1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1828年8月28日,托尔斯泰诞生于距离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距离图拉仅10公里。托尔斯泰家族是古老非常知名的俄罗斯贵族。
1844年,他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与东方语言,但是未取得学位。1847年,他回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晴园”,希望经营“晴园”同时自行安排学业。他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但随后就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中,终于欠下了一大笔赌债。
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一同前往高加索当兵,此时他尝试写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段时间他继续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写成《少年》和《青年》成为研究他思想成长的重要资料。并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发表之后很受欢迎,他开始在文学界小有名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对他抱有很高希望。
1857年,游历西欧,写短篇小说《琉森》。1863年,托尔斯泰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这是他早期创作的总结提出自己贵族平民化的观点。
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89年开始撰写《复活》,十年后完稿。
1862年9月23日,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别尔斯(1844年8月22日-1919年11月4日)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夭折。
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在途中患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扩展资料:
托尔斯泰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作品。
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象《昨天的故事》(1851)那样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记扩充和艺术加工而成的。
《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阿尔别特》(1857~1858) 和《琉森》(1857)都是写艺术家的。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创作”问题,作品中宣称“美是人世间唯一无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的产物。
《琉森》以作家旅游瑞士时的见闻为基础,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本性和资本主义同艺术相敌对的实质。但这里已出现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进步意义的倾向,他的批判又是从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发,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最初表现。
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2、中期作品。
中期(1863~1880) 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托尔斯泰从1856年开始想写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小说,在1860至1861年间写了开头3章(1884年发表;1877至1879年曾再用这个题材写了一些片断,但与原来的构思)。他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的《战争与和平》(1866~1869)。
这不是遁入历史,而是试图从历史上给贵族阶级寻找存在的价值,用以解答当时解放运动应由哪个阶级领导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同人民的接近,他深深感到人民在民族历史上的作用,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
3、晚期作品
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俄罗斯亚斯大雅1828年出生。
第4个回答  2013-02-02
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