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的“刨”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
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
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石墨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
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3、发明班尺
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锯对于锯的发明鲁班是非常重视的。
或是受一片齿形边的草叶割破了手指的启发或是看到一只蟋蟀用其锋利的牙齿切割并吃掉食物而离去。不管怎样,多数描述如下。鲁班和工匠们遇到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砍伐大量的木材。一连砍伐几天,他们都已筋疲力尽,所用的斧头也钝了。
这时,鲁班忽被一片草叶割破了手指,他当即想:照这样子做成个工具砍伐木材定是个好办法。他选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边缘砍了一行牙齿。这个新锯很容易锯断树皮,当他来回横锯此树时,软的竹齿很快就磨光了。然而这却证明了锯可断木的原理。
于是鲁班放下手中活去铁匠那里,让他准备一块象斧头一样硬和锋利的铁板,然后弄成齿形。鲁班有了这个人工制做的第一个锯片,将其用在一个木屋架上,便可准确而不费力地切割木材。
4、发明雨伞
在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围绕着他的四邻建造了许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让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自由地外出活动。
鲁班的妻子这时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制成了一个重量轻的竹亭子且带油纸--这当然就是雨伞。他的妻子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
5、发明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
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
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一、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利人民
据传说,有一次,鲁班用木料作了一只鸟,竟扑楞楞飞上了半空。鲁班高兴极了,就去向一位叫墨翟的思想家夸耀。墨翟对他说:“你造这东西,不如我造的车轮外头的轴销。我用三寸木头削成轴销,可以使车子载运五十石重的东西。
制造出来的东西有利人民,才算巧;无利于人民的,只能叫做拙。”鲁班听了墨翟的话后很受感动。从此以后,鲁班便把自己的精力和才智,都用在钻研制造有利于生产和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工具上。
二、鲁班打井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据说,第一个在地下掘出水来的人是舜帝;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圣祖”鲁班。也许人们对“尧天舜日”的渴求甚过一切吧,至今传诵舜井的人多,留心鲁班井的人少。
远水不解近渴。人类对水的需求自古都是靠江“喝”江、靠湖“喝”湖的,不靠江不靠湖的就只好“穿地取水”。
初期的水井很不讲究,口大底小,不方不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临渴掘井”的应急水坑。是鲁班发明创造了打井的技法,才出现了井壁以石砌垒的石井,以砖砌垒的砖井,以陶环套接的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灰井,以木材构架的木井;才懂得了建井台防污水流入,筑井亭。
三、鲁班发明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
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四、石磨的发明
鲁班运用他的智慧,还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不少问题。在他那个时代,人们要吃米粉麦粉,都是把米麦放在臼里,用杵来捣。臼就是大石盆,杵就是粗石棍。用这种办法很费劲,捣出来的粉有粗有细,一次又捣不了多少。
鲁班想找一个用力少、收效大的办法。他把米麦放在两块粗糙的石头中间来回碾,试了试,果然很有效。
后来又改进一步,在两块石头相合的一面凿上齿纹,中心还装了个轴,使上面的石头能够转动,磨起粉来就又快又省力。这就是一直到现在许多农村里还在使用的石磨。
几千年来,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事实上也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故事。
五、锯子和刨子的发明
木工使用的锯子和刨子,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一次,鲁班要建一座宫殿。他和他的徒弟带了斧头,到南山去砍伐木料。用斧子砍树,又累又慢,一连砍了十几天,砍下来的木料离需要还差得很远。
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鲁班心里十分着急。有一天,他到一个险峻的山顶上去找木材,正艰难地往上爬着,突然手指被茅草拉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 他忘了伤口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
他发现,原来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了一下,居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起来,他想,仿照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上有细齿的铁条,不就可以拉树吗?
他马上回去找铁匠帮忙,打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小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拉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几天工夫,就把木料备齐了。这种带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锯子的祖先。
木头破开以后,怎样才能使它又平整又光滑呢? 用刀来回刮是一种办法,但是太费力,用斧砍又实在太粗糙。
鲁班根据刀刮斧砍的原理,经过反复试验,又发明了刨子。有了刨子,就大大推进了木材加工工作。另外,据说木工用的凿、墨斗、曲尺等,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鲁班和石礅的故事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匠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像个小集市。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
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
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提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
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
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
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2、鲁班发明锯子
有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留意,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先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
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3、鲁班智扶斜宝塔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
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
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
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
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4、鲁班造伞
从前,世界上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后来,鲁班动了好多好多的脑筋,终于发明了伞。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工。他很聪明,又很用功,学了几年,就会造房子了,还会造桥。
造桥,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儿。他想:我们做工,难免雨淋日晒,那出门赶路的人,就更苦了。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才好呢。鲁班开始动起脑筋。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
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还得再想办法!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
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一瞧,荷叶圆圆的。
上面有一丝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式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
他高兴得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挡雨遮太阳,轻轻巧巧。”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什么事了?”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他妻子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顶着这个玩意儿走路,可就不方便啦。
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玩意改成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用着它,就把再它撑开;用不着,就再把它收拢起来。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们所用的伞。
5、鲁班发明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
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一、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利人民
据传说,有一次,鲁班用木料作了一只鸟,竟扑楞楞飞上了半空。鲁班高兴极了,就去向一位叫墨翟的思想家夸耀。墨翟对他说:“你造这东西,不如我造的车轮外头的轴销。我用三寸木头削成轴销,可以使车子载运五十石重的东西。
制造出来的东西有利人民,才算巧;无利于人民的,只能叫做拙。”鲁班听了墨翟的话后很受感动。从此以后,鲁班便把自己的精力和才智,都用在钻研制造有利于生产和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工具上。
二、锯子和刨子的发明
木工使用的锯子和刨子,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一次,鲁班要建一座宫殿。他和他的徒弟带了斧头,到南山去砍伐木料。用斧子砍树,又累又慢,一连砍了十几天,砍下来的木料离需要还差得很远。
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鲁班心里十分着急。有一天,他到一个险峻的山顶上去找木材,正艰难地往上爬着,突然手指被茅草拉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心想,茅草为什么这么厉害? 他忘了伤口疼痛,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
他发现,原来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了一下,居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得跳起来,他想,仿照茅草的样子,用铁打成边缘上有细齿的铁条,不就可以拉树吗?
他马上回去找铁匠帮忙,打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小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拉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几天工夫,就把木料备齐了。这种带有细齿的铁条,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锯子的祖先。
木头破开以后,怎样才能使它又平整又光滑呢? 用刀来回刮是一种办法,但是太费力,用斧砍又实在太粗糙。
鲁班根据刀刮斧砍的原理,经过反复试验,又发明了刨子。有了刨子,就大大推进了木材加工工作。另外,据说木工用的凿、墨斗、曲尺等,也都是鲁班发明的。
三、石磨的发明
鲁班运用他的智慧,还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不少问题。在他那个时代,人们要吃米粉麦粉,都是把米麦放在臼里,用杵来捣。臼就是大石盆,杵就是粗石棍。用这种办法很费劲,捣出来的粉有粗有细,一次又捣不了多少。
鲁班想找一个用力少、收效大的办法。他把米麦放在两块粗糙的石头中间来回碾,试了试,果然很有效。
后来又改进一步,在两块石头相合的一面凿上齿纹,中心还装了个轴,使上面的石头能够转动,磨起粉来就又快又省力。这就是一直到现在许多农村里还在使用的石磨。
几千年来,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事实上也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故事。
四、鲁班造伞
从前,世界上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后来,鲁班动了好多好多的脑筋,终于发明了伞。
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工。他很聪明,又很用功,学了几年,就会造房子了,还会造桥。造桥,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儿。他想:我们做工,难免雨淋日晒,那出门赶路的人,就更苦了。
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才好呢。鲁班开始动起脑筋。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一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一丝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式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挡雨遮太阳,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什么事了?”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他妻子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顶着这个玩意儿走路,可就不方便啦。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玩意改成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用着它,就把再它撑开;用不着,就再把它收拢起来。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们所用的伞。
五、鲁班智扶斜宝塔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
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
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
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
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
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
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鲁班的“刨”
在鲁班以前,木匠仅用斧子和刀来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结果既使干得很好,也难也令人满意。后来鲁班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制造出来的表面越平,干起来也越容易。
这样,这种刨逐渐地从鲁班的实践中加以演变,最初用较薄的斧刀片,后来用一个刀片固定到一块木头上再横穿以手柄,最后刀片固定到木槽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刨。
2、鲁班造锯: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想:要是 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3、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
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
4、鲁班飞斧救工匠
从前有个张木匠,木工蛮漂亮,可就干活爱耍小聪明,凡事喜欢想当然,做工下料不是长一点就是短一点。皇帝修宫殿,张木匠被征发到京城负责修建皇宫的主殿。等到上梁这一天,这才发现大梁短了整整一尺。
正在张木匠和众工匠焦虑万分时,忽听一个洪钟似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老人和蔼可亲的脸顿时变得十分庄重、严肃,他语重心长地对张木匠说道:“你是个木匠,应该知道尺寸的重要性,希望你今后每划一线,拉一锯,砍一斧,刨一分,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切记,切记!”
就见老人取下腰间的斧子,右臂向上轻轻一扬,大家只听“嗖”的一声,斧子像一只矫健的燕子直朝大梁飞去。随着老人一声“着”,斧子立刻化作一根不长不短、不粗不细的木头补齐了大梁。而且补得天衣无缝,毫无痕迹。
张木匠和众工匠全都看呆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回头再看老人,那里还有他的踪影。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敢情刚才是祖师爷鲁班显圣来拯救我们的性命。想到这里,张木匠和众工匠不约而同地慌忙跪倒在地,朝着祖师爷消失的方向磕头不已!
为了记住这深刻的教训,牢记鲁班的教诲,张木匠和众工匠约定,今后斧把的长度定为九寸,并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才有了后来“斧把不过九,过九砍了自己的手”这句木工行话。
5、栓
在古代,人们所使用的栓被制成鱼的形状挂在门上。鲁班指出,用形状象捣棒钥匙取代了这些栓,这决定于准确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鲁班的技艺就能制造这样一个装置,而且据说,他还发明了"锁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许多锁中。
鲁班的另一些发明的标志是钻头、楔、辘轳、铲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发明,当时是鲁班看到一位老妇人在使用捣捶和臼时费了很大力气。他反复考虑后,做了两块厚石头片切成圆柱,然后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将麦子和米置于其间,当上面的圆柱转动时,粉末便出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谁有鲁班的故事
《玉屑》上的记述:鲁班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雨淋日晒,十分辛苦。他的妻子云氏就动脑筋做了一把伞,让鲁班出门做工的时候带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5、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
鲁班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张木匠和众工匠全都看呆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回头再看老人,那里还有他的踪影。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敢情刚才是祖师爷鲁班显圣来拯救我们的性命。想到这里,张木匠和众工匠不约而同地慌忙跪倒在地,朝着祖师爷消失的方向磕头不已!为了记住这深刻的教训,牢记鲁班的教诲,张木匠和众工匠约定,今后斧把...
鲁班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于是鲁班放下手中活去铁匠那里,让他准备一块象斧头一样硬和锋利的铁板,然后弄成齿形。鲁班有了这个人工制做的第一个锯片,将其用在一个木屋架上,便可准确而不费力地切割木材。4、发明雨伞 在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
鲁班有哪些故事
1.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据传,鲁班在一次上山砍伐木材时,被一种野草的叶片割伤了手。这个痛苦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造力,他开始研究各种植物的叶片,最终发明了锯子,大大提高了砍伐木材的效率。2. 鲁班建造赵州桥的故事:据说,鲁班在赵州桥的设计和建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利用自己的技艺,成功地建造...
关于木匠祖师鲁班的历史故事
所以,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在某些本来不怎么起眼的地方多留心一下,没准哪天你也会有奇思妙想,成为一名小小发明家的。关于木匠祖师鲁班的历史故事相关 文章 :1. 鲁班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2. 有关鲁班的歇后语 3. 古代励志成长故事 4. 班门弄斧的意思和故事 5. 班门弄斧的历史典故 ...
鲁班传说鲁班乃木工匠开山鼻祖
德和园大戏楼的传说则是清朝时期的故事。慈禧太后希望修建一座能体现人间、天堂、地狱三个境界的大戏楼。鲁班爷以卖烧饼的老头身份出现,巧妙地指导工匠按照三层、留洞、放盐的提示修建了大戏楼,使得建筑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成为了一处独特的景观。鲁班传说在民间的流传,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智慧与创新的...
鲁班姓什么?原名叫什么?
鲁班的传说轶事:传说鲁班为楚国的水军发明了“钩”和“拒”,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军的船钩住,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鲁班也无愧为军工专家。一天,鲁班向墨子夸耀说:“我有舟战的钩和拒,你的义也有...
鲁班的传说谁知道?要详细的!
春秋战国时代,有位巧匠叫鲁班,传说中人称“木匠之祖”。一日,鲁班途经四川某地,看到一座建造中的大石桥。依造桥的赵掌墨师的设计,桥身不能合拢。鲁班凿了一块大石头,送给了快要出嫁但买不起嫁衣的穷姑娘翠儿。在石桥合拢的关口翠儿献出了石头,桥造成了,翠儿的嫁妆也不愁了,江南某地造宗庙,...
有关鲁班的传说
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从这个故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发:...
鲁班的传说剧情简介
在春秋战国时代,传说中有一位被尊称为“木匠之祖”的巧匠,名叫鲁班。电影《鲁班的传说》生动展现了这位匠人的智慧与仁心。一日,鲁班途经四川某地,看见一座正在建造的石桥,其设计者赵掌墨师所造之桥,桥身无法合拢。鲁班用智慧,送了一块大石头给一位即将出嫁却无法购置嫁衣的贫穷女孩翠儿。在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