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臧克家的老马赏析一篇、300字

是欣赏作品、不是介绍他本人、谢谢

  这首诗内容并不深奥,只看题目何年代便对内容略知一二了。1932年,民国之后,抗战之前,这不正是动乱的年代吗?国共内战,反革命势力四起,政治家们在不亦乐乎地玩着游戏时,百姓们在干什么?老马,没有比这个词更能体现老百姓的形象了。没有光亮的毛色,没有奔跑千里的体格,连洪亮的嘶声都发不出来。高高在上的政治家们,谁会去注意他们呢?掌权者的三十六计,有哪一计不是在往老马身上压山啊!别说是生活了,他们的生存,吃饱穿暖,都是遥遥无期!这何止是往肉里扣,简直是直捅心田啊!他们愤怒,他们要反抗,但是没有实权,没有力量,除了把泪水咽进腹中,绝望地垂下头之外,还有什么可做呢?
  其实这首诗地语言并不流畅,也没有韵律可言。但在那个年代,相信这粗糙地句子曾让无数人流泪。诗人地内心太不平静了,好像是要一口气写下对人民地同情。他们地疾苦是这样之多,灾难是如此之深重,连诗人的笔都哽咽了。但人民的意志是坚强的,他们相信胜利,他们渴望光明,所以他们抬起了头,把无限的期望投向前。作者又何尝不是这坚强的、活在苦难中的老马呢?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0
不能反抗 又不能自杀,还没有媒体宣传来引起社会关注,那就只有默默承受了,生无可欢 归无可叹 一如你我, 先 干 了 这 一 杯 !!!!!!!!
第2个回答  2009-09-20
《老马》究竟有什么感悟呢?
首先,从诗题看: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
其次,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最后,如果我们联系历史背景,不难看出这匹负重受压、痛苦无比、在鞭子
《老马》这首诗并没有存心用老马去象征农民的命运,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
分析: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所以要承认文学鉴赏中的差异性,也要承认欣赏者的理解可能超过或有别于作者的原意。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原因是老马的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于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诗人越是突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因此,《老马》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