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 在古文中的全部用法

如题所述

在文言文中,“的”的读音是“dí”,而不是“de”。它既可充当名词,又可充当副词,其所有用法如下:

一、当“的”充当名词时
1) 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例如: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

2) 箭靶的中心目标。例如:《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二、当“的”充当副词时
1) 确实;实在。例如:秦观《淮海集》: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又如:五代 齐己《寄南岳诸道友》诗:“谩为楚客蹉跎过,郤是边鸿的当来。”

2) 必定;一定。例如:《金史·逆臣传·纥石烈执中》:“执中怒,殴伤移剌保,诏的决五十。”又如:清·林觉民《与妻书》: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古文中的既毕的既是什么意思
既的用法:动词。尽;终结。“言未既,有笑于列者。”副词。已经。“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不久,一会儿。“既而儿醒。”既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连词。与“且”或者“又”相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并存。“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然:...

既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夜燎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燎”: 名词: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 用法如如“燎火(火炬)”、“燎炬(火把)”、“燎烛(烛炬)”、“庭燎之光(竖于门内的火把的光)”、“柴燎(古代祭祀之一仪式,烧柴祭天)”、“燎猎(夜晚打猎)”等。 动词: 1、本义是“放火焚烧草木”。如...

古文中既用法
动词。尽;终结。“言未既,有笑于列者。”---韩愈《进学解》副词。1)已经。“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不久;一会儿。“既而儿醒。”--《口技》3)既然(是)。“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马中锡《中山狼传》连词。与“且”或者“又”相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并存。“爱之...

既 古文中有什么解释
◎ 既 jì <连> (1) 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 [since;as]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2) 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

既在古文中的意思
回答:“既”在古文中通常表示一种完成或结束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动作。例如,“既食”表示食物已经吃完,“既寝”则表示已经入睡。此外,“既”也可以用于表示一种否定的状态,如“既无长物”则表示一无所有。这些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既”的含义通常与...

既在文言文
7. 既 在古文中的全部用法 在文言文中,“的”的读音是“dí”,而不是“de”。 它既可充当名词,又可充当副词,其所有用法如下:一、当“的”充当名词时1) 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例如: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 2) 箭靶的中心目标。例如:《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二、当“...

带既文言文
(4)副词,全、都。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 (5)既然。例:将军既帝室之胄(《隆中对》) (6)农历每月十五日。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2. “既”“即”在文言文中各有哪些意思 既的中文解 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旡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86:VCAQ ...

文言文既以
展开全部 1. “既”“即”在文言文中各有哪些意思 既的中文解 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旡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86:VCAQ 五笔98:VAQN 仓颉:AIMVU 笔 顺编号:511541535 四角号码:717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5E2 基本字义1. 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 ~而。2. 已经:~...

既有和即有什么区别
既有:表示同时拥有;即有(古文多用): 表示就有、就已经有!拼音:jì yǒu ;jí yǒu 造句:既有 1, 《春晓》这首诗,既有写景,又有抒情。2, 你既有猜疑之心,我也就百口莫辩了。3, 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你既有困难,找他准没错。4, 这间客厅既有欧式家具又有中国古董,整体布置合...

既 在古文中的全部用法
在文言文中,“的”的读音是“dí”,而不是“de”。它既可充当名词,又可充当副词,其所有用法如下:一、当“的”充当名词时 1) 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例如: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2) 箭靶的中心目标。例如:《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二、当“的”充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