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现在社会上对私立大学都有什么看法

大家好 我明年就要上大学了可是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所以我进私立的大学面比较大不知道现在社会上对私立大学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也不知道私立大学的教学情况是不是和公办的大学一样 还有就是毕业证是不是国家承认的社会承认的 会不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问题这些都是我很想知道的 不知道谁能帮我解决一下这些问题 谢谢各位了

中国的私立大学当然是比公立大学要差很多了。
首先,上私立大学的要么是考试考得不如意,不得不上的;要么是为了一个文凭而花钱去混得。总之校风不是很好。
其次,自然是花钱较多。花钱多,反而各项条件不是很到位。
一般文凭还是承认的。以后就业就麻烦了,可能有一些公司不会要把。公立出生总是好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4
忽忽 一样的 楼上的那种说法有点偏见 关于就业问题 这年头需要的是技术的 得靠自己学着点就是
第2个回答  2006-10-14
一、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历程
1、1900—1911年:私立大学发展的萌芽期
根据现有资料,清末私立高等学校中,由国人自办的有1905年创办的中国公学、复旦公学,1908年创办的广州光华医学堂,由外人兴办的有1900年创立的东亚同文书院、1907年成立的德文医学堂,1909年创立的焦作路矿学堂。
清末私立高等学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学校数量较少。由于新式教育刚刚起步,这一时期,新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除了教会高等学校因享有治外法权而得以发展之外,现代高等教育性质的私立学校微乎其微。第二、由于普通学校教育尚不发达,更谈不上正规的高等教育。因此,严格说来,此时的私立高等学校算不上私立大学,只能看作私立大学的雏形。
2、1912—1927年:私立大学的初步发展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私立大学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数量的激增并未伴随着质量的提高,大多数私立大学的办学水平低劣。第二:尽管存在着大量徒有虚名、滥竽充数的学校,但同时,一批办学认真的私立大学脱颖而出,成为日后著名或知名的学校。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张謇创办的南通大学、陈嘉庚兴办的集美专科学校群和厦门大学以及大同大学、复旦大学(原复旦公学)、河南福州矿务大学(原焦作路矿学堂)、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武昌中华大学、广东国民大学、中法大学等等,都是在此时开始了初步的发展。
3、1927-1937年:私立大学整顿发展时期
该时期,根据主要经费来源的不同,可以把私立大学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国省库款为主要来源的学校,以南开大学为代表,基本上是一种以官助学的发展模式。该类私立大学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较为稀少。 二是以学费为主要来源的私立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国民大学、广州大学以及朝阳学院都属于这种类型,基本上是一种以学养学的运行模式。此类私立大学在近代中国占绝大多数。三是以捐助款、租息和企业拨款为主要类型的私立大学,这些学校基本上属于以产养学的办学模式。这类私立大学在近代中国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私立大学的办学主体来看,除了绝大多数国人自办学校之外,还有中外合办、外资独办的学校。中法大学、焦作工学院都属于中外合办的私立大学,雷士德工学院是该时期最为典型的外资独办私立大学。
本阶段,私立大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数量继续稳步发展。二是私立大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由于政府实施严格整顿控制与奖助激励并行政策,加上法规的日趋严密,私立大学步入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4、1937-1949年:私立大学持续发展时期
如果我们把1931年与1947年私立大学的发展情况加以对比,不难发现,事实上本期的私立大学仍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势头。
1937-1949年,私立大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持续发展的趋势。由于抗战中政府采取了积极扶助的政策,加上许多历史较长的学校经过一定的积累有所壮大,以及个别地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致使该时期的私立大学仍有很大增长。二是整体地位相对有所下降。有学者据此对本期私立大学的发展状况做出极低估价,但笔者认为,整体地位有所下降只是本期私立大学发展的一个特征,与此同时,不能否认私立大学仍在持续发展,因为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该时期,私立大学不论是群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都有一定的发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新的体制下,私立大学在生源、经费等方面遇到困难,渐成萎缩之势。从1951年起,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重点的院系调整,私立高校全部合并、调整为公立。至此,活跃了近50年的私立大学销声匿迹于中国教育的舞台。
二、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1、补公立大学之不足,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
在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传统和西方的宗教传统为私立大学的率先发展提供了历史文化土壤,私立大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少发展成举世闻名的一流大学。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等。相比之下,中国近代的私立大学则呈现出另一种发展面貌。在近代中国,封建专制政治根深蒂固、政治与教育高度同构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强化了公立高等教育体系,公立大学实力雄厚,不少成为一流大学,与之相比,私立大学则更多地承担起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突出的贡献是补公立大学之不足,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
2、部分地填补了地区、类型高等教育的空白,发展了特色学科
在强烈的教育救国信念的驱动下,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几乎是与公立大学同时起步的。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大学数量不多,这就使私立大学在填补地区、类型高等教育的空白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为填补区域高等教育的空白做出了贡献。其次,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在填补高等教育类型的空白上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拾遗补缺,发展特色学科上,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也做出了贡献。
3、扩大了中外交流,推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在中外文化交汇的社会背景之下,近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外国人独办或中外合办的私立大学,这些学校将西方各国的高等学校制度引入中国,缩短了中国与国外高等教育的差距,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示范和样板。这些学校的存在,开阔了近代中国人的视野,充实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力量,扩大了中外高等教育的交流,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4、张扬了高等教育的个性,增强了高等教育系统的适应性
与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在办学上有着较大的自由性与自主性。这一体制上的优势,有利于激发私立大学的创造性,张扬自身的个性。在中国近代大学中,私立大学是形态各异、最为多姿多彩的群体,它们与公立、教会大学并存,各有所长,互补所短,使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样化景象,并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臻于完善。
5、率先进行教育改革,开风气之先
首先,在开高等教育风气之先上,私立大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次,在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中,还涌现了不少行政与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变革者。
6、促进了公立高等教育的完善
私立学校的基本特征是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自筹,这就在客观上迫使私立大学努力节省开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能。特别是在近代中国,由于办学经费极度短缺,私立大学在投入产出上的效率之高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由此可以认为,经费使用上的高效率是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群体特色。这一特色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同时代公立大学存在的弊病,迫使其改进自身问题,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由此可以证明,私立大学的存在,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参照体系,有利于公立高等教育的完善。
7、动摇了高度政治化的社会传统
在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的专制制度下,政治与教育合而为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即教育,教育即政治。所谓“文化”,即以“政”为“文”,以“教”化之,政治为“体”,教育为“用”,学校是教化的摇篮和牧场,是贯彻官方意识形态的工具。然而,近代私立大学的出现与发展,则有利于改变上述状况。由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办学经费主要靠自筹,因此,与公立大学相比,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政治色彩相对较弱。对于政治的超然,加上私立学校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给了学生一种特殊的熏陶,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与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的毕业生对于社会事业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致力于社会事业者较多。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在实现教育由传统的政治导向向现代的社会导向的过渡中,在实现社会由政教合一到政教两分的转化中发挥了一定积极的作用。这对于促进中国传统的整体化、同质化社会的解体、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8、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力量
相对独立的私人文化团体、事业机构和经济组织,相对独立的个人,是市民社会的构成要素。市民社会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逐步产生的一种新生力量,一支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市民社会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力量。其一,私立大学是私人文化团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成长与壮大,意味着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其二,私立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其三,私立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扩大了个人自主活动与发展的空间,增强了相对独立的私人的力量。
总的来看,私立大学在推动中国由“有政府、无社会”的传统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社会的过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对于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文明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局限性
归根溯源,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局限性主要是由积淀深厚并保持着强大惯性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历史文化基础是制约社会现象在现代发展的深层结构或原因。正是在长期的封建专制政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在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中、政府施政中、学校办学中,都存在着不利于私立大学成长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制约了私立大学的发展,导致了私立大学的不足与缺陷。
1、 办学层次与水平相对较低
首先,在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单薄,一般国民对社会公益事业较为淡漠,致使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办学经费严重短缺,“穷”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在传统的影响之下,近代中国政府的统治权力远远大于“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有意识地加强了直接控制的公立高等教育体系,致使公立大学优先占据了社会教育资源。“社会”力量的弱小加上政府力量的强大,导致了以下基本的结果: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总体办学层次与水平相对地低于公立大学。总的来看,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规模较小、设备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与英美两国主要私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全然不同,中国近代的私立大学主要是教学型的大学。
2、生存基础十分脆弱
由于办学经费的短缺,致使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生存基础极为脆弱。如果说公立大学更多地受到了来自政治上的制约,私立大学则更多地受到了来自经济上的制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正是由于经济上的压力,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学被迫改为国立。
3、夹杂着“学店”和“野鸡大学”
近代中国始终存在着以办学为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迹近营业、形同“学店”的私立大学。这些学校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贻误了青年的年华,影响了私立大学的声誉。
4、一定的官学化色彩
首先,由于“社会”基础薄弱,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对于政府的依赖程度较大。许多私立大学的缔造者和办学者本身就是政府官员。在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校董会中,政界要员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受封建专制政治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对私立大学的控制是较为严密的。再者,在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中,严重存在着办学混乱、不法经营等问题,因此,政府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是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上述三方面因素导致了以下基本的结果:与英美私立大学相比,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较弱,具有一定的官学化色彩,而这种官学化的特性又是与中国古代私学的特性是一脉相承的。
第3个回答  2006-10-14
垃圾垃圾非常垃圾 去读的人也是垃圾黄金包的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