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我是一名高中生,对从事新闻记者一职较有兴趣。但不知此职业对从业者有何要求、在真实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恳请各位指点一下(最好具体一点点)。
并且,目前哪些学校开设新闻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有哪些?

一、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热爱职工,是个立场问题,也是个感情问题。记者和通讯员写稿,不是有闻必录。能不能报道,什么时候报道,采取什么形式报道,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职工群众。一个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缺乏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职工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做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千方百计地去完成采写任务。像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很多名记者,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当然,一名记者的政治素质也应包涵要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所谓政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记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水平的具体化。有人说:“记者是靠政策吃饭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一篇好的报道,当然同记者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能力,还有文章的内涵,这个“内涵”,又是记者的认识水平、政策水平的体现。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原则,包括很多方面。有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的等等。但是这些方针、政策、原则,都是体现和服从党的基本路线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方针的。作为企业媒体要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这是每个记者、通讯员、必须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的,不然就无法进行新闻报道工作。
二、业务素质
新闻业务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采访、写作、编辑,以及资料、校对等。从记者来说,特别需要了解、熟悉编辑业务。编辑是一门学问。在深化主题上,在调整文字结构上,在语法修辞上,在制作标题上,在安排版面上,编辑都有特殊的本领。这也正是一般记者所缺少的。记者如果了解、熟悉编辑工作,对自己的采访、写作,肯定会有大的帮助。当然,编辑也有了解、熟悉记者工作的必要。一名记者还有广阔的视觉和丰富的知识。有人认为“新闻无学”。显然,这是缺乏常识的见解。新闻要写好,要写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文采,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作基础是不行的。一般记者都有适当分工,除了应具备所担负的专业报道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历史、文化、逻辑、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文如其人,一个记者功底深浅,读了他写的报道,就一目了然。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名记者还要做到脚勤、眼勤、嘴勤、手勤,还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新闻特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这是新闻工作的特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乐趣所在。这就要求,每位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工作,深入到方方面面,要做到善于调查研究。要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受固定的框框束缚。既有目的,又无目的,不能太功利主义。要从局部看局部,又要把局部放到全局中去衡量。不要浅尝辄止,但也不能蒙头转向,扎下去出不来。要注意了解典型意义的事例,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随时随地(诸如挤公共汽车、逛农贸市场)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观察。很多重要报道线索或报道主题,就是这样发现或产生的。
三、思想道德素质
新闻界同行有个说法,叫做“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我还想加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是记者的生命”。因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新闻记者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分不开的。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路线的核心。一个不实事求是的人,一个不积极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路线方针的人,能够担任我们的记者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我们的新闻观同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新闻报道的失实现象时有发生,其危害也不可低估,它小到败坏新闻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大到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至于招致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假冒记者身份,效法此道进行诈骗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新闻报道要做到实事求是、完全真实,并不容易。记者既需要克服本身思想上、工作上的弱点、缺点,又需要抵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与压力。这是需要有点胆识和必要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时刻想着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纵观中国新闻界,所有的优秀记者、名记者无一例外地都是“建楼”人,我们的新闻“大厦”才矗立挺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泥瓦匠”,我们的新闻事业才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我们的新闻工作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石化企业才能蓬勃发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30
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敏锐地去发现事实 事实客观存在,但有些事实要去发现它、把握它,则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 我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也说过,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国外新闻学著作里曾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 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某先生和某女士的婚礼。他事先对此次采访做了种种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那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的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消息。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不比原来的婚礼是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年青的记者才恍然大悟。 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目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 敏锐地去发现事实,还应当包括对事实的认识要比别人更善于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记者胡占凡,在采访中曾了解到这样一些事实: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显阔,在众目暌暌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两千多元,只是哈哈一笑。 有个“大腕”,扔下30万元买只哈巴狗,眼都不眨一下牵上就走。 还有个“大款”,看到别人用6万元一桌的宴席请他,他竟“啪”地打开密码箱,甩出了30万元请了一桌。 有所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53.9%的学生把“赚钱多”作为择业的头条标准,北京一些中学生唱“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像块宝……” 胡占凡认识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拜金主义”在作怪,应当向这种现象敲响警钟,便采写了《拜金主义要不得》、《再谈拜金主义要不得》等文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给人们很大的触动。 因此,敏锐地去发现事实,透过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是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中应有的之义。 忠实地报道事实 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就是采写报道。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的文明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第三次浪潮即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革命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每天都处于新闻媒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的生活方式;对于新闻媒体,我们已经深深地依赖它们给我们提供信息。试想,如果记者给人们提供一条虚假的新闻,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忠实地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本质决定的。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 历史是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官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右卿崔杼杀害了国王齐庄公齐光,崔杼命令太史以得传染病而死来记载齐庄公的死。太史不从,直书崔杼弑君,因此激怒了崔杼而被杀。崔杼又命令太史的弟弟改写,不从,又杀之;再令其二弟改写,又不从,又杀之。最后轮到三弟,依然据事直书。他认为这是史官职责,失职求生,不如死去。史官这种忠实于事实的做法,对于新闻记者是很有影响的。我国已故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就说过:“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 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含义是双层的。浅层的含义是,记者应当努力将事实的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深层的含义是,记者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80年代末期,我国某地农民买桑塔纳小轿车,某地农民买飞机、修跑道。这些事实本身是准确的,但在当时农村毕竟还是凤毛麟角。有些记者以此大做文章,并由此得出“中国农民现在已愁有钱无处花”的结论。显然,这不是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报道。从全国农村数亿农民的情况来看,一些穷山僻壤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未真正解决,不少地方还要扶贫救助。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 由此可见,只有记者把忠实地报道事实当成神圣的职责和任务,读者才能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 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显然,成为人民的喉舌,同样也是马克思对新闻记者的期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利益是分离的,所以,报刊应当成为“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而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新闻记者理应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正如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所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一点,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新华社记者冯森龄的事迹很值得学习。1978年冯森龄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上任后不久去延安采访。一进延安,他看到很多农民在街头讨饭,心中极为难受。曾经以小米和奶汁养育过革命战士的延安乡亲,如今还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对这位老记者触动很大,他决心为此鼓与呼。冯森龄曾因为坚持真理讲真话吃过不少苦头,但他不考虑个人得失,连续写了《延安有很多农民上街要饭》、《延安很多农民去年口粮不足二百斤,大家深切怀念毛主席在延安的日子》等文章,引起了政府重视。省委书记王任重很受感动,不少中央领导同志流着泪看完了这些文章。1978年底,国务院火速给延安拨款2000万元,并且从1979年开始,每年拨款援助5000万元。陕西省成立了“陕北建设委员会”。1984年,冯森龄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冯森龄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充当党和人民“代言人”的做法,是每个记者应有的职责和任务。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
1、具备良好的记者素质。2、长相对得起观众(化妆很有必要),着装得体。3、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并能根据报道内容合理运用肢体语言。4、话筒放置得体(如果有话筒)。5、遇事不惊且灵活多变,能够抛开他人的眼光专注报道内容,还能够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协助自己的工作。6、有一定的导演能力,与同事(尤其是摄...

...成为一个优秀记者或主持人的必备素质是什么?
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或主持人,需要具备以下关键素质:1. 专业知识与素养:必须掌握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采访技巧,同时拥有对新闻伦理和规范的深刻理解。广泛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支撑专业工作的基石。2. 出色的沟通能力:应具备卓越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便与受访者进行有效沟通并传递信息。清晰、准...

记者需要哪些条件
记者所需具备的条件:一、专业知识与技能:1. 掌握新闻学知识:了解新闻学的基本原理,熟悉新闻写作、报道、编辑等基本技能。2. 采访技巧: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准确捕捉新闻事件中的关键信息,有效与新闻当事人及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二、职业素养与品质:1. 敏锐的观察力:对新闻事件有敏锐的洞察力,...

记者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素质
一、敬业和专业。当记者要能够投入全部的热忱,对职业本身要有敬畏感。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要有鉴别力,在熟练进行各种业务的同时,要保证报道信息的真实性。二、要懂法。不懂法的话,可能就会掉入“法律陷进”,写出的稿件有可能会出现“枉法”的情况,从而误导受众。作为记者,要能够以事实为根据,要牢...

记者的必备素质
1、高度的新闻敏感 2、善于交际,又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具有坚定的社会责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4、不怕牺牲的探索精神 5、博学多才、见解独到、具备深厚写作功底

简述 你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主要应具有哪些素质?
1,现场观察能力。2,客观公正。3,敏锐的洞察力。4,过硬的文字功底。5,与人沟通交流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6,新闻嗅觉灵敏。7,懂国情和政治(你懂的)

当记者需要什么条件
六、拥有相关新闻专业知识及新闻伦理素养。专业的新闻培训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记者理解新闻传播规律,掌握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遵守新闻伦理则是确保记者报道客观公正,维护新闻行业公信力的关键。综上所述,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好奇心和观察力、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成为一名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热爱职工,是个立场问题,也是个感情问题。记者和通讯员写稿,不是有闻必录。能不能报道,什么时候报道,采取什么形式报道,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职工群众。一个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缺乏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职工群众喜爱的...

...成为一个优秀记者或主持人的必备素质是什么?
成为一个优秀记者或主持人,以下是一些必备素质:1. 专业知识和素养: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新闻行业的规范、原则和伦理,熟悉新闻采访技巧和报道方法。此外,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也是优秀记者或主持人的基础。2. 沟通能力:拥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与各类人群...

怎样做个优秀的记者或编辑?
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4、技能修养:技能是行为的技术水平,附在技能中的素养又能决定技能的品位、品质,甚至使具有技能的人有一定的品德。5、情趣修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它反映了一个人有较高的素质和个人修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