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人物的评价

请大家尽情发言

1、俞平伯: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薛宝钗曲,黛玉刚而薛宝钗柔,黛玉热而薛宝钗冷,黛玉尖锐而薛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薛宝钗世故,一个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个是它的肖子宠儿。

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其扬黛抑钗,他的意思原是鲜明的。

2、王蒙:林黛玉是理想、是诗,她本身便是情,是一切电脑没有,而人类所渴望所难以获得,所梦寐以求的情。她的钟情、嫉妒、多疑、纠缠、惧怕,她的病态,表现了许多弱者的内心,表现了许多强者深藏的、潜意识中的不愿人知的那一面内心。 

3、吕启祥: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是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华粹精英,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

如果说,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

扩展资料:

10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黛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2

人物评价

书中评价

正册判词(钗黛合一)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花名签

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诗词

《葬花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葬花词》: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桃花行》: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自评

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

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他评

贾雨村: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贾母: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孽障?偏遇见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狠结实了。要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

贾宝玉: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妙玉: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薛宝钗: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凤姐:(林丫头)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

兴儿:(林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评点者评价

涂瀛: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石头记》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于是乎黛玉死矣。

薛宝钗善柔,黛玉善刚;薛宝钗用屈,黛玉用直;薛宝钗徇情,黛玉任性;薛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薛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王希廉:黛玉一味痴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护花主人总评)

黛玉《哭花词》极叹红颜薄命,是黛玉一生因果,与《红楼梦曲》遥相关照。(第27回)

黛玉之哭只哭得自己,贾宝玉之恸直恸到一家,深浅不同,是两人分别处关键。(第28回)

姚燮:还泪之说甚奇。然天下之情,至不可解处,即还泪亦不足以极其缠绵固结之情也。书中林黛玉,自是可人。泪一日不还,黛玉尚在;泪既枯,黛玉亦物化矣。

神瑛与绛珠,一草一石,所谓木石缘也。人皆重金玉而贱木石,岂天意亦与为转移耶?(第1回)

黛玉自云近.日少泪,不知无泪之比有泪,其心为更伤,其病为更深。(第49回)

雪芹先生不欲以暧昧之事遭蹋闺房,故于黛玉临终时标出“身子干净”四宇,使人默喻其意。黛玉气断之时,即薛宝钗婚成之候。新房热闹,满堂合奏笙箫;旧院凄凉,半空亦有音乐。夫笙箫者,生所同也。音乐者,死所独也。黛玉亦何慊乎钗!(第98回)

张新之:写黛玉处处口舌伤人,是极不善处世、极不自爱之一人,致蹈杀机竟不觉。(《红楼梦读法》)

周春:黛玉幼居母丧,克尽孝道,其心地极明白者。故其死也,既悲双亲之早世,又愤外婆之炎凉,因而呕血数升,奄奄垂绝。若专以为相思病,亦不谅其苦心也。此书发于情,止乎礼义,颇得风人之旨。(《红楼梦约评》)

梦觉主人:林黛玉之仙草临胎,逆料良缘会合,岂意摧残兰蕙,惜乎《摽梅》之叹犹存。似而不似,恍然若梦,斯情幻之变互矣。(甲辰本卷首)

脂砚斋:黛玉情情。(戚序本第19回)

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甲戌本第25回)

文学史评价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贾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贾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其它评价

鲁迅:你们看,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小肚鸡肠,我可受不了啊……林黛玉虽然美,但那是一种病态美。

王国维:贾母爱薛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贾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第八十一回),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贾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遍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俞平伯: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薛宝钗曲,黛玉刚而薛宝钗柔,黛玉热而薛宝钗冷,黛玉尖锐而薛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薛宝钗世故……一个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一个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其扬黛抑钗,他的意思原是鲜明的。

王蒙:林黛玉是理想、是诗,她本身便是情,是一切电脑没有,而人类所渴望所难以获得,所梦寐以求的情。她的钟情、嫉妒、多疑、纠缠、惧怕,她的病态,表现了许多弱者的内心,表现了许多强者深藏的、潜意识中的不愿人知的那一面内心。

吕启祥: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是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华粹精英……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如果说,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外祖母贾母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第2个回答  2020-10-02
写在前面:黛玉粉,黛玉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是好的,可以接受别人不喜欢她和对她中性的批评。正好借这个提问,把我理解的林黛玉写出来。
因为是评价,就从颜值气质、才学、性格和缺点四个方面写吧。

1.颜值气质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不考虑影视化,从曹公的各种正面侧面描写,就可以知道黛玉的颜值是拔尖中的拔尖了。曹公先通过宝玉的眼睛,把黛玉的外貌描写出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过这更多是对黛玉的气质和形态上的描写,我通过这段描写能想象出来的,是一个笼在烟雾中的女子,神态哀伤,体格纤弱,看不清五官,却默认是个美人。不过这段不算是正面描写黛玉的外貌(不过这已经是最正面的外貌描写),纵观全文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貌描写。还有一个侧面描写是薛蟠第一次见到林妹妹时的侧面描写: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哈哈哈哈薛蟠眼光还挺高)。其他的就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侧面突出林黛玉是个美人胚子,比如薛宝琴见到林黛玉后,“见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这个出类拔萃应该是指的各方面,包括颜值。还有一段,我找不到具体是在哪里了,就是点明宝玉自幼混在姐妹们中间,见黛玉在各方面都出挑,自存了一段心事在心里,只是不好说出来巴拉巴拉的,点明宝玉对黛玉是爱情的那种感情。

再考虑影视化的形象,我只看过89版陶慧敏和87版陈晓旭,87版陈晓旭或许不是最美,演技也在某些地方有些瑕疵,但是她站在那里,就让我觉得那是林黛玉,所以我非常喜欢陈晓旭版的林黛玉

2.才学

首先不得不感慨曹公真的是太厉害,各类诗词信手拈来。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和咏白海棠,都是现代人在提起红楼梦诗词时首先想到的一些,(除了判词和红楼梦曲)。就算不能全文背诵,其中的一些单句,也都是众所周知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冷月葬花魂等(其他的我就没有特别仔细读过啦)。其他的在诗社中做的诗词,也都是数一数二,元妃省亲时替宝玉做的杏帘在望也是四首里最好的。还有私下做的五美吟等,水准都不错。至于其他人的,我基本都是略过了,只记得宝钗的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PS: 当然这都是曹公赋予她的,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此外,小说中的诗词应该是无法跟大小李杜等等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相比的。普遍意义上,小说中的诗词更多的是以辞藻华丽、朗朗上口为特色,是为小说的剧情发展和情感铺垫的,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要看上去好就可以了。而那些诗人词人所做的诗词,则不限于这些目的,除了应制诗,大多都是有感而发。诗句中包含的情感,可以让有些词语不那么漂亮的诗句,依然动人。

3.性格

(1)颓丧悲观:她做的所有诗词,都很颓丧,很多都是伤春悲秋自伤身世,充满了对未来归宿的不确定,对身世的自怜。并且喜散不喜聚,因为她觉得聚的时候越是欢乐,到散的时候就越是悲伤。其实这些都表明她对自己身世的自卑,对他人的不信任,她年幼痛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重视,却始终觉得和自己的亲父母是不一样的(当然这确实不一样,我本人和黛玉在身世上有一点点像,不过不是父母早逝,所以可以理解)。对于外祖母的疼爱,她可能会觉得自己不是贾家的正经小姐却被如此重视,会被下人厌烦;对于精神伴侣的宝玉,从小一块长大,本该相互理解相互明白,却不信任宝玉对她的心,所以各种作(早期)。

(2)傲:我不知道该说是高傲还是孤傲。宝玉给她北静王的手串,她随手一扔看都没看一眼,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还有一个是87版电视剧里的细节,不知道算不算,87版电视剧里的姑娘们的衣服头饰都是不停变换的,但是不管怎么换,基本上头上都会有一个主要的金玉材质的头饰和一个金项圈,但是黛玉除了重要场合,头上除了花花草草和一个经常出境的白玉簪子,很少带什么金玉簪子,也没有金项圈,也算是把“木石”贯彻到底了。作为贾母心尖上的姑娘,三春尚居其后,她不可能没有,也不可能是忽视了要给她打一个金项圈,因此只能是不喜欢不想带不愿意带。也许知道了“金玉姻缘”的说法后,心里存了一口气:你不是金玉姻缘吗,我就偏一点金都不碰。第三个例子就是周瑞家的帮薛姨妈送宫花,最后才送给黛玉,被黛玉怼:最后剩给我的,我才不要,凭他什么好的。

(3)聪敏慧黠:各种妙语连珠,各种逗趣,整本红楼梦的笑话,她至少贡献了40%。比如刘老老进大观园,被比作母蝗虫;笑完闹完还不忘编排下李纨,说:叫你教我们读书学规矩,你倒领着头闹;还有惜春画园子准备材料时的炒颜料等(这一段真的太有意思了)。这种特征和性格的养成应该是在她父亲离世之前,那个时候虽然母亲已经离世,但是父亲尚在,只是出于亲戚的情分住在贾府,并不是无依无靠。加上贾母疼爱,自然是各种对黛玉好,而且贾母是个审美品位很高的人,而且喜欢的都是那种聪敏活泼的姑娘(凤姐,黛玉,湘云),自然是把黛玉往那个方向上培养。不过后期林如海死后,变成了无依无靠寄居贾府,虽然养成的这种性格特征还在那里,但是颓丧悲伤也伴随着她,黛玉就这样成为了既活泼又颓丧的姑娘,让人心疼。

(4)管理能力强:这个都是侧面描写了,一个是其他人的院子里下人或多或少都出国各种问题,唯独黛玉那里没有;一个是王熙凤病倒之后找人代管家事时对她的肯定,只是因为身体弱才没叫她做的;最后一个时一次和宝玉对话,说她闲时曾经自己算过一笔账,贾家出多进少,该俭省些才是。

(5)情感真挚热情:对喜欢的人,各种掏心掏肺。对宝玉,宝玉被蜡烛油烫伤之后,眼睛哭成核桃,当然还有他俩之间各种吵吵闹闹撒狗粮,难得动针线,只给宝玉做香囊什么的。教香菱作诗,耐心热情。有一次敲怡红院的门,晴雯闹脾气没给开,事后也没生晴雯的气,晴雯死的时候宝玉写祭文的时候还和黛玉说“你平时待他就好”(不过好像黛玉也不知道是晴雯没给她开门,捂脸)。还有湘云说她像戏子,她虽然生气,还是生宝玉的气,但是却没生湘云的气。和湘云虽说各种互怼,但是感情依旧。

4.缺点

虽然我喜欢林妹妹,她的一切在我眼里都是美好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她也是有缺点的。

最主要的也就是刻薄小性,主要针对宝玉和宝钗两人,不过和宝玉互诉心事之后,很少再和宝玉闹脾气了;后者则是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成为知音,也不再对宝钗各种讥讽刻薄了。

还有一点是太过悲观,我希望她可以乐观一点,坚强一点,这样能活的轻松一点,毕竟不能要求她像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可以自强独立,但是至少应该和自己和解,不要总是钻牛角尖,放过自己,让自己轻松点面对生活。
第3个回答  2014-05-16
林黛玉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才女的化身。当然,林黛玉还是一位绝艳的美女。在小说的具体描写中,林黛玉的才华横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林黛玉的才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从来都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从写实的角度讲,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与她的瘦弱多病共同塑造了她的诗人气质。多愁添病,善感伤身,多愁善感也增添了她的智慧,林黛玉越聪明,也就越痛苦。一个忧郁的聪慧的女孩,对外界的感知比较容易倾向于主观武断,时常伴随着情绪化的臆测,那就是敏感了。换言之,多愁即善感,善感即敏感,正是超强的敏感让她对肮脏的社会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邪恶的人性拉开了最大的距离,从而最终自绝于悲惨世界,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自己。不过林黛玉还是实现了那个圣洁的愿望——“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浊臭的社会不能玷污她,就连死亡也不能扭曲那颗高傲的心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