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鸟化石被发现在古生物界是一个大事情,根据一些国外文献的记载,古生物学家们刚刚发现鼠鸟化石的时候,因为化石的风化程度比较高,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鼠类的一个新亚种。然而,当研究进行到了第三周,随着化石不断被修复,科学家们才发现了之前的失误。
这里要插上一段。在对鼠鸟进行了碳14比对之后,鸟类进化中开始加速的时期中的关键一环。之所以科学家会将鼠鸟放在这个关键的位置上,是因为鼠鸟前肢进化出了健壮的翼骨,这在以往的化石发现中是没有的。
当然,对鼠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从公开的研究数据中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仅仅是现在的研究结果,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结论。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原住民土地上发现的一只微型小鸟的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大部分恐龙灭绝后发生了什么的新想法。这只6200万年前的鼠鸟表明,在白垩纪大灭绝事件发生后,鸟类重新振作并且迅速走向多样化,从而为今天鸟类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这块由零星碎片拼凑而成的化石发现于新墨西哥州纳瓦霍人祖传的土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不过某些标志性特征表明它是一只鼠鸟,比如能前后向翻转以帮助其攀爬或抓握的第四趾。科学家将其命名为Tsidiiyazhi abini,在纳瓦霍语中有“小小的晨鸟”之意。它的鼠鸟后代大小和麻雀相仿,特点是拥有柔软、细长的灰色或棕色羽毛,今天仍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森林里。
这块化石形成于非鸟恐龙灭绝的几百万年后,哺乳动物、青蛙等迅速适应辐射,不过关于鸟类适应辐射的化石证据却很少。研究人员将最新的化石证据同此前收集的现代鸟类遗传数据相结合,对鸟类的系统树进行更新。此前的系统树利用这些数据将鸟类区分成不同的群体,但无法确定它们分化的时间。如今借助新的化石,科学家能确定不同的鸟类谱系是何时彼此分离的。据估测,鼠鸟、猫头鹰、隼和鹰等猛禽类九大陆地鸟类谱系祖先相继出现的时间均是在白垩纪末灭绝事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