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1.道
2.五行
3.四端
4.化性起伪
5.兼爱
6.执本统末
7.佛性
8.四谛
9.理事无碍法界

道:
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实际上泛指一切真理。中国百科全书解释如下:
原意指道路,后引申为道理,规律。历代哲学家对道有不同的解释。春秋后期,老子最早将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和规律,认为万物由道而产生,道构成了万物的共同本质,道作为普遍的规律,其特点是自然无为。其后,稷下道家以“精气”说明道,对后世中国哲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强调道具有虚无、神秘的属性,形成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韩非提出“道”、“德”、“理”的学说,以道为万物的普遍规律,德为“道之功”,理为事物的特殊规律。认为“道尽稽万物之理”。《易传》则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以道为超越现象界的抽象规律 , 认为一阴一阳的相互转化即为道 。宋代 ,各派理学家赋予道以不同的意义,张载以道为气化的过程 ,程朱则以道为理。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兼爱:
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执本统末:
是不是说,抓住了根本也就掌控了细节?呵呵

佛性:
佛陀(即释迦牟尼)之本性,也指可成为佛的潜在可能性,即成佛的因性、种子。人皆有佛性,但由于烦恼无明覆障,所以得通过修行而显发佛性。

四谛:
即苦、集、灭、道四谛。这是佛陀证悟并晓示世人的关于人生真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及其解脱道路的真理。谛,即真理义。所谓四谛,即:①苦谛。说人生存在的本质为苦,这包括肉体的精神的痛苦,和生命中永远无法满足的企望,追求,必然遭受的挫折,以及关于生存的焦虑。佛教总结有8类苦。②集谛,又称习谛 。具体指业与惑 ,它们是人世痛苦的根源。在如何说明这种苦因的作用过程中引出佛教的十二因缘论。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业可以说是有情众生在生死中流转的原动力。简言之,烦恼及业是生存于痛苦现状中的根本因。③灭谛。揭示世间诸苦可以断灭,因而造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的锁链是可以打破的。灭谛可以导向一条清净的超越性的存在,称为涅盘。④道谛。它揭示出断灭惑业及烦恼,趣向涅盘解脱的清净行,这就是八正道。八正道是唯一可以超脱世间因果而出世间的途径,它自身就包含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全过程。

法界:dharmadhātu
法,泛指一切事物现象,其梵文字根 dhr 便有轨执、集起的含义,即足以保持自身以成一类别;界,则有保有界限,相互区别的含义。法界可简言为范畴分类。其具体内涵随不同语境或佛教宗派学说体系而大致分 3 类:①狭义的法界指十八界中最后一类,即一切可以成为意识所缘的对象境界;②广义的法界可以指一切事物现象,从此意义上讲,整个十八界均在此范畴内;③在佛教诸宗派中,法界又往往成为事物现象的本源、本质或本体 ,这样它便等同于真如、如来藏、实际、实相等,如华严宗的一真法界等。佛教各宗对于修行次第、对众生从迷到悟各层次的存在状况又都以法界名称,各有范畴体系,如华严宗之十种法法界及人法界,天台宗之十法界等等,其所指需具体而论。

参考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金山简明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一)?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二)?
14、【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观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因素,含朴素唯物主义因素。战国秦汉间出现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五行相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15、【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先秦:太初: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庄子·天地》: “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庄子·知北游》:“外不 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白虎通义·天地》: “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三)?
21、【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22、格物致知: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

【悬赏】中国哲学名词解释:正名、性三品论、孟子四端说、兼爱、四书章...
【悬赏】中国哲学名词解释:正名、性三品论、孟子四端说、兼爱、四书章句集注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

哲学名词解释
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北宋中叶以后,道学家的声势愈来愈浩大;南宋前期...

阴阳名词解释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包含了广泛而深刻的含义。简而言之,阴阳是描述事物相对、对立但又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或力量。以下是对阴阳的详细解释:一、阴阳的起源与概念 阴阳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易经,它强调了宇宙的整体性和相对性。阴阳是对宇宙万物的基本分类,阴代表阴暗、柔弱、静止等属性,...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 五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运动和变化。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五行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尚书正义》中提到,“五行”中的“五”代表了这五种物质,而“行”则指的是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天为五气流注,在地为世所行用。2. 正气:正气是指人体...

五行名词解释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古人把宇宙万物根据其特征划分成火、水、木、金、土五大类(七政的次序),统称“五行”。五行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那么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的...

义与利名词解释?
义与利,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义,指道义;利,指利益、功利。关于二者的关系,中国历史上各学派多持不同观点。中文名 义与利 类型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义 指道义 利 指利益、功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主张义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