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禅语是何意思?

“菩提本来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禅语是何意思?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
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

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
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高明得多。

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
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
物可供人“勤拂试”。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
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是即相离相,无相无
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边,而亦空有二边的。

所以说,这禅诗是在六祖亲证菩提之前的诗,并不代表他
后来亲证菩提后,对佛法的正确认识。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0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
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

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
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高明得多。

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
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
物可供人“勤拂试”。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
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是即相离相,无相无
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边,而亦空有二边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1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佛像背后是金色的帷幔
佛的身上是斑驳的印记
佛的心…
是永恒的路标
我们看不见
我们听不见
我们看见我们看见的
我们听见我们听见的
佛只是笑着看我们看见的
听我们听见的
也默默的看我们看不见的
听我们听不见的

有生皆苦 , 有生皆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11
这句话在字面理解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禅语表达的意思: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所谓无相,应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它。所谓无念,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以之为心念。所谓无住,乃是人的本性,任何心念都不可能停留静止,一切心念都是循环延续的,都不应该被外境所沾染和影响。神秀的渐悟正是局限于没能参透佛学要旨,不但留恋于事物的相状,还把它具体化了,这就违背了无相无念的最高境界。慧能认为心静一切才能静,心空是一切才能空,心明一切自己明,本来是明亮的心境,何来的尘埃呢?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禅语是何...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 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 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一切都是虚的,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化为虚有,而一切烦恼的根源都是自己心目中的执念而已。只要心中有了欲望,就像镜面上染上了尘埃,不再纯净,从此也有了牵绊。无欲则刚,让一切归零,人也就自在从容很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事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啥意思
1、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3、作者简介 惠能(638—713)唐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注释 ①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人的身体就犹如菩提树一样,有根,心灵就像明镜台一样,敞亮。但是明镜有时候也会变得黯淡无光,所以我们要时常擦拭它,以免它惹上灰尘,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

菩缇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就无我,我复何言哉? 这首诗名字是什么,诗什...
意思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佛而菩缇树,明镜台不过都是蒙在真理上面的幻想本是不存在的又怎么让佛法染上尘埃呢? 因为它对物质的世界更加彻底的否定,这位高僧认为更合佛意,便将衣钵传予他。这个故事成为中国古代对物质世界否定的经典。这件事发生在...下面这个地方。中国南传佛教第世四祖出家传道之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

一个女人说,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出自六祖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四句偈中的一句。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