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炒房团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唐朝GDP虚高,无人炒房

说宋朝之前,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朝代,那就是经历了大唐盛世的“唐朝”,照理说唐朝经济这么发达,GDP这么高,炒房应该从唐朝开始才对;但现实不是这样的,唐朝的GDP是虚高,有著名诗人杜甫为证:

那时的大诗人也只能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个茅草屋,大风一刮连屋顶也没有了,还被村里的孩童嘲笑,诗人也只能无奈自嘲了。。。

政策阻碍:唐朝时购房的面积有控制,每五口人最多能购买1亩地,超过这个面积是要被打屁屁的哦!

这也为啥唐朝时没有大规模炒房的行为,国家控制的太严格。

宋朝贪腐风气不好,官商勾结爱炒商铺

宋朝商业地产火爆的根本原因是商业的突破性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坊市格局,不再有里坊之间的隔离,也取消了宵禁,商贩的选址更加自由。

宋朝作为历史上房地产最为活跃的朝代,可以说跟现代的房地产发展趋势非常相似,但是宋朝贪腐成风,官商勾结,高官爱投商铺;宋人发迹后也喜欢往大城市挤,南宋的洪迈观察到,“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而一个人从农村搬到城市,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有个落脚、栖身之所,或购房,或租房,于是便催生了一个火爆的房地产市场。

宋朝坊市

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写道:“诸王邸多置产市井,日取其资。”说的是宋朝宗室和勋臣多兼营房产,坐地收租。书中提到了大臣夏竦投资商铺的故事,夏竦是三朝元老,宋仁宗时期拜为副宰相,他的房产是很多的。朝中大员直接投资房产,攫取高额利润,足见官商“勾结”程度之深。

宋朝高官中,岳飞也爱买买买,在江西九江置办了2300多亩地、498间房;岳飞之所以能买买买是因为他工资极高,月收入6000贯,折合48万RMB;遇到战事还会得到宋高宗的犒赏。

元朝沈万三靠房地产发家

到了元朝,炒房依然盛行!

元朝鼓励农业生产,运输等基础设施发达,元朝对外贸易达到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有名的炒房客“江南首富”沈万三,也是依靠着当时的优良环境累积财富、投资房产。

在陈兆弘先生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中,文章中就提出沈万三“躬稼起家”又兼“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慢慢发展成“资巨方万,田产编于天下”。

周庄实景图

从《吴江县志》的记载里可以看到,“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清朝民间炒房者兴起

如果说宋朝炒房就开始兴起,但是清朝时期房屋交易机构设置完备,所以这也是清朝炒房最盛的原因之一。

清朝,民间炒房日盛。

乾隆十六年(1751年),平民丁予范在天津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前后10间房,共花了180两银子。但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低价出手,仅卖了177两银子。丁予范的赔钱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炒房都有风险。

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人任秀坡花了200两银子把刘家胡同二道街的一套四合院盘下来,加盖1间客房、1间门楼、3间书房、3间板房,院子中间用一道月亮门隔开,本来一望到底的低级四合院,变成了前后两进的高档四合院。任老板投资350两,可他最后卖了600两,净赚250两。

四合院

到现代,说到炒房,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温州炒房团

2000年前后,温州炒房团作为一个现象级的投资群体,从温州向中国各地扩散。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沈阳??每当来自温州的资本涌入,当地房价就会顺势大涨。直到近两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逐渐加码,部分城市的楼市迅速降温,温州炒房团的身影才逐渐消失。2012年多位温州炒房者公开表示,温州炒房团可能已经全军覆没。

随着国内政策的干预,大规模的炒房时代结束;但是不妨碍咱们中国炒房团在国外的大规模买进。

17年初英国脱欧公投举行,引起英镑大跌,中国房地产公司借此进军英国,中渝置地斥资2.92亿英镑收购了位于伦敦West End 的Paddington Central的一部分,计划作长期投资用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