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题所述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25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好的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受理性支配,还要受自己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制约,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习惯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现就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朝夕相处的生活早已在孩子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为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家长在教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生动教材。所以父母具有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化。使孩子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 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外地人、有困难的人或残疾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等等。 (二)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曾使我体会颇多,细细想来别有一番寓义。专家研究观察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可小看的。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家长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读书,看报纸。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教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三)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习惯,克服“骄、娇”二气。 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克服孩子的骄气和娇气。学习成绩好不能沾沾自喜,要懂得谦虚,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地完善自我。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极力反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让她从小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适应环境,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培养诚信,要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 诚实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显重要,所谓“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等等无不体现出诚信两字的重要性。就因现在的坑蒙骗不少见,作为家长更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树立一面诚实守信的旗帜。从小让她认识到要想做事必先做人,讲话做事必定要言行一致,任何谎言都是不应该,而且应得到严厉地批评指正。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都在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老师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纲要》中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 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纲要》第五部分“评价”这中又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过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在游戏。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觉得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观察得仔细,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 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 一,鼓励孩子多动手。 (1)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喜欢拆这拆那,碰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应立即加以制止,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愿望,老师要加以引导,要向孩子说明哪些东西可以拆,哪些东西不能拆;同时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拆装的东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孩子拆装一些东西外,还可以让孩子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如运用橡皮泥制作面条等、纸张制作一些飞机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大有收益的。 (2)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更多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借助玩具表现活动内容,反映孩子的情感和意愿。如:一根小棍子,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当金箍棒、当钓鱼竿、船桨等等。这样一物多用,即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也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发展了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自制玩具。如:用废布料做的小娃娃,用各种纸盒做的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孩子通过制作的整个过程发展了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 (3)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动力,一个孩子如果对一种活动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学的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像是一个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应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2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第3个回答  2020-03-20

孩子最重要的好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