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在现当代有哪些变化!谢谢

如题所述

首先,在传播形式上,随着一些现代媒介的出现,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民间文学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传统的口头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视频音频的录制,以便于其长久的保存。
其次,在创作主体上,传统的民间文学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而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间文学的创作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了解也很缺乏,民间文学的研究创作主体较以前提高了一个层次,多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如大学教授,民间文学研究专家等。
再次,在传承性上,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而现在随着各种现代科技的发展,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有很大的提高,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形式各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7
人民性
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广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许多民族文化财富的生产者。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由于他们自身是文学内容的经验者或见证人,因此有些学者把这种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珍贵美德。口头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千万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永不磨灭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我们各民族成员的思想、品格修养的不竭源泉!
口头性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还用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已经认识文字,并且有的还能使用它,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而且,它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在群众口头上流传。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口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集体性
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来,都存在着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后,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有一部分(可能还是相当优秀的部分)是群众中具有特殊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者的创作和加工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文艺教养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
变异性
口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异。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时,群众往往将传统作品加以变化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也是某些新作品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种相当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一般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中是很少见到的。作家作品中,虽也有前后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别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现象。但是,这毕竟是比较个别的情形,它除了由于本人的修订或别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于抄写、刻印、排字等技术失误所招致。它不象民间口头文学的变异现象那样经常和大量。
口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着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等的思想、才艺的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种特征与其口头性、集体性密切相联,或者说,是它们所产生的自然的果实。这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特征。
传承性
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风俗习惯如此,口头文学也是如此。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但是,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
至于产生已有千年左右的这类作品现在还流传在人民中间的,就更不用说了。自然,这种靠口头世代传承下来的故事或歌谣,在形态上或内容上多少不免会有些变化。但总算是在生存着,成为我们现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唯一的文学形式的口头传承文学,它的某些体裁可能会逐渐消失,某些体裁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变化,也还会有我们所不熟悉的新的体裁出现。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于必然的。但是,整个口头文学决不会消失。因为它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经验的口头文学,人们所熟悉的、方便的表达形式,就要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
在广大民众中间,除了传统的口头文学作品以外,还不断有新的口头文学,即革命传说、新笑话、新民歌及新谚语等的产生和流传。
艺术性
口头民间文学的优越所在,决不仅仅限于它的内容、思想方面。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须也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一般文学体裁,分为三大类,就是诗歌的、散文的和戏剧的。在这方面,口头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文学基本上是相同的。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这也都与作家文学大略相同。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作品还具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中国近年陆续发现、收集的兄弟民族史诗,不但数量很多,有的篇幅的浩繁和内容的壮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是使世人惊异的。数量算不清的爱情叙事诗和各种抒情歌谣,包括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及两性生活的歌谣,在表现人民怨愤、爱恋、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我们作家的同类作品,至少没有什么逊色。许多表现舍身救人,奋勇保卫乡土、祖国的非凡人物的故事、传说,它的不可磨灭的魅力,正在于扼要而精炼的艺术表现力中。无穷无尽的小型故事--动物故事、笑话等的幽默、讽刺的锋芒和技巧,差不多会使许多专业执笔者看了自愧不如。特别是那些短小的谚语、歇后语,真使思想、经验和智慧凝缩得像五个指头捏紧的拳头(用高尔基的语意)。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特点。但是,某些类型的作品,例如小戏,却往往比较精巧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
总之,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和它的内容的广泛一样,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以上特征,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关联的。
社会功用
第2个回答  2014-01-10
好像在一篇论文里面看到过。。。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在现当代有哪些变化!谢谢
首先,在传播形式上,随着一些现代媒介的出现,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民间文学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传统的口头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视频音频的录制,以便于其长久的保存。其次,在创作主体上,传统的民间文学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而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

民间文学的当代应用形态?
几乎所有的民间文学著作都谈到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主要的特征,它直接规定了民间文学最主要传承方式就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即使有一些新的提法,也是难脱窠臼,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修补,很难创新。例如段宝林在其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中也指出,过去民间文学靠口耳相传或书信流传,但是书面流传的语言必须...

[唐璐璐]网络时代民间文学的坚守与更新
认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这个概念的政治色彩很浓厚。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钟敬文先生1998年主编《民俗学概论》时,把民间定义扩大到除统治阶级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即便统治阶级成员,在个人生活中也是民间一分子。学界对民间文学特征的认识也有一些变化。上世纪50年代到...

民间文学在现当代有哪些功能,举例说明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 、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 ,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传统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以口头传播为主,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这些作品通过夸张、象征、寓言等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民间文学对当代社会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 传承性: 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风俗习惯如此﹐民间文学也是如此。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

请结合作品论述中国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点。
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点:口头性、传承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 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即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

[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1]
内容摘要: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最广大的下层民众以幻想的、艺术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文学),浸透着他们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伦理判断、是非判断等,故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和批判性乃是民间文学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国家非遗名录在民间...

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民众的口头文学产生最早,是文学的最初源头之一。它运用口头语言叙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2、作家文学,在这里特指传统时代上层阶级的...

关于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歌手在即兴创作时,这种特点体现得更为充分;第二个是平行式(parallelism)的大量使用。在汉语传统中,排比、对偶等手法,是民间歌手特别喜爱的手段,这当然也是一类平行式;第三个是句式的高度“俭省”(thrift)。有学者经统计发现,荷马当属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口头诗人之一,他所娴熟运用的新句式,在数量上其实比较有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