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在实施美育教育

如题所述

三亚市崖城中学 蔡亲锋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人们常说,现代学校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的事物感观也在层层变化。而我们要打破陈旧的思想去接受新的事物,就必须接受审美教育,从而解放人的感性。美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的感性教育,感性长期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正是这种长达几千年的压制,使人们曾经有过的敏感与激情消失殆尽,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打破传统的把学生当着容器,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的定向思维,坚持以美育心、以心赏美的人本主义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便和大家谈谈如何在美术课堂在实施美育教育,便成功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重视教学过程,而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更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模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这种教法的确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党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到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大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愿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治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一种探究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全体学生。运用色彩、线条描绘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的自然风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让学生感觉到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反之,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批评、指责接踵而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徒劳而无功。所以讲得生动,是教学和第一关口,是老师应追求的目标。二、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美术课一直以来被视为副课,学生上课时涂涂画画一幅作业一堂课,大部分学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美术课真正能体现出来的美的感观,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所以,教学理念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学生常被枯燥的美术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中反复,久而久之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的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一种对学习形态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三、练得灵动。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培养。在色彩的搭配上、线条的运用上,注意删繁就简,使学生能练、可练、练得好。因为,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好,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四、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打分(评价)的标准。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不好,画的东西像不像,涂的色彩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创造性。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是以人们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的,也是以人的感性不断敏感和丰富为目的的。人的感官如果长期不去感知,就将变得迟钝,就将逐渐退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应该积极去体现这种感性教育,为学生创造一片体验美好事物的感官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感知天地。让美术课堂上具有美好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感,体现了美的教育过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