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要求

如题所述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吁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新课程推广之际,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与定位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则是改变教学观念,要把教育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决策与教学行为中。新课程需要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们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学”。新课程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问、敢说、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其次,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维。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统一,新课程实施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调试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教师的课程地位和对课程的作用也将获得新的提升。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 再者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我们要注意做到:(1)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不吐不快”,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3)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再次是教学模式观发生转变。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要发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记忆、理解知识为目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从事的学习活动,是自寻研究方向、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可以说教学模式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请教师解答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要转变教学模式观,主动地、大胆地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质疑,主动探究。在拓展性练习中,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学评价观的转变。要获得亲身参与和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要培养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方法;要学会与同学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公德心。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的改变转变过去的评价方式,从评价教学结果转到既评价学习过程和方法,又评价结果;从评价记忆、理解知识转到评价知识技能的应用,从评价个人钻研转到评价交流和合作;从关注少数尖子生转到关注全员参与。全面评价全体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人交流和合作的情况,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疑难的能力。这样,评价就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应随之不断变化。第一,具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作风、好道德、好思想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第二,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既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要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法,探索教学规律,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三,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关系。第四,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要能够依据地缘特性、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建构校本课程;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独自工作,不利于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因此,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具有团队意识,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从而增强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效能。(6)由道德说教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道德说教对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理健康并不是很有效果的,因而,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试者,通过心理途径和方法来...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1.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不再是简单地单向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2. 教师需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与设计者。这意味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而不仅仅是遵循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新课改对教师的十项要求
首先,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与创造性。其次,提升专业素养,涵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需求,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策略。教师还需加强课程领导力,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确保质量和效果。优化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利用现代教育...

如何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首先,我们要深入理解社会环境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理念的提升,以及高考制度的革新,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理论素养的提升、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这就需要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积极适应变化,不断探究创新,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作为
1.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了解新课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的新内容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

如何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
所以,要提升教师的适应性,满足他们的要求,就需要差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等支持。如对教龄短的新教师,应给予能力和实践操作上的帮扶;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进行激励;对课改热情不高的中老年教师不能歧视、放弃,而是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尊重他们的教学经验,理解...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怎样的?
二、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极为专业化的要求下教师势必自觉地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三、教学观 对于教学...

新课程下化学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要求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又需要艺术性,化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激情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化学。新形势下,化学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教学模式,从思想和行动上做起,这样才能使化学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应采取哪些方式获得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采取以下方式获得发展:1、学习新课改课标,熟悉新教材内容,领会新教材精神实质。2、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握新的教改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已的头脑,从而使自已的教育教学步伐与时俱进。3、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教育教学的先进手段与工具,使之...

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
1、加强学习,用课改新理念武装自己。一线语文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科研理论相对薄弱。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元性告诉我们,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必要虚心学习。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