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幼儿园游戏的认识(100字)

如题所述

小班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颈部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处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成人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并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同伴群体的资源,给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的机会。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运用这一特点进行教育,如:用拟人化的口吻与幼儿做游戏,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有效的多,它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同时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3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但是老师的观念转变的较慢,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自主游戏没有体现自主: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些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的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他们总觉得孩子在游戏,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游戏规则不严谨,于是紧张得注视幼儿的游戏,寻找教育的机会,不时地终止幼儿的自主活动,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自主活动引向事先设计好的教育目的,雨,游戏成了教师导演的一台戏。幼儿的资助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使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
自主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而非教师。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以及游戏的进行与结束都应该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要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2、 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既然是自主游戏,那么游戏的主体育过程都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自己确定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时常会由教师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的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幼儿的游戏不像成人的工作那样可以打断后遭接着做,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受其他事物得影响而转移,游戏的终端可能导致 幼儿后期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正确则做法是教师在不打断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适当的给幼儿以启发、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不能因为时间不足而使幼儿意犹未尽。
3、 自主游戏不等于教师对幼儿的放任自流
幼儿的自主游戏不使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对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的观察,适当的干预,帮助他们就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教师不能因为自主游戏是幼儿的自我探究活动而放任不管,须知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导航者、解读者、支持者。
两年来我班一直承担者南师大邱学清教授的关于《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其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1、 有计划的观察是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
教师可以观察 幼儿的游戏情况: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据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么没有,是怎样解决的,幼儿通常和谁在一起玩等,针对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知道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那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教室可与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以便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
2、 适当的帮助指导是幼儿自主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1)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或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承认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相反,当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时,幼儿往往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技能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是游戏产生更多的变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做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忧而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是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学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 >更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诱饵,更有目的的施加教育影响。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和参与游戏的目的,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给幼儿以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情节之外插入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强调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加入教育教学,只不过这时的游戏以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