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有一段流传很广的话: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
不讨论理智和道德,只说学习。可以回想一下,似乎不管任何时候,自己周围总有这么一些聪明的(年轻)人。听课的时候,老师稍微一说,懂了。做作业遇到难题的时候,稍微一看答案,懂了。然后就做其他的事情了,而且考试成绩还不错。
而根据叔本华的观点,这些聪明人以后的岁月里往往预示着本性的平庸。
无独有偶,我们中学的时候好像也学过类似的观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那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孔融如何聪慧机智。不过太中大夫陈韪说出的这八个字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的确,有太多小时候聪明机智的孩子,长大以后变的很普通,典例之一也是中学时候学过的——《伤仲永》。
虽然现在我们知道,一个人一生的成就跟小时候的聪明与否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但是仍然想找出其中的一些联系。
讲之前,先说两个佛教的小故事,恰好都是关于六祖慧能的。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卧轮和尚讲过一个偈(j)子(佛经中的唱词,通常四句为一偈):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大意是说,我有一项本领,可以斩断一切思想,任由外界环境如何变幻,内心始终岿然不动,于是修行每天都在提高。
六祖慧能认为这是错误的修行方式,正确的做法是: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说我自己没什么本事,不能斩断一切思想,心境也随外界环境变幻而变化,也不知道怎么提高修行。
第二个便是慧能和神秀的两个著名佛偈。神秀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说自己的身心如同菩提树和明镜台,要时时不断地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慧能则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
佛教禅宗在神秀和慧能这里便分为南北二宗,神秀在北方推行渐修(唐代之后衰落),慧能在南方宣传顿悟。仅仅从修行的境界上来看,普遍认为慧能的境界高于卧轮和神秀,直抓事物最根本的东西,一步到位,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主角。这种方法看起来最根本也最省事,但是忽略了人性,只有极少数天才能做到,当然,也有不少自以为聪明的人自以为能做到。对于普罗大众,神秀的方法反而更切实际。既然不是天才,也不自作聪明、好高骛远,那就认认真真,兢兢业业,通过不断的自省来完善自己,最终领悟真理。
其实渐修和顿悟并没有冲突,更像是哲学中的量变和质变。渐修是顿悟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积累和实践,不可能达到顿悟。仰望星空很容易,脚踏实地却很难。
回到正题,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一个原因:成也聪明,败也聪明。
对于这些聪明的孩子,“懂得”的阈值太低了。太容易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这里的通,指的是知识点上的想通,而不是整体的融会贯通。
在小学和初中,有些孩子的聪明程度大于知识难度,因此稍微一听,花80%的精力便可以收到100%的效果,不仅能名列前茅,还可以拿出很多时间去玩耍。别人问起还能很有底气的说反正都会。然而在“天赋异禀”的同时,有一些坏毛病已经在悄然滋生,比如浮躁、粗心、过度自信、没有耐心、不踏实等。只是这些坏毛病,都被好成绩所掩盖。
到了高中阶段,知识难度陡增。仍然有聪明的孩子可以边学边玩,还能保持名列前茅(稳定在600-650分,或者以上)。但是,这已经是凤毛麟角,对于大多数以前很聪明的孩子来说,只能靠认真听课加刷题,先稳住、跟上进度,然后再想着提高。
初中的时候习惯于做几道难题就能把知识点掌握个大概,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根本方法。后果有两个,一个是对于浅尝辄止的满足,一个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即便做难题对掌握知识真的有效果,但是初中和高中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120%的精力可能才只有90%的收获,而这又要靠耐心和踏实来弥补。耐心和踏实,不少聪明的孩子早早就失去了。
有些孩子,高中上课的时候,听一个知识点,懂了,然后不听课。抬头再听一句的时候,又懂了。便觉得没啥难度,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听课的时候,不仅仅是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点听清楚,更重要的是听出知识的框架脉络和老师补充的细节。多数所谓聪明的孩子并不是天才,断断续续的听课、或者只靠课下自己单打独斗、做做题来学习。轻者丢掉细节知识。重者,建立不起来知识体系。到高三综合的时候,要么成绩下滑,要么进入瓶颈,无法进一步提高。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习惯性只关注理解微小的、孤立的知识点,还在此中沾沾自喜,直接导致视野狭隘,安于现状,并最终限制一个人的整体格局。最后泯然众人也不足为奇。
本文仅仅说的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其实换作任何一个阶段做任何一件事都一样,可以很轻松的看懂别人做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能夸夸其谈,觉得我做我也行。但是真的自己做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做到。比如,你会打球,你有多久没学到新球技了;你会书法,你的字有多久没有长进了;你会乐器,比较难的指法什么时候能练会;你会唱歌,气息控制的如何,音域有拓展吗;你是老师,你的知识储备多久没有更新了;甚至打游戏,你在自身段位停留多久了。
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请不要把没有天赋搬出来当挡箭牌,因为你的人设或者你自认为你自己是——聪明人。
很多聪明的孩子最后却一事无成,这是为何?
一、性格自私自利性格自私自利的孩子哪怕聪明也没办法做成大事,因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工作会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而伤害别人的利益,因此也会遭受其他人的排斥。二、爱逃避责任爱逃避责任的孩子以后也难成大事,因为他们不...
聪明的孩子为什么难成才?
回到正题,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一个原因:成也聪明,败也聪明。对于这些聪明的孩子,“懂得”的阈值太低了。太容易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这里的通,指的是知识点上的想通,而不是整体的融会贯通。在小学和初中,有些孩子的聪明程度大于知识难度,因此稍微一听,花80%的精力便可以收到100%的效...
人的智商的高低,决定学习成绩吗?
1、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的关系 首先要学习的是关于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接下来就是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感到有兴趣的事物。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从想认识这一切开始,只要父母留意孩子对这一切感到新奇、有趣,察觉到孩子这种想学习一切的自然倾向,响应他们的喜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地...
为什么很多「神童」长大后反而不优秀?
首先,神童可能会缺乏与其他普通孩子相似的社交经验。他们可能过于专注于学业,忽视了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和解决冲突等方面相对薄弱。在职场中,这些社交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工作往往需要与不同的人合作和相互配合,缺乏这些技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其次,神...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怎么办
一、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那必然存在很多知识空缺,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及时复习功课、巩固知识点。这是打基础的关键。或许孩子前期基础不好,那么家长就可以在他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学会巩固旧知识,让他懂得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二、将他们之前犯过的错误,整理出来。把错误都整理出来之后,家长...
聪明孩子不一定成材,这是因为没用对聪明的地方吗?
孩子聪明确实是好事,可是教育跟不上以后也会走偏,如果小时候就让他形成了孤傲的性格,长大之后也会变得看不起人,这样孩子的未来就比较难确定了。因为你不知道孩子会把他的聪明用在什么地方,这也是他们以后难成大器的原因。一、 难成大器的孩子都把聪明用在了什么地方?1. 耍心机 现在网上流传的一句话...
人其实聪明但为什么学习差?
这就是现在许多“聪明”的孩子考不上大学,而一些不那么聪明的孩子却能考上好大学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真正入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被动状态,写作业是为老师而完成作业,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习,所以学习中不求甚解,缺少钻研精神,也就很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被动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主动学习一遍能学会的...
“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老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老师的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就是小孩的智力绝对没问题,平时做事还挺机灵,但是他的学习态度态度不认真,或者心思根本就没放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分数总也提不上去。老师这样说,一方面老师是根据孩子在学校里的课堂表现给家长分析原因,也算是给家长一个交代,另外一方面老师也是希望家长能对孩子的...
孩子为什么难以成才,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
这和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和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天赋和爱好,仅仅凭着一时的冲动,又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好,结果造成终身遗憾。父母最突出的成才理念就是“金榜题名”,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无情的事实必然粉碎众多家庭的梦想。
为什么孩子不能成才?
接受孩子是普通人很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父母期待过高。父母容易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取得非凡的成就。当孩子无法达到高额期待时,容易产生挫败感。2. 社会比较压力。社会上整体讨论的往往是成功典范,父母见社会上普遍讨论的都是优秀孩子,也就不自觉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超群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