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吴国选官制度共同特点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三国时期的蜀国和吴国都是怎样选拔官吏的?
当然是沿用东汉以来的察举制,中央政府派员去地方察访人才,地方政府举荐秀才和孝廉,然后国家任命。
三国时期的官职从大到小。(最好列表)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董卓曾任相国。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三国皆置丞相,以蜀汉丞相权位最重。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为上公,地位高于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求三国历史官位
蜀汉的宫官除大长秋一人外,还有中庶子、庶子、洗马、舍人等。《华阳国志》云:“延熙元年(公元238)立太子,慎选名宿以为宫僚。” 蜀国的散骑常侍,中常侍均以宦官为之(如黄皓),这是沿汉旧制,而魏则以士人为之。 蜀有尚书台的组织,但尚书仆射不分左右,也不见尚书分曹治事的记载,可能与东汉相同。尚书属下...
古代官职
三国的职官,基本上是东汉政府的缩影,但也有许多变化。这一历史时期的官制,以曹魏较为完整,改革变化也较多。因此,我们将对曹魏的官制作较多的叙述。曹操对东汉的官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丞相为首的外戚台阁制,消除了中央权移宦官、外戚,地方权移州牧的弊端。《宋书·百官志上》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复...
三国魏蜀吴的官职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
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和庞统 刘备为何成就不了霸业
刘备在任豫州刺史之时,曾征召陈群为豫州别驾,但我们了解,刘备在这里只是个挂名刺史,实际上地盘还是属于曹操的,所以日后陈群就理所当然地投身于曹丞相帐下。陈群是三国中少有的律法、政治双双精通的人才,后来官至魏国的尚书令,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的律法《魏律》均出自他手。
三国时期官职从高到低排名(官职要全)
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
历史上蜀国前期有很多将军,为什么最后会造成蜀中无大将?
蜀汉中期除了赵云和魏延,基本就没有其他名将。造成这一系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蜀汉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是继承了东汉末年那一套: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是以这个人是否行孝廉洁作为是否任用的标准。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蜀汉诸葛亮执政...
三国蜀汉后期为何人才凋零?
姜维是蜀汉武将里最有谋略的一个,单挑PK的能力也不差,诸葛亮最看重的接班人。可惜的是,诸葛亮死之前没有给姜维创造一个好的政治环境。费祎当政时,是蜀与魏最为和平的时期,每次姜维要伐魏,费祎都对姜维进行压制,削减兵员数量,减小战争规模。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有机会统帅大军进行大规模的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