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奥运会、世博会后,我国的会展业要如何发展

如题所述

  素有“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之美称的会展业使全世界每年收益逾2800亿美元,而中国却未能得到其相应的收益和应占有的市场份额。据世界上权威的国际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全世界每年举行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已达40万次以上。而中国大陆在1998年国际会议接待数量排行榜上却仍被国际协会联合会排为全球第三十四位、亚太地区第十二位,竟然还没进入“亚太十强”,落后之多令人震惊,差距之大令人清醒。为什么在全世界会展业迅猛发展的时候,中国的会展业仍处于这样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和旅游大国不相称的地位?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改变目前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会展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认清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并积极地探索会展业如何走好市场化发展的策略。

  一、会展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会展业在国际上早已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它作为高度开放的展示窗口、密集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高效灵活的交易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城市建设的加速器、因其广泛的影响、高额的利润和巨大的潜力,早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注意。随着世界企业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会展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异常,它正以其无与伦比的功能、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其崭新的形象迅速成长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我国会展业真正的起步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从纯粹的官方行为、政府安排、不讲回报的开会到打开国门,多方办会,商业操作,专业安排,讲究效益,二十多年经历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北京的亚运会、世妇会、PATA年会、万国邮联大会,还是昆明的世博会,或是上海的“99”《财富》全球论坛以及即将召开的APEC会议,还有每年举办的上千个展览会都在海内外产生极大的反响。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元人民币,云南昆明园艺世博会拉动云南全省经济增长了6.3个百分点,昆明园艺世博会在其开幕前后时间内又使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个百分点达110亿元,同时全省旅游总收入也从八五期间占云南GDP中的5.4%上升为9.5%左右。而在上海,会展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例已达到1:6,间接的也已达到1:9。无数事实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会展业为主办地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重点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如今从北部边关黑河到南部海岛海南,从东方明珠上海到西域宝地乌鲁木齐,从祖国首都北京到雪域之城拉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举办着规模大小不一的会展活动,使我国的会展业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局面与发展机遇。正如国际会议协会(ICCA)主席所预测的那样:“中国有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展旅游的首要目的地。”

  然而,在同一时段进行横向比较,我国会展业在国际上却还处于明显落后的地位。为此,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到发展不可否认差距,成绩不能掩盖问题,机遇不会自变事实。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明显存在着下列的问题和弊端。

  (一)对会展业认识上的偏颇

  举办会议展览(尤其是国际性的)必然涉及到食、住、行、游、娱、购的旅游六大要素,而各种国内及国际会展活动的参加者也自然地形成了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可以这样说,在任何会展活动的策划与主办过程中,如果不认识、不重视、不考虑和不落实旅游六大要素,如果不注意客源市场的人气,如果不重视旅游市场的作用与参与,都必然直接影响到会展活动的成功。正如汉诺威世博会旅游与票务处主任沃尔特•克罗姆贝奇先生在同上海旅游业世博会考察团谈到汉诺威世博会赤字原因时所做的坦率批评:“汉诺威世博会从一开始就只把精力集中在办展上,而没有考虑如何同旅游结合,没有考虑如何吸引旅游者,没有把宣传、促销和招徕旅游者放到一定的重要位置上,没有用大型广告把周围景点结合在一起向世界展示。”

  国际著名的旅游专著如《旅游体系》(《The TourismSystem》),《旅游业--国际性产业》(《Tourism-TheInternational Business》)的作者们都早已明确地指出,“商务旅游市场分为三个部分:(1)一般的商务旅游;(2)同各种会议展示活动有关的商务旅游;(3)奖励旅游。”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尤其是国际性的)带动当地旅游业,以及相关的交通、餐饮、宾馆、商贸、娱乐、通讯等行业的发展,事实上不仅早就被国际上公认为商务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为MICE(Meeting-会议,Incentive Tour-奖励旅游,Conference orConvention-大型会议,and Exhibition orExposition-展览会或大型博览会),而且还早被纳入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下,由旅游部门统一促销,统一管理。如太平洋旅游协会(PATA)下设亚洲太平洋地区展览会及会议联合会(APECC)和亚洲会议旅游局协会(AACVB);日本国家旅游机构-国际观光振兴会(JNTO)为官方指定负责商务会议/奖励旅游的机构,并下设日本会议局(JCB);韩国观光公社(KNTO)设立了会议司;新加坡旅游发展局也下设了新加坡会议局(SCB);香港会议局也设置在香港旅游发展局之下,专门负责促进香港的会展活动;在法国巴黎,旅游局的全称干脆就是“旅游与会议局”。综上所述,国际旅游专家学者的论断、会展业在国际上公认的地位和其俗称以及国际上会展业管理体制的惯例都充分地说明了会展业的旅游属性,与旅游业的关系,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应有的正确管理体制。

  由于缺乏对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全面认识,不了解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以及国际上会展业管理体制的惯例,所以至今为止,我国会展业的不少管理和从业人员还没有把会展活动看成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仍只把展览会和交易会仅看成是一种商业促销活动,是经济贸易部门的事。因而在不少地区,旅游部门还游离在会展业管理体制之外,而不能充分地参与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

  (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不完善

  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展管理的体制、制度和方法还没有及时进行充分与必要的变革,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观念滞后并存在短期行为,这就使得目前的体制、制度和方法仍然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和特征,管理手段和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存在着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的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我国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主办单位的资格认定制和国际会议与展览上项的政府审批制,许多会展活动至今还都是政府部门主办,或虽有会展公司主办操作,但由于不少会展公司实质上是政府某些部门的下属单位,从其领导成员的任命到注册资金都是由政府部门安排决定,因而政企并没有分离,正因为这样,公开、公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就不可能得到完全地体现,因此“吃政策饭,靠政府批任务”仍是普遍现象。有的会展公司虽然缺乏实力和信誉,一直无所发展,但却仍可以凭过去获得的一纸“资格认证”而滥竽充数;有的会展公司虽然缺乏专业素质,但由于有有关部门作后盾,从而搞到批文,并且得到一定的行政手段支持。

  (三)不规范的管理体制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根据现行的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者市级外贸主管部门、展览场馆、境外展览机构等都能举办展览会。在上海,会展行业涉及市政府各部委,但无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协调机构。

  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办展的局面必然造成政出多门、本位主义、管理无序、市场混乱,导致多头办展、重复办展、鱼龙混杂、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与行政干预和计划管理的“错位”相对应的是行业管理的“缺位”。全国会展业缺乏必要和权威的行业管理和规范,诸侯割据,各自为政,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重利润而轻服务,严重地影响着会展业的效益。

  (四)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粗放型”的经营阶段,从经济发展本身来考虑中国目前会展业的“遍地开花”的繁荣,由于在此之前没有必要的内涵和质的方面的积累,这种发展只能是规模、档次、质量不高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名展和精品展少,而且低层次、重复办展非常严重。由于各种会展公司都有各自相关政府部门做后盾,所以各种展会不是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而是谁都办不大,谁也都办不好;谁都死不了,但谁也活不好。其直接的后果便是参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客户分流,影响了展览会参展效果和展出规模,挫伤了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的积极性,严重浪费了资源,扰乱和制约了会展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经营之路。

  (五)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明确的展会定位同国际知名展会相比,我国展会缺乏明确定位和品牌意识,让参展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的展会则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一拥而上,有些名为国际名牌精品展,但实际上却是类似农贸市场的讨价还价,有的展会成了滞销商品的处理场所,参展商也缺乏定位,参展的目的也不明确,大多数参展厂商只是“坐以待客”。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服务水平低,是使我国会展业停留在相对封闭单一、服务水平低下层次上的重要原因。

  (六)非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从宏观来看,我国会展业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同一批人员既是会展组织者,又是会展管理者,也是会展项目的实施者,从策划、招商、展品征集、展品运输、布置直到为参展商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影响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会展业,即使在各组展单位内部,职能和责任也经常划分不明,“事事人人管,事事人不管”,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七)重复建设的会展场所

  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展馆,但大多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更不具有举办国际名展的能力。如北京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面积只有6万平方米,而在德国,中等博览会的展馆面积都在20万平方米左右。因此,我国展馆多数只能举办一些低档次的展览,降低了对展商的吸引力,同时也降低了办展的质量,影响了举办地和我国会展业的声誉和效益。

  (八)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与从业人员

  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或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素质总体来看有些偏低,还不很高。他们大多半路出家,缺乏专业训练,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观念比较落后,更新较慢,缺乏创新精神。由于缺乏对展览业理论的研究又使得展览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不少从业人员没有自己的专长,许多展览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简单的商品展销和成就展览的水平上,掌握外语、电脑,懂得管理,通晓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

  (九)缺乏规制与调控

  由于会展业在国内尚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因此会展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制与宏观调控,缺少行业的约束机制。具有怎样资质的单位才可以举办哪种层次和内容的展览,参展商需要符合什么行业的标难才能入场,没有具体的法规约束,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缺乏地点与频率的约束,这样必然对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市场化发展是我国会展业的必由之路

  分析现状,中国的会展业喜忧参半。找到了差距,就看到了潜力;分析了症结,就明确了方向。要缩短“差距”,改变“落后”,中国会展业必须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所决定的。

  (一)加入WTO的必走之路

  国际展览界根据中国的市场容量,经济实力,以及对周边国家的经济辐射能力,预测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内中国毫无疑问地将成为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展览中心。尽管我国禁止外国展览公司单独在中国境内举办国际性经济贸易展览会的规定使国际展览界暂时面临着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但在中国入世后,巨大的国内市场将最终纳入到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去,我们必须遵守国际经济交往中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我国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通常性做法和国际惯例不符的现行某些管理规定必须做出调整,外商有望获得在中国境内的展览单独举办权。为了减少客户分流,维护其展览会的规模和效益,他们可能会收购或兼并与其具有相同或相似主题的国内展览会,并也可能另起炉灶,单独创办和主办新的展览会。但无论他们将来采取何种方式,至少目前中国组展单位靠市场各个方面的限制和保护政策所拥有的份额将不再拥有,面对的将是公开的激烈竞争。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我国会展企业仍想“靠批件”,“吃政策饭”,那将是十分不现实的。还想“一个办公室,几部电话,一个传真机,几个人”来办展,面对实力雄厚,有着丰富市场化操作经验的国外会展公司,那必将难以承受激烈竞争的压力。我国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倘若还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影响;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倘若仍停留在西方国家20年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水平上,那么这种竞争必然不是同一水平的竞争,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外资进入中国会展业,在抢占我国市场份额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资金、设备、技术、先进的观念、管理技术和发展的机遇。无论是迎接挑战还是抓住机遇,加入WTO,中国会展业都必须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按市场化国际惯例办事,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才能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国际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二)是深入改革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既定经济发展目标和方针,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模式、手段、方法都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我国政府已进行了有益的努力,并在一些行业部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进展较慢,目前沿用的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的按政府部门系统进行直接审批管理的办法。这种办法一般报批时间长,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企业注视的第一目标,哪个企业落后一步,就会丧失市场。一般而言,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利益驱动和自主决策权大,发现市场和占领市场较快,而政府审批制必然使我们从属于政府某一主管部门,政企尚未分开的会展公司只有极小的自主决策权,如参加境外博览会就必须向外经贸部提前一年申报,最后统一审批,即使在国内办国际展的报批周期也基本如此,这样长的审批时间必然限止了会展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他们难以依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从而发现市场和占领市场也必然滞后一步。一些办展单位为了保证拿到批文不得不很早就上报项目,而且多多益善,但项目批下后真正能办成的展会项目却并不很多,而另一些真正有实力组展办展的单位可能因为某个项目的申报时间较晚,由于该项目已经批复给其他组展单位而痛失办展机会。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奇怪现象,一些单位申报审批项目多,而实际办展数量少,一些单位有实力,但因无批文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这种分渠道分级审批的国内办展管理办法又极易导致重复办展并滋生一些办展单位专吃“审批饭”,乐于跑批文的不正之风。因此这种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成了改革的最大阻力和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口。要想深入改革,突破这瓶颈口,政府的职能应该定位在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改变政府审批、操作会展的模式,让会展企业告别“通路子,拿批文”,“靠关系吃政策饭”的时代,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走入市场机制运作和市场化发展的新时代。

  三、积极探索我国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策略

  根据国际会展业的主要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我国会展业如何走好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探讨:

  (一)提高认识,各方重视

  可通过举办会展研讨会和报刊杂志,经常介绍有关国内外会展业的发展情况,使更多的人了解会展业同旅游业的关系和它在世界各国与我国的发展,熟悉国际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体制、模式、机制与管理方法,明确会展业是旅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认识我国会展业必须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以及如何来走好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只有提高认识,各方重视才是我国会展业得以改革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调整政府职能,实行市场运作

  政府部门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职能转变,将自己的职能集中在宏观调控,建立法制,提高社会环境质量和为公众服务上,改革政府部门对会展活动的“资格认定制和分级审批制”,真正地在隶属关系、领导成员任命、资产纽带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坚决地与会展公司实现政企分开。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会展总规划

  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管理体制,尽快地打破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条块管理、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尽快地按照国际会展业市场化管理体制设置的惯例,建立一个以旅游部门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会展管理机构,在上级政府的授权下,按市场化体制运作,统一规划和管理会展业的发展。

  (四)制定会展法规,完善“游戏规则”

  尽快制定会展业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将重点放在会展企业和活动的管理上,就会展市场准入机制、主办主体的举办资质、会展评估体系、参展商的行业标准、展会地点与频率、展馆信誉、展场运输与公共服务的费用标准、招展程序及费用标准、消防安全保卫等各项会展事宜,建立会展“游戏规则”,依靠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使会展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按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

  (五)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尽早成立全国会展行业协会和各省市分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行业中就会展活动时间、周期、内容、城市等问题进行联系协调,反馈信息。帮助政府制定政策,建立大家都能认可,并需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以及会员违反行业规定所应受到的相应制裁措施,通过会员的自律行为和行业的制裁措施实现行业自身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协调,建立起会展业的正常秩序,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六)走产业化道路,实现市场化、集团化

  为适应企业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新形势,会展企业应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入市场,走产业化道路,通过企业结构改革,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行业结构,并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收购、兼并、联合,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会展集团,实现资本扩张,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实力,培育并鼓励大型会展集团进军国际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参与国际会展业竞争。

  (七)培养会展人才,建立专业队伍

  要充分利用各级教育机构,开设会展课程,重视开展会展理论研究和交流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会展管理与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有条件的旅游高等院校开设会展专业,加快培养掌握外语、懂得电脑、通晓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会展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的会展专业队伍。

  (八)建设知名会展中心,培育世界会展名城

  目前在国际上,修建高质量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以满足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是不容置疑的。在展览大国德国的汉诺威市有68万平方米的大展场,28个展馆,仅室内展览面积就达47万平方米;科隆也有27.5万平方米的展厅和5万平方米的露天场地;此外,慕尼黑、汉堡、莱比锡、法兰克福及杜塞尔多夫等中小城市也各自拥有10到20万平方米场地;意大利米兰拥有展场40万平方米;法国巴黎拥有两个10多万平方米展场;美国芝加哥有20万平方米展场。在亚洲,日本东京和大阪各有10万平方米展地;新加坡室内展览面积也超过10万平方米,由于展馆的不够应用,新加坡政府还在考虑建造一个更大规模的展览馆。我们要外看内比,通过观念上的转变,取得共识,看到差距。会展业硬件设施的建设应在统一规划、规范市场的基础上,走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各地已建设施要通过改造、更新设备来完善功能,改进服务,增强竞争力。新建设施要注意选址及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补缺”,既要避免互相攀比,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又要杜绝“撒胡椒面”,搞小而散的胡造乱建,我国要有重点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中心并培育国际会展名城。

  (九)建立对外联系,加强学习合作

  国际会展业有关协会在组织和管理世界会展业市场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要积极地建立和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会议协会 (ICCA)、国际专业性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奖励旅游商协会(SITE)、会议及游客管理国际协会、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贸易展览参展协会(ISEA)、国际展览联盟(UFI)、国际会议专业人员联合会(MPI)、亚洲太平洋地区展览协会及会议联合会(APECC)、亚洲会议旅游局协会(AACVB)、欧洲展览馆管理协会(EMECA)等全球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成为他们的成员,参加他们的活动,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了解世界会展市场新趋势和新发展,借鉴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开发国际市场,发现业务机会,力求融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同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时代,新的经济条件,新的外部环境,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观念,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我们认识中国会展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找出我们在世界会展业中存在“落后与差距”的原因,我们提出中国会展业必须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坚信这是改变落后与缩短差距的根本途径。我们还认真思考并提出了中国会展业如何走好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建议,那是希望我们的建议能起抛砖引玉和添砖加瓦的作用,而让中国的会展业做大做强,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展览会的发展前景
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会展活动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城市就业,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内外贸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许多城市已将会展业作为地方“以展促贸,以展引资,以展会友,以展兴市,以展扬名”的支柱性产业来发展。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从国家...

会展行业会展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中国会展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区域分布格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及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五个主要的会展经济带,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地。展望“十二五”时期,中国会展业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其产值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预示着中国会展业将迎来一个更加...

会展业的发展变迁(1851至今)
中国会展业真正逐步进入发展轨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1977年是中国会展业起步期,当时会展业计划经济特征明显,还不能称作现代会展业;1978~1999年是发展期,会展业走向市场化,并基本具备了现代会展业的特征;2000~2005年是飞跃期,现代会展业体现出程度较高的专业化;2005年以来为现代会展业突破期。 一旧中国展览活...

会展业的发展变迁(1851至今)
中国会展业,自1851年伦敦世博会起,经历了从传统集市到现代国际舞台的蜕变,其发展历程可分为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三个关键阶段。旧中国(1851-1936年),以农耕经济为主,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是中国会展业的一个里程碑,它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地方特色。那时的展览会,主要为集市,反映的是...

绿色会展的发展模式
通过上海世博会绿色模式可以看出:会前积极研讨,会中主打节能,会后带动产业。3.3西安世园模式 西安世园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以“绿色引领时尚&rdquo...

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会展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也是创意产业群的龙头产业之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属于会展产业范畴。浙江省高度重视会展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期望借助接轨上海世博会的有利时机,发展会展产业,拉动内需,提升区域品牌,形成注意力经济效应,引导产业的国际流动在浙江省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因此,该产业具有较大的...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首先,会展业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一系列国际性大型活动的举办,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会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其次,会展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如旅游、文化、教育、...

会展基础内容简介
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会展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0%,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种快速的增长促使会展业向着国际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满足这一行业需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始...

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经济低迷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一支独秀,每年GDP增长保持在7-8%的水平上,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加上我国已经加入WTO,CEPA正式实施,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不断深入,以及北京申奥成功、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首届中国—东盟博览...

上海世博会后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会的很多活动将在长三角各个城市举办,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将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会展业、都市旅游业、城际交通业将显出繁荣景象。据预测,世博会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国内外客商、参观者来到上海,最高日接待人数将达到80万。其中95%的外省市参观者有住宿需求,38%的客流将会继续停留在长三角区域游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