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习俗

着重说明拜神的传统。

与拜神有关的习俗: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也叫“盂兰胜会”。“当天,潮州人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扩展资料

禁忌

过年时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这一天甚至忌杀生,但是,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潮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5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汉族民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

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汉族劳动人民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1、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

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

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

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2、“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

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

3、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

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

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4、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

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

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潮汕人一心向善,希望通过“拜老爷”追求一份真善美,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通过“拜老爷”得到的庇佑。在不同时间,拜的老爷也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爷

初三,十七。妈祖

初四,十八。财神爷

初五,十九。五谷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国王

初八,二十二。寿星公

初九,二十三。观音

初十,二十四。如来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虱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拓展资料

1、潮汕,不是潮州(潮州一词始于隋文帝开皇十年,距今不到两千年)。公元前195年,西汉在秦时龙川县以东建立诸侯国,国名“南海国”,这是唯一中央政府认可的,其国境相当于揭阳戍(前214年)管辖范围,包括了后来出现的闽越(前202至前110年)与南越(前203年至前111年)的昭义、绥安、程乡。揭阳意为从山旮旯出来见到太阳。

潮汕泛指受潮汕文化影响的人文地理概念,自第一条潮汕铁路开通之后盛名于世。

潮汕VS潮州,正如广府VS广州。主要区域历代行政名称:揭阳戍【秦(公元前214年)】、揭阳县【汉(公元前111年)三国】、义安郡【晋、南北朝】、潮州【隋、唐、宋】、潮州路【元】、潮州府【明、清】、潮循道【民国(道治潮安,包括汕尾地区)】、潮汕专区【解放后至1983年,包括汕尾地区】。

2、2013年提案建议合并升级潮汕地区。在继 汕头经济特区 排名之后,2014年国务院批文成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潮汕也是海西经济区、海上丝绸之路组成部分。

潮汕人VS潮州人,正如客家人VS梅州人。除原著民 主要由东南沿海一带外来人口汇集,历史来源广泛复杂,福建源较多。宋时就有移民海外,曾在此生长生活的人们外出时,都会响亮的以“自己人”、“潮汕人”相称;潮汕人崇尚宗亲,不同犹太人衍宗教,都是以善于经商扬名海内外。

明清以来政治束缚或生存压力迫使一些人飘洋过海,分布于粤琼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澳洲等沿海国家地区,因之原属潮州府臣民,也自称潮州人。今日,"潮汕人"称呼更为广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03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老爷”的分类 及其拜祭重要老爷的程序

潮汕人很重视年节,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在潮人民间,既崇拜原来的道教、佛教及民间神明,还有闽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长的神灵,因此在潮汕地区神灵名目繁多,神庙祠堂也举目皆是。潮信对神庙不论规制大小,统称“老爷宫”,神明概称“老爷”。在潮汕民间村社小庙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创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十分得心应手。其形象多取材于三个方面: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种神话传说。在意识上,他们认为这些属于"自己"的神最为可靠,关键时刻能予人以庇佑,对之礼拜最勤。平时所谓"拜老爷",多指拜这些地方神。"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尤其是为本地人做过好事的人,死后多奉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统。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庙"遍布潮汕大地。
三、 地方风物传说。如“莱芜神女”、“风雨圣者”等
雨仙庙是祭祀雨神的寺庙。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为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加著名。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他的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父亲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传于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亲移居临安的时候只有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的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于南剑州(州治在现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其家资,奔赴国难,率领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当时谢翱27岁。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再到梅县,攻占潮阳。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的妻子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后来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找到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王小姐介绍说: “谢翱为了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就选择了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为了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是纪念‘风雨圣者’。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说,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并进行宰牲,即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祭祖期间,有些还请来戏班,连演数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

“拜老爷”对潮汕人民的影响
潮汕人喜欢信佛拜神,在我看来,拜老爷”是潮汕女子婚后的“专利”,不管信佛信道,还是皈依基督教,她们认定的是一个“善”字,不欺弱小,施舍救孤,尽显美德。其实她们拜神并非是愚昧迷信,而是出于给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险渠道。潮汕地区是天然的市场经济,男子经商外出,风险难料,女子帮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祷的份,当然也有祈祷生子的愿望.

在她们看来,拜老爷是一神圣无比的事,她们在拜老爷前要洗澡,换衣,梳头。而且每天拜的老爷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爷
初三,十七。妈祖
初四,十八。财神爷
初五,十九。五谷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国王
初八,二十二。寿星公
初九,二十三。观音
初十,二十四。如来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骚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在最后的两天老爷双休日。(我国的老爷太多了,因此,众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没有规定哪天拜哪个老爷,绝对的市场经济,任君选择。)

在潮汕地区,无论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庙。比粮食店要多。长得时间比较长的大树也是当地人跪拜的对象。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终。据说,在年终众老爷都在到天上开会。这时,每家都要大肆铺张地拜老爷。佛品,水果,三生,样样有。而且在拜时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为供拜的老爷做衣服,帽子,阴钱(要给老爷到天上购物消费的)在拜完以后全部付之一炬烧成灰。

因此,在年终时,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时到处都是面目狰狞,面带倦意的人在家门口烧哪些阴衣,阴钱。哪种情形鬼见了也会害怕,就别说是人了。

到了初五,众老爷要下来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阵忙碌,要接老爷了。等到接好了老爷,有的年老体弱的已经累得病倒了。她们就心惊胆跳,以为供拜的老爷不满意了,她们又一翻补拜。

潮汕人很信风水运程,外出打工要看个好日子,买房子要看个好日子,结婚要看个好日子,上任要看个好日子,买股票要看个好日子,据说有的生小孩也要看个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个好日子了。

在潮汕地区的任何寺庙终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后,我才发现,潮汕人在拜老爷时并不是拜,他们并不是说感激老爷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安静和力量。他们是在求老爷。在一些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们把供品摆上,添了香油,点了香,然后就跪在老爷的面前朝拜。一边拜,一边口中振振有词。
开药店的求货如轮转。
开诊所的求客如云来。
开寿衣店的求生意兴隆。
开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开的士的求下雨打台风。
……

---------- 引用我以前的回答
第3个回答  2010-06-08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老爷”的分类 及其拜祭重要老爷的程序 潮汕人很重视年节,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在潮人民间,既崇拜原来的道教、佛教及民间神明,还有闽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长的神灵,因此在潮汕地区神灵名目繁多,神庙祠堂也举目皆是。潮信对神庙不论规制大小,统称“老爷宫”,神明概称“老爷”。在潮汕民间村社小庙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创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十分得心应手。其形象多取材于三个方面: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种神话传说。在意识上,他们认为这些属于"自己"的神最为可靠,关键时刻能予人以庇佑,对之礼拜最勤。平时所谓"拜老爷",多指拜这些地方神。"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尤其是为本地人做过好事的人,死后多奉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统。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庙"遍布潮汕大地。 三、 地方风物传说。如“莱芜神女”、“风雨圣者”等 雨仙庙是祭祀雨神的寺庙。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为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加著名。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他的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父亲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传于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亲移居临安的时候只有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的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于南剑州(州治在现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其家资,奔赴国难,率领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当时谢翱27岁。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再到梅县,攻占潮阳。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的妻子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后来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找到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王小姐介绍说: “谢翱为了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就选择了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为了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是纪念‘风雨圣者’。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说,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并进行宰牲,即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祭祖期间,有些还请来戏班,连演数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 “拜老爷”对潮汕人民的影响 潮汕人喜欢信佛拜神,在我看来,拜老爷”是潮汕女子婚后的“专利”,不管信佛信道,还是皈依基督教,她们认定的是一个“善”字,不欺弱小,施舍救孤,尽显美德。其实她们拜神并非是愚昧迷信,而是出于给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险渠道。潮汕地区是天然的市场经济,男子经商外出,风险难料,女子帮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祷的份,当然也有祈祷生子的愿望. 在她们看来,拜老爷是一神圣无比的事,她们在拜老爷前要洗澡,换衣,梳头。而且每天拜的老爷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爷 初三,十七。妈祖 初四,十八。财神爷 初五,十九。五谷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国王 初八,二十二。寿星公 初九,二十三。观音 初十,二十四。如来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骚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在最后的两天老爷双休日。(我国的老爷太多了,因此,众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没有规定哪天拜哪个老爷,绝对的市场经济,任君选择。) 在潮汕地区,无论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庙。比粮食店要多。长得时间比较长的大树也是当地人跪拜的对象。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终。据说,在年终众老爷都在到天上开会。这时,每家都要大肆铺张地拜老爷。佛品,水果,三生,样样有。而且在拜时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为供拜的老爷做衣服,帽子,阴钱(要给老爷到天上购物消费的)在拜完以后全部付之一炬烧成灰。 因此,在年终时,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时到处都是面目狰狞,面带倦意的人在家门口烧哪些阴衣,阴钱。哪种情形鬼见了也会害怕,就别说是人了。 到了初五,众老爷要下来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阵忙碌,要接老爷了。等到接好了老爷,有的年老体弱的已经累得病倒了。她们就心惊胆跳,以为供拜的老爷不满意了,她们又一翻补拜。 潮汕人很信风水运程,外出打工要看个好日子,买房子要看个好日子,结婚要看个好日子,上任要看个好日子,买股票要看个好日子,据说有的生小孩也要看个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个好日子了。 在潮汕地区的任何寺庙终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后,我才发现,潮汕人在拜老爷时并不是拜,他们并不是说感激老爷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安静和力量。他们是在求老爷。在一些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们把供品摆上,添了香油,点了香,然后就跪在老爷的面前朝拜。一边拜,一边口中振振有词。 开药店的求货如轮转。 开诊所的求客如云来。 开寿衣店的求生意兴隆。 开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开的士的求下雨打台风。
第4个回答  2018-07-08

潮汕人的习俗:“拜神”、“婚礼习俗”、“拜月娘”、“出花园”、“做粿”等等。

扩展资料:

    “拜神”——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要拜神。在这里拜神是一项文化活动,人们把需要拜神的日子称之为做节,也便是节日。

    “婚礼习俗”——婚礼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拜月娘”——中秋节在潮汕,赏月吃月饼并非重头戏,拜月娘(月亮)和烧瓦窑才是不可或缺的。

    “出花园”——即“成年礼”,15周岁那年便要择日来答谢父母的养育生育之恩,代表长大懂事成人,是家里的大人了。

    “做粿”——逢年过节,潮汕人会做“桃粿”,拜神、拜祖先

潮汕——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潮汕习俗
1、冬节: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2、劳热: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3、潮汕婚俗: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

潮汕地区的文化习俗
潮汕地区的文化习俗: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家家户户贴门神、春联,装点门户。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春联由桃符发展而来,表达美好愿望。二、吃团年饭 团年饭是家庭大团圆的时刻,祭拜祖先后全家人欢聚一堂。三、迎财神,放鞭炮 正月初四迎神,富裕人家供三牲,贫穷人家供米和糖。放鞭...

潮州有哪些习俗
潮州地区的丧葬习俗以尊重死者、悼念逝者为重。在葬礼过程中,会有隆重的葬礼仪式和祭祀活动。逝者家属会身穿素服,以示哀悼。同时,邻里乡亲也会前来吊唁,帮助家属料理丧事。土葬是传统的丧葬方式,近年来火葬也逐渐被接受。4. 饮食习俗 潮州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例如,潮州人喜...

潮汕有什么习俗?
1. 在正月初六和初七,潮汕人有吃“六样羹”和“七样菜”的习俗。2. 正月期间,潮汕地区会举行“游神”活动。3.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潮汕人会游“花灯”来庆祝。4. 清明节时,潮汕人会拜山扫墓以纪念先人。5. 端午节,潮汕地区会举行赛龙舟的比赛。6. 六月初六,有老人过桥和担西瓜的传统习俗。

潮汕习俗潮汕习俗有什么
1、冬节习俗:潮汕人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活动,向神明和祖先表达敬意。家庭会一起享用甜糯米圆,象征着团圆和美好。此外,还有祭拜祖先、吃甜丸、扫墓等传统习俗。2、劳热习俗:潮汕地区的土地崇拜习俗中,土地公被认为能带来福运。因此,人们在家中、店铺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以祈求平安和顺利。3...

潮汕地区的风俗
1、冬节:潮汕人在冬至这一天会进行祭祀神明和祖先的活动,全家大小会吃甜糯米圆,象征着大团圆。冬至还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2、劳热:这是由对土地的崇拜导致的风俗,潮汕人会在店铺、家里、工厂供奉土地公。3、吊灯习俗: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

为什么在古代潮汕人有与众不同的习俗?
1. 潮汕地区的独特习俗源于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其中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沿海渔民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民族和地域的融合上。2. 在潮汕文化中,红花(石榴花)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经常在节日和庆典中使用。它代表着财富、繁荣和避邪的意义。3. 新娘子在入门时会使用红花,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

潮汕地区有什么习俗?
潮汕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以下是一些显著的潮汕习俗:■迎客与待客 迎接客人时,潮汕人会热情地上前迎接,并向家人介绍客人的身份和称谓。如果客人是从远方来,主人还会递上毛巾让客人擦脸。在待客方面,敬烟和茶是潮汕人最普遍的礼节,即使不吸烟的客人,主人...

潮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1. 山芋拜祖先 在八月的中秋节,潮汕人习惯以山芋祭拜祖先,此时正值芋的收获季节。潮汕地区的中秋节拜月主要是由女性和小孩子进行,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夜晚,人们会在院子里或阳台上设案祷拜,同时烧塔也是中秋的传统活动,源于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时举火为号的传统。2. 点灯习俗 从正月...

潮汕人最忌讳什么
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农田肥沃,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过去人们靠天吃饭,十分注重顺应农时,总将收获的希望寄托于神灵。故此,祭祀土地时必毕恭毕敬,不得口出妄言。潮汕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大都有禁忌生产劳动的习俗。一则人们娱乐、交往、祭祀,忙得不亦乐乎。二则新年下地劳动,预示着这人一年自始至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