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挑战大于机遇

我们要辩论赛 帮忙啊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大学生们,你做好准备了吗?你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第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极大的促进就业,大学生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同时瞅准世博会所需人才缺口,努力增强短缺专业的学习,为参加世博会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给大学生提供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发展并展现自己的能力的机会。因此,大学生要为世博会的到来做好物质和精神上两种准备,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努力磨炼自己,包括知识,胆识和敏锐的感觉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上海世博会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机遇,但是要把握住,这就需要大学生们首先应具有国际眼光;其次,应具备对国际信息进行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再者,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还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品格。
第四,迎接世博会的挑战,大学生需要具备四大精神,即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志愿者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
机遇与竞争是并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无限的机遇,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握,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机遇,人生目标也不再是一个梦。
2010年上海世博会能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
首先,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极大的提高大学生专业人才的就业水平。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将为上海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其次,大学生将会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学到受益终生的知识。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综合盛会,历时的周期比较长,参加的国家和人数都将是历史之最。大学生可以在世博会中学习各个国家的先进经济模式和技术,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结交各个国家的朋友,增长人生阅历,这都将是人生一笔很好的财富。
第三,大学生通过志愿者的形式支援世博会,可以锻炼自己,成长自己,增长自身社会实践经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需要17万名志愿者。志愿者主要从事在筹办世博会期间的宣传、推介、环保、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志愿者将在2010年世博会举办期间提供各类会务服务。无论是从志愿者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实践来讲,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四,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大学生带来了商机和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支持和赞助的企业都是世界顶级企业,大学生如果在世博会期间表现出众,就有可能成为这些企业中的一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能给各个行业带来很大需求,从中会有很多商机,大学生可以涉及一些商业服务行业、餐饮、旅游等一些小的行业,从中获得机遇。
第五,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有想法有毅力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据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的估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50亿元的直接投资,由此带来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而届时参观人数也将达到7000万。由此,世博会需要高水平的融资、商业、旅游及法律等专业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微小型创业机会也不少,如工艺纪念品销售、世博商品专卖、旅游经纪、世博会宣传策划、多语种培训班、各类小型的旅馆业、出租车辆与维修、清洗大楼、照相器材维修与冲洗、工艺纪念品与民族特色服装、中国风行的小吃、参观者需要的地图、手机、电话卡销售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7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欧洲科学院副院长吴建民23日表示,世博会经久不衰的秘密在于承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

吴建民在成都参加2010年中国绿色公司年会时说,世博会创立于1851年,至今已经是第41届。世博会之所以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展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和运用,就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次,世博会还提出人类文明进步当中所面临的大问题。它提出一个主题,世界各国围绕这个主题展示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思路,从而最终推动问题的解决。

他还说,上海世博会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很突出,它是第一次提出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通过上海世博览一方面可以展示世界城市化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会推动城市化问题的解决。

国际地位,知名度,旅游收入,内需,就业,民族凝集力,国际合作信任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将对上海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析作出一番探讨。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08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7.0%,创造了18.28%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0.04%的财政收入和37.05%的外贸出口。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然进一步加强上海作为长三角增长极地位,通过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博会将加速长三角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上海的集聚。在资金集聚方面,上海世博会预计直接投资将达30亿美元,加上世博会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仅仅依靠上海自身的能力,资金受到很大限制,会直接影响举办效果。长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在世博经济的集聚效应下,长三角的资金将加速汇集上海。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会举办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平台,向世界各国展示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届时,各类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将成为国际、国内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经达到7599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算成美元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价1:8计算),而据统计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传统产业将面临“技术门槛”,关键是要整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届信息化的世博会,必然促使上海将信息化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而世博经济更有利于放大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外资流入量,从而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还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博会展台显示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它们往往是各国顶级高新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会展国的骄傲。上海作为展示舞台的东道主,必然受到两大方面的驱动力:一是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压力;二是从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中获得的启迪。在产品展示、展评的竞争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的这种驱动力,必然会对会展城市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东道主上海为最。上海是我国都市中最富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城市,限于条件,多数科技人员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阻碍了创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顶级的科技成果送上门来,这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机遇,它必将在全市范围内激起创新浪潮的涟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促进上海经济中心建设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对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而言,出口这一指标应相应地改为“净流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首先从投资、消费、净流出三个方面来分析。

1.投资
世博会对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筹办过程中。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用于世博园区建设的投资将达966百万美元,用于世博村建设的投资将达94百万美元,建设总投资共计达1060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8亿元。与世博会相适应的交通、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投资的重要方面。为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高达3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餐饮、交通和通信等需要,需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电信、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及沿江两岸的环境建设,估计总投资将达2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必将有力地拉动上海经济快速增长。除世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以外,世博会的举办也将带动国内社会投资增长。国内社会投资的增长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在旅游服务业方面,宾馆、饭店等硬件设施的改造投资必将增加;在房地产方面,世博会带动了黄浦江两岸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也将增加;房地产投资增加又会带动相关企业如建材生产企业、装演企业、家电企业投资的增加等。
2.消费
世博会对消费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世博会举办期间。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预测参观者人数将在3910一5410万之间,更为乐观的预测是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可以肯定的是,世博会参观者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群体。游客到达上海后,其衣食住行都将消费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同时还将增加上海在门票、娱乐、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收入。世博会举办期间消费的剧增将对2010年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乘数效应”的发挥,各种行业都将会被带动发展,就业人数增加,人民收入自然增加。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理论,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增长,这个方面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净流出
资本输出是经济中心的主要特征之一。世博会必将强化上海经济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辐射和服务能力,与全国其它地区的货物、服务、信息、要素等交换将更加频繁。同时,世博会也将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为国外企业了解上海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上海企业扩大产品出口,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上海还处于经济要素的集聚阶段。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过程中,首先是经济要素的集聚阶段;而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它就会发挥出极强的辐射作用。在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必须增强服务功能。与经济规模相比较而言,服务功能也显得非常重要。

四、结论

2010世博对上海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它将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加快大上海都市圈的形成步伐。
第2个回答  2010-05-20
这个问题需要看是什么样的国家,比如说对于M国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而对我们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为什么呢?我们先要了解一下现在的世界格局,美是咨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前的表现,而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开始,没一次的危机的冲击对我门来说都是一次大机会,当然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没有成为主流,在危机中,受到伤害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好处,而且好大与过,有时可能在短期看不到这个好在那里,但我门要看长远的利益,
所以说机遇大于挑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世博会面临的四大机遇、三大挑战是什么?
大机遇:一是世博会将促进上海宏观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房地产业奠定可靠基础,目前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分之一,房地产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0.5%上升到去年的6.9%;二是伴随世博会举办进程中居民收入的提高,住房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三是世博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不...

辩论赛,论题是“上海世博对中国的威协大于机遇”。
本人的给你建议的威协论点是:中国好比是正在长大的狮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受到大象老鹰蛇鼠鸡狗的生活建议,人家大象老鹰蛇鼠鸡狗的生活方式与狮子的不相同,自己却非要掏钱要搞这个建议会议(世博会)。威协着狮子的是其它大象老鹰蛇鼠鸡狗的生活方式会影响或改变我们狮子的生活本质和方向。呵呵,请笑纳!

210年世博会将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首先,世博会是近几十年来科技成果的展览会,展示的不仅仅是成果,更是精神动力和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机遇是:向世人显示上海,展示中国,让投资者看到优秀的中国投资环境,让每个人看到真实的中国,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与收入和发展,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国外发展。挑战:更多的商家进入中国,给中国...

世博会的利与弊
世博会给了中国上海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将抓住契机,走出世界经济危机。当然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借助世博会的召开,让外国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了解上海,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向世界人民证明中国巨龙的腾飞。弊 虽说世博会能拉动经济,但由于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各地涌入人口众多,...

世博会对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是新世纪世界城市文明的一次“同场竞技”。当代城市之间的博弈根本上是文化原创力的较量。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上海创意产业将在世博会的带动下,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系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塑造出知名品牌型的强势文化...

结合世博背景,谈谈文化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

高分!!!求高手分析世博会召开的利弊得失。急!!300-400字!务必原创_百...
最后,世博会让上海乃至中国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得就有失,世博会也让中国失去了一些东西。首先世博会耗资巨大,并且场馆还要在会后进行拆除,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其次,世博会举办期间人数过多,导致了上海交通住宿的爆满,给整个城市带来很多不方便因素。最后,世博会还动用了我国...

世博对中国的利弊```
但是千万别认为世博会举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只要是稍微强大一点的国家都会举办。世博会的举办确实能带动国内的旅游,但是远远不如上边所说的另外两个活动。不然世博会为什么不像奥运会一样在首都举行呢?!弊端,肯定是有的,游客多了,自然小偷啊什么的都出来了 垃圾这种东西日益倍增!

世博结束后,上海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该如何提升城市综 ...
世博会将对上海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外力和动力,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2004年起,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启动了“世博科技”专项计划,聚焦“展示精彩的世博”、“运行有序的世博、“环境友好的世博”、“安全健康的世博”、“弘扬...

纵观历史,很多现象说明了世博会带领国家走出经济萧条的作用,为什么对方...
一:拉动内需,建世博会,需要建设许多硬件设施,各种场馆酒店等,必然带动,房地产,钢铁,水泥,建材,玻璃、、、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旅游收入。国家经常说的,以消费来拉动内需,就是这个道理,产品生产出来,是要消费者消费的。世博会必然引来大量的国际国内游客,带动交通业、酒店业、服装业、饭店、...

相似回答